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权威专家把脉改革难点
作者:宋华    时间:2014-02-11    来源:深圳商报    阅读:1827次   

    以“突破难点 推动改革”为主题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4年年会”10日在京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国务院参事夏斌(微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发表主题发言,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如何具体执行进行了探讨。
 杨伟民:

  地方政府无宏观调控职责

  按照会议安排,杨伟民发言主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当中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的亮点。“这也是改革重点和难点,这两方面的改革逐步展开,将会对2020年完成全面改革60条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他说。

  杨伟民总结,决定亮点较多。

  首先,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新提出的目标,既丰富了国家现代化的内涵,同时在现代国家层面提出了改革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目标。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体现了全面性和多元性,下一步的改革就是在国家治理层面体现多元治理结构。同时,提出目标的基本要求,即如何进一步施行治理方式的法制化,还包括如何实现现代性,即对改革要形成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制度体系。

  第二,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将此前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作用定义为“基础性”改成了“决定性”,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这种改变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主线和基本的方针,这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路线图,也是检验各项改革的重要的标尺;抓住了我国现在经济问题的根本,当前发展遭遇瓶颈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干预过多。

  第三,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把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作用改成决定作用,这不是否定和弱化政府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作用,必须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决定对政府的作用做了新的界定,包括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保护环境。“根据我们国家现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状况,单独强调政府的职责之一保护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决定当中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做了一个分工,讲到中央要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没有宏观调控的职责和作用。”他补充说。

  第四,更加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这是决定当中一个基本的精神和理念,也是下一步完善我们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突破。这次讲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把两种经济成分放到一起专门讲。同时在提到使用生产要素、参与竞争等等各个方面体现平等、公平、公正等等这样的一些理念。

  第五,深化了国有制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的新思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新概念,但是新内涵、新定位,这里面有三个允许,允许更多国有资本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国有资本的监管、授权经营体制、投资运营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具体要求。

  第六,明确了现代市场体系含义以及改革重点。现代市场体系的含义,生产者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市场体系建设的改革重点,包括统一准入制度、制定负面清单、对市场进行统一的监管、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等。

  此外,决定还界定了宏观调控的任务和体系,提出了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

  宋晓梧:

  地方竞争产生市场分割

  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实际面临的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论坛成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年会上指出,问题主要在两大方面:包括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存在问题比较大;其次,地方政府竞争产生了市场分割。

  他进一步表示,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被掩盖。地方政府竞争确实极大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合理性。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这样的竞争扭曲了市场配置作用,压低了劳动力的成本,提供了钱权交易空间。目前,地方保护、地方竞争也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重要根源。过去分析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主要关注中央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政府公司化倾向值得关注。由于地方政府实际充当了资源配置的主体,宏观调控被扭曲为中央政府调控地方政府,中央指标往往在执行过程中落空。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理顺地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很迫切的。

  宋晓梧指出,理顺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政府进一步培育生产要素市场,打破地方行政性市场分割,建设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地方政府要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侧重提供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市场公正公平竞争。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建议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事权适当集中到中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隆国强:

  中国的比较优势正深刻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处于深刻的变化与转换之中,低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转变成本土大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等新的比较优势。当前,提升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上的地位,是适应中国比较优势变化唯一的选择。在全球的产业链形成以后,国际分工更多的不是表现为产业间的分工,而是价值链的分工。

  如何将新的比较优势,转换成新的竞争优势,隆国强的看法是,中国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要转换发展战略。这些产业也一直被认为是所谓的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中国对这些产业保护过度。如钢铁、石化、汽车等产能过剩的产业,从本质来说是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其次,要加快服务业的开放,中国服务业在全球长期是逆差,且逐年扩大。服务业的滞后和竞争力的低下,说明对内管制过度,对外开放不足。

  第三,要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大对高端产业、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通过引进来,进一步的把外部的技术、人才和新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改革对外投资的管理体制,培育中国自己的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让中国的企业在全球整合资源,使之成为未来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新的主体。这涉及到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改造,也涉及中国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制的改革。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服务自身体系,特别是贸易促进,使得中国技术密集产品尽快开拓国际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形成国际竞争力,需要政府在保险、融资各方面给予支持。

  夏斌:

  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

  论坛成员、国务院参事、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夏斌坦言,当前改革要突破的难点主要有几方面。

  首先是大规模、广泛地启动改革如何避免引发难以驾驭的系统风险。改革有稳增长问题也有就业问题,重要的是考虑进一步加快改革,经济系统能否稳住,社会能否稳住。

  其次,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对改革方案意见,最终不统一,难以协调,怎么办?“意见不统一,意见难以协调是必然的。各个部门有不同的管理机制,目前部门管理有重复,有交集,有矛盾的地方,所以决定他们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渐进式改革,就会不断地引起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对各个部门来说,会有新的改革压力和要求。目前都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了,很大程度就是指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改革互相制约。

  对于如何突破难点,夏斌的建议是,对这轮改革,不要好高骛远,要清醒认识潜在的风险,讲底线思维。即两个原则,全面深化改革还要坚持渐进改革原则,改革方案的推出要讲时机讲策略;由于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确保基本稳住金融的大局,要确保某些金融机构即使倒闭,也不会导致群众对多数金融机构的不信任和挤兑。

  针对改革意见最终难以协调,要尽可能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夏斌提出,各项改革方案的提出委托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研究,也可以在社会研究机构当中公开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