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曹远征:利率市场化的本质是对风险定价
时间:2014-08-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阅读:1978次   

全面深化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

 

上证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您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体现在哪里?

 

曹远征:利率市场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已经告别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从国际比较来看类似于1973年以后的日本,1998年以后的韩国。三者都是出口型经济,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减速。但是深入分析又可发现不同之处,中国城镇化率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当时的日韩两国城镇化率都在70%左右,而去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3%。理论上,如果一个经济体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人数比)较低,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有潜力。但潜力释放有赖于一个支持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所以很有改革的必要。

 

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不是地的城镇化,因此城镇化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城镇化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和生态问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经济体制首当其冲,并坚持四个重要的原则:第一,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市场起决定的作用,这是非常重大的突破。第二,市场应该是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分割的碎片化,不是分割的,不仅仅反映在区域一体化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要素市场的统一上。其中利率市场化就是要素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形成这样一个利率市场就需要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市场应该面向全世界,是开放的市场。上海自贸区的安排,从金融上看,核心是金融开放,是向新的国际标准靠拢。第四,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讨论利率市场化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市场经济基本表现就是竞争性市场价格。在微观方面就是企业自主定价,反映在金融企业上就是金融产品的自主决定,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在宏观方面就是竞争性的市场形成,反映在金融市场就是各类风格不同的金融企业,竞争性地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由此,利率市场化是各类金融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竞争地提供价格不同的金融产品,并由于产品的竞争性提供形成市场的利率基准。换言之,利率市场是金融市场竞争性价格机制的形成场所。在这个意义上,利率市场化不是简单的资金价格变动,而是金融市场的发育。

 

利率市场化进程远比我们想象的快

 

上证报:您如何看待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当前利率市场化推进到了哪一步?

 

曹远征:既然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将伴随着改革而逐步展开并深化。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明确了利率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从那年算起到现在,改革已经持续了二十年。

 

利率市场化的两个目标是:第一,利率是个体系,是市场资金决定的各种利率水平;第二,这个利率体系是可被管理的,利率水平是可以宏观调控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这个目标描述得更细致、更精确了,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健全反映市场供求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由于利率和汇率是平价的关系,于是也就需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反过来,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可以自由化,利率也就可以市场化。

 

观察过去二十年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以惊奇地发现,其进展远比我们想象的快,远比我们想象的深刻。在2011年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上,只有信贷市场上的存贷款利率进行某种管制,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利率是不管制的。到2012年,央行规定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下浮30%,存款利率上浮10%。一年以后,2013年,我们发现,事实上银行贷款一般在基准利率下浮10%左右,低了银行成本受不了,再高了企业也不干。这就意味着贷款市场竞争性利率开始形成,贷款利率的管制已无必要。20137月贷款利率放开了。现在唯一被管制的就是存款利率,但可以上浮10%

 

中国利率市场化基本沿着先外币再本币,先贷款再存款,先长期大额再短期小额的路径推进。推进的节奏是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放开不是目的,放得开的目的是促进形得成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形得成的价格还是能够被管理。

 

上证报:要实现放得开,小额存款保险制度是关键?

 

曹远征:目前从放得开看,唯一管制的是存款。按照央行的说法,在一到两年内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存款利率也可以放开。在今年体制改革的安排中,就有建立小额存款保险制度的计划。

 

我想强调的是,在大家的理解中,建立小额存款保险制度是对存款的保险问题,但是更核心是改革问题。请注意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是为金融机构的退出市场提供一个条件。这意味着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机构将是商业机构,竞争性地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如果竞争乏力,可能就倒闭。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率市场化是市场化机制作用的发挥,而破产倒闭是这一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目前存款利率市场化来看,也是沿着过去传统思路,先放开大额长期,后放开小额定期。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大额可转让存单已经放开。小额存款放开就是要建立小额存款保险制度。

 

利率市场化不是简单的放得开

 

上证报:您在鸿儒论道论坛上关于利率市场化要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判断让人豁然开朗。相较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似乎有更多的内涵?

 

曹远征:利率市场化不是简单的放得开的问题,最核心的是形得成调得了。从放得开角度看,只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小额存款就可以放开,放得开就基本完成了。但是,放开不是目的,放开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是否形得成竞争性的金融市场很关键。放开利率管制为竞争性金融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而竞争性的金融市场发展取决于金融机构本身的创新能力。更核心的是调得了,能不能形成新的市场基准,央行的货币政策管理工具由数量政策变成价格政策,他有没有足够工具,能不能调得了。这是因为利率和其他要素价格不同,利率也是宏观调控中间目标,是货币政策实现手段。

 

如果从全面意义上理解利率市场化,我们发现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有一件更为长期的建设任务,就是要形成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从一天到三十年的国债收益利率,穿透三个市场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这三个市场有无数个产品首尾相接才能形成一个利率体系。这是金融市场建设问题、发育问题,而只有金融市场发育了,发展了,利率才有条件成为一个可被管理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