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吴敬琏:经济转型的动力在于改革 呼吁制定全面改革行动规划
作者:夏冰    时间:2013-12-08    来源:每经网    阅读:1652次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昨日在上海举办的“经济转型高峰论坛:新时期、新定位”上发表主题演讲,提出经济转型的动力在于改革,呼吁制定全面改革行动规划。吴敬琏教授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从而现代市场经济才有可能有效地运转。

吴敬琏教授指出,上述体系一旦建成,企业必须下定决心提高核心竞争力,方能保障改革成功。正确的定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法,符合当前社会迫切需要。

“过去我们经济体制存在很大的缺陷,这个缺陷没有完全实现中共十四届代表大会所要求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使建立起来的市场有很大的缺陷。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表现在竞争性不足上。”吴敬琏认为,正是因为过去政府对于市场有过多干预,甚至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致使中国市场体系存在五大缺陷。

具体而言,第一个缺陷是市场缺乏统一性,不是一体化的市场,而是碎片化的。因为有条条块块的分割。这个行政力量总是按照条条或者是按照块块的系统组织起来的。这样条块分割就使得我们国内的一体化的市场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小碎片。

第二个缺陷则是对于不同的市场主体的歧视性待遇,而不是对所有市场主体开放的。吴敬琏认为,比如对国有企业是一种政策,对民营企业是一种政策,对于大的企业是一种政策,对小企业是另一种政策。这样就使得市场经济没有办法发挥作用。

第三个缺陷是失去了竞争性。竞争性是市场的灵魂,只有通过竞争才可以形成能够反映出自然稀缺程度,反映供求价格,才有可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形成一个兼容的激励体系。但是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行业保护、行政垄断、地区保护等等,这个市场就缺乏了竞争性,市场无从发挥它的功能。

第四个缺陷是市场无序状态。市场竞争要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进行的,要在法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法制没有立起来,缺乏规则,人治代替了法治,这使得各种无序的、各种不公正的竞争手段非常的流行,恶性竞争泛滥。这样一个无法制的市场,就不能保证现代经济能够有效的运转。

最后一条是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商品市场好一点,像资本市场这样的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就太低。而有效的配置资源最重要的其实是要素市场。但是因为要素市场的状况不良。所以我们的资源配置效率应该说是很低的。

吴敬琏在举例“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在资源配置中到底应该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由政府起决定性作用时”就直言,“事实上,在很多地方,有一些行业,有一些领域中,政府变得越来越强势,甚至成为主导的力量,这样就压制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此直接派生出两大问题,即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转不过来,另一方面是权力干预经济生活造成寻租的制度基础变得越来越大”。吴敬琏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让市场去发挥决定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重点。”

吴敬琏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一个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这个《决定》可以得到完满实施,那么我们就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他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对政府的作用做出了界定。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项目,相当大的部分是围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所设计的。“过去政府这只手伸得太长,这样不好。政府应该起的作用应该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如果这些改革的措施都可以落实,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可以建立起来,我们这个现代市场经济才有可能有效的运转。”

不过,吴敬琏也指出,这样的市场体系一旦建立,对企业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这就是说你必须要靠自己的本事才能够在竞争中站住脚”。他说:“如果预见到我们改革的成功,就要同时下定决心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够站住脚,就能够取得成功。”

吴敬琏认为如果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没有制度的基础,那经济体制改革就成了空洞的口号,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