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纵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作者:张朝登、缪晓琴    时间:2013-08-19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阅读:1865次   

    8月10日下午,以“上海加快开放促进改革的重点任务与路径”为主题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3·上海)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举行。专家学者围绕“上海应如何加快以开放促改革的步伐?怎样才能承担好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改革创新责任?”等内容,展开了智慧对话。

  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接见了参加会议的50人论坛成员和特邀专家。论坛成员吴敬琏、许善达、曹远征、王一鸣,论坛特邀专家张燕生、隆国强、郑秉文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发言。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杨雄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杨雄说,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上海将坚定不移地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依托“四个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力争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示范作用,做出先行先试的更大贡献。他相信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将为上海的创新转型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研讨会首先由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做“上海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主旨演讲。吴敬琏认为,发展转型提出已经有十几年,但成效还不甚显著,主要是因为存在体制性障碍。

  “体制性障碍主要是两条,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作用太大,压过了市场的作用,二是资源配置达到的目标往往是整体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GDP的增长。”吴敬琏表示,“‘十一五’所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型’,其主要途径一是制造业服务化,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花钱不少,浪费也很大。总结教训,政府不要指定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不要搞‘拉郎配’式的产学研组织;不要包销产品,避免竞争后的补贴;资金支持要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支持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参股等。”

  吴敬琏进一步提出,在发展新兴产业时,政府的功能是提供公共品。具体体现在: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经营环境和创新环境;建立良好的教育系统,组织基础性课题研究;用PPP(公共私营合作制)的方式提供共用技术;牵头组织产业联盟;用“补需方”的方式对节能、环保等外部效应的产品提供补助;进行产业规划,但规划不同于过去的“计划”,而是提供信息规划等。

  接下来,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做了“新开放促改革深化的若干思考”,他在发言中表示,新的开放主要目标是按照国际惯例和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形成双向互动的开放新格局,重点是服务贸易开放,核心是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在经济全球化向区域化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不能游离于各种地区性的自贸区之外。

  周振华在阐述制度创新时指出,“创新准入制度,制定负面清单,并实施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例外管理措施等;完善市场运营制度;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的综合监管新体制;创新贸易、金融等特殊监管制度。新开放促进深化改革是意义深远的战略举措,不仅带来巨大开放红利,也将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

  本次研讨会做主题发言的有:50人论坛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特邀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特邀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特邀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50人论坛成员、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副主席、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

  据了解,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区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自然成为此次研讨会重点,与会者形成共识: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和建设应立足国家战略。

  上海市自贸区建设方案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的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认为:“如果不从国家层面来推动这件事,那和过去的贸易区没有什么差别。”

  隆国强在发言中则指出,“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确定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定位。”他提出“上海自贸区应有两个基本定位,一个是先行先试,为下一步的开放、下一步改革做很多试验。第二个是要争创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新优势。”

  上海市有关部门和各区负责人以及学界、企业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