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到清华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给大家讲一讲我们的认识以及下一步的一些展望。主要讲三个问题,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第二是过去人民币在使用方面的一些举措。第三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展望。我大概讲一个半小时,多留一点时间我们可以互动一下。
咱们中国的货币走出国门也是最近这五年的事。从2009年开始,大背景我简单概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过去30年主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也是全球化最大的收益者之一,我们参与了全球的贸易体系,制造业分工体系。也逐渐在融入全球的金融市场。我们的对外开放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引进外资,当然这个外资也来了一些技术、管理等等。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本世纪的头十年。加入WTO的第一个十年。第二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是融入全球的贸易体系和制造业分工体系。我们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我们在加入WTO第一个十年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贸易规模也得到高速发展。第三个阶段是从金融危机以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现在还没有到一半。目前,对外开会的体会更多的是要走出去,我们的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开始走出去,收购也好、投资也好。我们的货币也要走出去。那么第三个对外开放的阶段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要逐渐融入全球的金融市场、全球的金融体系。很显然第三个阶段跟第二个阶段有点不一样,第二个阶段是加入WTO,我们是融入全球的贸易体系。仅仅融入全球的贸易体系是不够的,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资本论都知道,资本家首先是从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现在还有信息资本家。我们对外开放经历也是不同的,首先是要引进外资、引进产业、逐渐参与商业、参与全球贸易体系、贸易自由化、WTO。仅仅是贸易自由化还不够,还要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要双向开放,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资本项目的开放还有一个表述叫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要成为一个在资本项目下也是可兑换的货币。
大家知道人民币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明确表明要把人民币变成一个可兑换的货币。可兑换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经常项目可兑换,一个是资本项目可兑换。1996年宣布国际货币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经常项目就是贸易,以贸易为主的。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当时很多人估计大概再到五到七年中国就可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什么叫资本项目可兑换?实际上是双向投融资的开放。什么叫双向?允许我们中国的企业、中国的老百姓到境外投资和融资,允许境外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融资。如果双向投融资开放,人民币不仅仅是经常项目可兑换的货币,而且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货币。这样就能实现1993年所宣布的要把人民币变成可兑换的目标。1996年到现在过了18年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还没有实现。但这里面有客观原因,首先是1996年宣布之后碰到亚洲危机,亚洲危机刚过,又刚刚加入WTO。加入WTO前几年大家比较慎重,再之后发现我们的银行的一些技术性破产,所以我们对银行进行了改革,要注资、重组、上市。包括把银行变成一个具有现代治理的、财务量健康的、市场化的一个主体。所以2003年开始推进银行改革,包括2005年开始汇率机制的改革。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银行不健康,如果我们的汇率机制不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有风险的。那么,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什么等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完全实现呢,这需要我们的微观基础改革,金融机构改革要先推动,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要推动,只有这样才有比较好的微观基础。也就是金融机构比较健康,同时价格基本上是市场化的,无论是汇率还是利率,这样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才比较安全。从改革顺序上来讲还是符合了很多经济学家所希望的顺序,就是我们先要把金融机构健康,把汇率、利率的改革基本上完成,这时候再实现我们的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风险就比较可控了。
现在情况怎么样呢?1996年宣布经常项目可兑换到现在有18年,我们的银行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金融机构的市场基本完成,我们的汇率、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接近完成。我们争取在以后的一两年实现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汇率改革我观察在今后一段时间也会越来越接近均衡,汇率越来越灵活。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后这几年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就应该提上日程,我们就具备条件使人民币成为一个可兑换货币。刚刚讲了所谓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或者叫资本项目开放,就是我们的双向的投融资开放。双向的投融资开放它包含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金融市场的开发,我们的股市、债市、货币市场要双向开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项目的开放实际上是中国金融市场要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要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有机组成的一部分,我们的企业能去国外的股市、债市融资投资,境外也可以到中国的市场投资融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金融市场会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有机组成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把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开放和加入WTO进行类比。因为加入WTO是融入全球的贸易体系, 但是资本项目开放是融入全球金融市场。
过去十年,虽然我们重点是在金融机构的改革,汇率改革,利率改革,但是我们资本项目开放也没有完全停滞,在过去十年推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我们 债券。这其实都是资本项目开放的内容。只不过这方面我们管的比较严,很多东西需要审批,很多东西有额度,所以便利程度不够。资本项目要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是使这种开放更便利,让我们的企业我们的金融机构到境外融资投资更便利,让境外的到中国也更加便利。逐渐取消一些审批,取消一些额度。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实现这些条款,资本上就可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了。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这些是我讲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已经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2010年前后开始的我们的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还有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入了一个更加快速的通道。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人民币是个可兑换货币,我们是不是应该也是一个国际货币?我想是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贸易量全球数一数二,我们的FDII全球数一数二,非常开放的经济体。我们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如果人民币是个可兑换的货币,我们自然而然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国际货币,有很多国家希望把我们的货币在从事国际贸易,金融产品中用作计价或作为储备货币。如果说本世纪的第二个年,我们对外开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就意味着人民币会逐渐在这个货币中至少会成为一个一定程度的国际货币。只要我们是个可兑换的货币,就会有人希望用我们的货币来从事国际贸易的结算,国际投资的计价,国际储备货币等等的功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随着我们进入对外开放的第三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个人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的5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确实超出了人民的想像。因为在2009年之前人民币基本上没有被国际使用,我们的对外贸易出口进口都是用美元、欧元,没有用我们自己的货币。但短短五年时间我们人民币的国际化的步伐发展之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增长,我们的对外开放程度,我们的人民币可兑换程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第一个背景是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的对外开放。
第二个背景是中国的崛起,我们的实力不一样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我们的对外贸易量非常大,数一数二FDII的大国。一个开放型的大国,中国在过去的30年,尤其近5年来,我们的经济实力、规模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这个时候我们的货币很多国家发现好用,愿意用,对我们货币有信心。我们在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成长的烦恼。这个烦恼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发现在金融方面我们比较吃亏。为什么比较吃亏?我们对外贸易用别人的货币做的,我们的出口、进口,收美元、付美元。用别人的货币做贸易有什么问题呢?我们过去十年一直是贸易顺差,事实上一般的企业一般在银行不愿意存美元,在有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企业收到的美元用来干什么?第一时间卖给银行,不想持有美元,因为美元拿在手里贬值。因为我们企业是要花人民币的,不愿意把美元拿在手里。两个原因,第一我们企业有货币错配,我需要用人民币,但是收的是美元。在货币错配的情况下,一般企业不持有美元。第二个问题是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更不愿意使用美元。如果美元拿到手里贬值。收到赶紧卖给银行,银行也不愿意持有,拿在手里也一样贬值,银行卖给谁?有人愿意买吗?愿意买的不多,大家都不愿意买。最后谁来接盘?最后是我们中央银行。我们为什么会有四万亿的外汇储备?中央银行为什么要接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接会有什么效果?人民币升的更快。升的更快会有什么问题?出口受影响,就业就会受影响。所以,接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要管理这个升值过程不要太快。过去十年我们要对它进行管理,如果不进行管理我们经济可能受不了。管理的结果是外汇储备四万亿。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多。六个月的进口可能是一万亿左右,我们有四万亿。为什么我们对外汇总觉得不太放心,说白了是别人的货币,对央行来讲这种接盘的行为靠什么呢?是靠印钞票来接盘的,钞票印多了会有什么后果呢?物价上涨,会通胀。为了防止通胀怎么办?对冲。就是印了钞票买了美元之后还得把钞票收回来。所以,央行要采取对冲。对冲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提高准备金率,二是发央票。就是怕这个货币出去以后形成通胀,所以赶紧把这个货币收回来,要对冲,但对冲是有成本的。不管是准备金还是我们的央票都是有利息要付的。但是我们储备有收益,资产方对应的是外汇储备,负债方对应的是准备金或者央票。资产方有收益,但负债方是有成本的。我们的货币政策在过去的十年,是不断的想办法把流动性收回来的货币政策。搞外汇的操作会不断投放流动性。
我们试想一下进出口贸易不用美元,都用人民币,刚才说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呢?第一没有货币错配了,不用把收来的东西着急卖掉,因为我收的是人民币。第二有个贬值的问题,拿来的都是我们自己的货币。如果我们进出口贸易都由我们自己的货币来做,贸易顺差全部是人民币,就不存在说企业和银行把一个别人的货币卖给央行的问题。因为我们在用别人的货币做贸易,所以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很吃亏,人民银行资产方四万亿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大家知道是别人印的钱,如果印多了价值能不能保证还不能确定,因为我们受制于别人。如果我们进出口贸易都拿自己的货币来做,如果人民币是国际货币,刚才说的烦恼就不存在了。由于贸易用的是美元或欧元,所以,美国人就没有这个烦恼,欧洲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这个烦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我们在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民币没有国际化是很挺吃亏的。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成长让我们意识到仅仅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还不能叫做制造业强国。仅仅成为制造业大国、仅仅成为贸易大国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成为金融大国。金融大国有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货币是不是一个被国际市场接受的货币,国际市场愿不愿意用人民币结算。所以说第二个背景是中国的崛起。
第三个背景,为什么人民币国际的步伐是从2009年开始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次的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因为这次危机不少的国家都出现了美元的短缺。出现美元短缺之后,他们都不约而同来找中国,说你能不能给我们点儿美元,或者不给美元也行,给我们点儿人民币,用人民币来做贸易行不行?所以国际金融危机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应该更加多元化。
事实上这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好几次峰会的话题。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际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也给了市场更多的需求,他们希望有更多的货币能够扮演国际货币的角色。我可以推荐大家看一下2009年3月份在人民银行网站上发表了四篇文章,三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当时在西方一些国家,一些别有用心的经济学家说的危机责任论,说为什么会有次贷危机?次贷危机谁是罪魁祸首呢?有人说是美联储,因为美联储货币政策过于宽松。但是美联储说他们很冤枉。格林斯潘也说自己很冤枉,说从2003年开始就加息,连续加了息可能有七八次,并没有让货币政策很宽松。但加息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当时有一个格林斯潘的困惑,他为什么困惑呢?从2003年到2006年这段时间发现加息之后长期利率没有上去。大家知道美联储只调控短期利率,调控最短的利率,通过金融市场逐渐传导到中长期利率。这叫货币政策的传导。历史上来讲美联储只要把短期利率跳高,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跟着往上走。2003年到2006年出现了长期利率没有动,还是很低。所以美国老百姓拼命借钱,出现了次贷房地产泡沫。格林斯潘说不能怪我,我的货币只能管短期利率,长期利率不动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格林斯潘本人有一个理论,他说是不是出现了大的技术革命,大的供给端的冲击导致了这个长期利率很低。这是格林斯潘的一个假设。但是这一次危机出来之后,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看来这个次贷危机不能怪美联储,因为格林斯潘先生已经多次加息了,所以美国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不能怪美联储。应该怪谁呢?他们想了想可能这个事得怪中国。大家说怪中国?!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什么怪中国?这个逻辑链条是怎么来的呢?他们当时发明两个词,一个叫全球的贸易失衡。说美国长期贸易逆差,而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国家以及石油输出国大量的贸易顺差,叫贸易失衡。这些国家的贸易大量顺差的结果是大量积累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又源源不断回到美国去投资,去买美国的国债,买美国的金融债,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长期搞贸易顺差。而这个顺差转换为官方储备,这些储备源源不断去美国投资,所以造成美联储货币政策失灵,所以他们认为这个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贸易失衡。但是贸易失衡还有另外一个词叫储蓄失衡。贸易顺差等于多余的储蓄,等于国内用不了的储蓄,S-M等于S-I。中国为首的东亚国家有一个特点是储蓄率特别高,到了什么程度?到了国内用不完,所以多余的储蓄转换为贸易顺差。所以他们叫贸易失衡,贸易失衡他们认为是储蓄失衡,贸易失衡和储蓄失衡的再后面是什么?他认为中国操纵汇率。说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储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贸易顺差?因为我们对人民币长期低估。人民币低估就是出口更便宜。而且人民币低估还有什么后果?会抑制服务业的发展。原因人民币低估相当于对一些部门的补贴?对制造业的补贴,对出口加工业的补贴。出口容易,大家都把资源投项出口加工业,各个省都上项目,因为出口容易赚钱,中国东西便宜。汇率低估了就补贴制造业,尤其是出口加工业。补贴给加工业而相比服务业就没有那么多回报,因为干出口加工业回报多。所以很多资源都流向了出口加工业。服务业受到抑制,其结果就造成消费不足,而消费不足的结果就是储蓄太高,汇率低估了也造成储蓄过多,所以储蓄失衡也跟汇率有关系,贸易也跟汇率有关系,换句话说别有用心的经济学家目的是说人民币多。
这种情况下,这三篇文章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回答,到底怎么看中国贸易的顺差,到底怎么看中国的高储蓄,到底应该怎么看这次危机的根源。第一篇文章讲储蓄率的,中国的储蓄率确实很高,但是有很多原因。有很多现有文献都研究了高储蓄率,有文化的因素,也有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因素,也有一些企业部门储蓄率高,跟我们的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不发达也有关系。无论怎样,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说中国的高储蓄是因为汇率低估,至少现有的文献没有发现。严谨的学术研究没有发现说中国的汇率和中国的储蓄率有什么关系。
第二篇文章更重要,讲国际货币体系的,这一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货币体系。为什么呢?为什么美国货币政策会失灵呢?这跟它的美元的储备货币的定律有关系。你作为货币储备的发行国,就要接受来自于全世界的多余的储蓄。因为各个储备投到你这里来,只能买流动性最好的。因为你储备货币,而这个储备货币的定位不是全世界强加给你的,是你自己要的。1945年当时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美国的怀特,财政部的一个顾问,提的是怀特方案。一个是凯恩斯方案,凯恩斯方案和怀特方案有什么区别?怀特方案就是要把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所有货币跟美元挂钩,这就是怀特的方案。凯恩斯的方案是不能以主权货币作为主流货币的核心,这个很危险,应该搞一个世界货币。把名字都取好了。他认为应该搞一个超主权的货币作为主流货币。但是最后谁赢了?最后怀特赢了,最后美国赢了,因为美国是二战以后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国家能够抗衡。所以1949年建立了什么体系呢?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所有货币跟美元挂钩,搞固定汇率。美国人承诺只要拿美元来就跟你换黄金。可是黄金窗口到1971年就关闭了,美国人受不了了,关闭了黄金窗口,但黄金窗口关闭欧洲人非常生气,欧洲成立了一个财长代表团,各个财政部部长联合起来去美国兴师问罪。当时美国财政部长接见了他们,说了让欧洲人非常刻骨铭心的一句话“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你们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不要来找我们。” 欧洲人从那天开始发誓一定要搞一个欧元。欧洲人当时用了一句话,说美国人享受了令人发指的特权。美国加拿大大学教授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嚣张的特权》,我翻译成令人发指的特权。美元储备地位不是全世界强加给它的,是它自己要的,后果是它必须要接受来自于全世界多余的储蓄。全世界官方储备都要投资到美国债券上,意味着货币政策可能失灵。
所以说,很多意义上来讲次贷危机包括格林斯潘的困惑,它的根源可能在于国际货币体系,不能怪我们这些高储蓄国家,因为我们没有选择。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人定的,不是我们定的。其实我们这些多余的储蓄还可以用的更好,为什么呢?因为全世界还有很多穷的国家、很多发展中的国家需要很多投资,谁有这个能力在这个国家投资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叫国际开发机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这些国际开发机构很重要的职责是去落后国家投资,帮助他们经济发展。这些国际开发机构完全可以发债,它如果发债我们会买的,因为它们的债券是3A级的。它们发债的好处是可以把各国多余的储蓄能够用到穷国身上去,能够帮助穷国发展。但是事实上他们基本上不怎么发债,份额也很难改革。国际开发机构谁是大股东?美国。包括亚洲开放银行大股东都是美国。实际上国际开发机构本来可以发债,通过发债的方式把各个国家的官方储备资金筹过来,然后用于穷国的发展。有这个能力让它发债的属于大股东,大股东应该有前瞻性的考虑,怎样把这些国家有这么多的储蓄用好,但可惜的是世界领袖没有这个眼光,没有考虑这些问题,把全世界多余的储蓄用在自己的穷人身上,没有考虑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危机责任论是有问题的,它把这个责任全部都推给我们以中国为首的高储蓄国家。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今天的逻辑。所以,这一次国际危机出来之后,包括这一篇文章引起国际社会的讨论,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如何改革,如何优化国际货币体系?这个题目获得了很多国家的响应。包括俄罗斯、巴西、法国,大家知道嘎纳峰会的一个议题就是国际货币体制改革。在这篇文章里面也提了一个可能的建议,各国可以联合起来研究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I,将来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储备货币,因为它就是一个超主权的主流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I,现在还不能成为一个货币,要把它发展成为一个货币需要什么工作?需要什么条件?能不能把SDI发展成为一个超主权的主流货币,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座的同学如果有兴趣可以研究这个问题,SDI将来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超主权的主流货币。所以这次的金融危机,一方面直接让我们的很多贸易伙伴提出要求希望使用人民币跟中国的贸易,另外引起的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制的讨论。我认为这也给我们了一个机会,很多国家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在超主权的主流货币之前跟国际货币体系更加多元化,这样可能有利于这个体系的稳定。所以有更多国家开始期望能够把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这也就给我们人民币一个机会。
第二个问题简单介绍一下在过去几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情况。刚才讲人民
币走出去,在2008年雷曼事件之后,市场主体已经明确提出希望人民币能够用于跨境的交易和贸易结算。我们说人民币走出去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们的经济实力,贸易投资规模,进入市场的规模、广度、深度,再加上区域性的短缺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可行的条件。现在需要的是我们在政策上提供一些基本的政策环境,要允许我们境内的银行通过帐户开立的方式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提供帐户结算和清算服务,同时要允许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具有一定的可兑换性。只要有这两个条件以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就可以起步了。所以首先是2008年底,上海市政府和广东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请示,希望在上海和广东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国务院责成人民银行牵头研究。其实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的货币在这之前就提出来过,2005年、2006年当时提出来跟香港之间可不可以用人民币做结算,当时因为各方的意见不一致没有得到通过。再次研究这个问题,有紧迫感了,因为雷曼事件之后经济形势不好,贸易也不太好,所以大家感到有紧迫感。
我记得2009年,1月份开始我们做一些调研给国务院写报告。2009年4月8号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会同意在上海和广东四个城市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到2009年的7月份我们做了第一笔。除了贸易结算之外,危机以后有另外一个现象,一些国家开始找我们,希望跟我们签货币互换。刚开始是韩国,当时金融市场不太稳定,它们当时跟美联储签了一个美元货币互换,有了美元互换之后可能担心不够,又来找我们,说能不能跟我们签一个互换。我们说我们可以跟你签互换,但是只能签人民币互换,韩国人同意了,签人民币也可以。所以我们第一个互换是跟韩国签的。从那之后我们跟很多国家签了一系列的互换。
这个货币互换在应对危机以及危机之后促进人民币的跨境、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最后除了贸易结算除了货币互换之后,2011年在新疆工作会上,新疆也提出能不能试点在新疆进行直接投资的双向的FDII的人民币结算,首先在新疆试点双向FDII。这就是一个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起步。
我刚才讲了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启动有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总体上的一个考虑是说顺势而为,不拔苗助长,根据市场的需求,给市场一个选择。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清理法规、消除不必要的管制和歧视、让市场选择。而且我们用人民币跨境使用,目的是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我们是一个比较低调务实的一些提法。我们认识到人民币能不能成为一个国际货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绝对不是央行推动的结果。央行能做的是解除管制,允许市场主体选择这样的货币。我们在过去这两年实际上人民币跨境使用也好,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好,可以分为大致三个方面。在过去的五年主要处于第一个阶段,就是贸易的投资便利化。主要开放的是贸易结算,直接投资结算,是实体经济的事项。
下面一个阶段我考虑更多要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尤其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因为人民币只有成为可兑换货币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才有坚实基础。如果不是可兑换货币的话,别人会觉得你的货币使用起来不方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之后,我们也可以加入SDR篮子,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储备,所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都可以达到一定额度的SDR作为它的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它本身并不是货币也不是资产,只是一种权利,你可以用SDR换到货,SDR有一个定值的篮子,目前只有四种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五年会评估一次,说这个篮子是不是要加入新的货币。一个种货币成为SDR货币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出口量会特别大,要名列世界的前茅,这个条件我们已经满足了。第二,这种货币在国际上是可以自由使用的货币,也就说明这个货币在国际的银行存款,国际债券市场、国际外汇市场还有国际的官方市场有一定的占比,你的占比要名列前茅, 意味着这个货币在国际上是可以自由使用的。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假如SDR篮子,成为定值之一。美、欧、英、日,现在最希望成为第五个货币就是人民币,我们如果希望加入这个篮子就可兑换。
第三个阶段就是能够推动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我们有可能成为第5个比较重要的主流货币。我们在过去这5年处于第一个阶段,通过解除管制,通过一些基本的政策制定,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提供一个政策环境。我们逐渐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的结算,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允许了跨境人民币的融资,跨境的人民币证投资。跟一系列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安排,非主要储备货币直接交易,区域性试点,最后也逐渐的允许了一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
第一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上海和广东四个城市开始。2009年做的很小,2009年半年时间一共300多家试点企业,大概做了35个亿,量很小。到了2010年,我们就扩大到20个省,六万多家企业,所以2010年我们做了5千亿,2011年变成2万亿。每年增长的很快,今年要超过6万亿,大约五分之一的贸易会使用我们自己的货币结算。五年前是0,现在是20%。发展的速度之快,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到全国了,最初是两个省,后来一年20个省,6万家企业,到2012年就是全国所有企业了。
第二是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ODI是走出去,FDI是引进来,在这方面也发展很快。现在我们走出去的这块投资比例估计是10%左右,是由人民币做的。FDI更高,外商到中国来投资现在占到30%以上是用人民币,因为用人民币更方便,用人民币投资不用结汇了,因用外汇投资有个结汇的问题。而结汇按照规定还不能一次结,也是根据需要,需要用钱才能结。所以用外汇来做FDI一些企业发现不太方面,用人民币做FDI更加方便。跨境人民币融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贸易融资,一个是项目融资。贸易融资是双向开放的,6万亿的贸易量,很大一部分是有有贸易融资支持的。贸易融资量是很大的。爱项目融资方面,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项目融资大概有一千亿人民币。项目融资这一块主要开放的是中资银行向境外提供人民币贷款,主要是人民币输出。反向的从境外流入管的比较严。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希望人民币在境外先飞一阵,不急着回来,不希望境外人民币很快通过融资又回来。有些国家货币国际化不太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本国的企业来回倒腾,没有实现货币的国际使用。我们对境外流入的人管的比较严。我们的重点还是输出,努力由中资银行向境外流出。
第三个是跨境人民币证券投资。我们自从有了人民币跨境使用之后,我们推出了RQFII和RQDII。2014年11月17号开始起动了沪港通,双向允许大陆的投资者去买港股,国际投资者来买股,双向都用人民币。所以这种跨境人民币证券投资在过去这几年也推出了这些尝试。
下一个是我们的本币互换,什么叫互换呢?是真换还是假换呢?是真换,但是过段时间再换回来,它实际上就是借贷关系,不是买卖关系。如果有的国家需要人民币,央行找我们说签个互换。有个授信额度,比如我们跟欧央行签的是三千五百亿人民币,对欧元的互换,签了互换之后,如果欧元区某个国家需要人民币,欧央行可以启动互换,互换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还给你。什么叫互换呢?就是它起用互换之后我把人民币给它,它把欧元给我。相当于把欧元抵押给我,三个月之后它把人民币还给我,我把欧元给它,还要付利息给我。相当于一个借贷关系。为什么是三千亿?三千亿是个上限,额度上限,签的协议只是一个授信,实际上用不用就取决于它在当地市场有没有需求。所以,所谓的互换实际上是一个相互的,如果我们需要欧元也可以启动互换。启动方付利息,提供方不用付利息,是典型的借贷关系。最初这种互换主要的功能是维护金融稳定,像韩国一些国家当时金融不够稳定,想跟我们签一个互换来给金融市场一些信心,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危机之后我们的互换又有一个新的功能,就是它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可以提供流动性。相当于人民银行发挥了贷款人的功能,如果某个离岸市场需要人民币了,当地的央行可以向我们起动互换,我们可以通过互换提供人民币。可以是一个星期的,也可以是一个月的,所以这个互换安排我们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了。用在他们当地的,如果在市场上找不到人民币,或者找不到价格合适的人民币,可以要求当地的央行起动互换。现在我们签了28个互换了,总的授信额度超过三万亿人民币。有了这种互换安排后我们发现还是起到很好的作用。有些国家专门在本国推出了人民币的优先安排,韩国央行专门推出一个安排,允许韩国本地的银行把当地的债券抵押给韩国央行,韩国央行提供人民币,韩国央行人民币从哪来?就是通过互换从我们这里拿的。
我们还有一些举措,比如过去这几年我们逐渐地实现了人民币和一系列的挂牌。什么叫直接交易?以前我们跟其它货币之间没有直接汇率的,我们只有跟美元有直接汇率。其它的货币汇率都是通过美元套出来的,包括一些大货币,欧元、日元也是如此。这次危机来了之后,很多国家说能不能直接交易,鼓励我们银行持有本币,而不仅仅是美元。我们原则上是对方在他们银行界市场挂牌,我们也在我们的银行界市场挂牌,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跟很多国家的货币合作。我们还在一些地方尝试新的人民币贸易,尝试一些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全国推广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等等。在上海自贸区首先尝试了跨国企业的人民币资金池。我们最近发了一个通知,允许跨国企业都可以有这一项人民币资金池的业务。所以有一些政策正在研究推广,也有一些政策还需要有个过程。
最后是人民币离岸市场,首先从香港开始,香港从2003年开始,有了个人人民币兑换,但是基本上规模很小。那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政策是允许离岸市场做大的。当时主要原则是人民币要回流,要回来。到2009年逐渐开始允许人民币离岸市场壮大,现在香港人民币存款已经接近一万二千亿人民币。台湾的人民币存款是三千亿左右。大家可以看到人民币的离岸市场的发展现在进入以香港为主,同时多个地方并行发展的局面。很多国家都对人民币表达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主动提出要求第一跟我们签互换,第二希望我们在当地选一家人民币…?
第三希望给他们一个RQB的额度,第四希望他们的货币跟我们人民币挂牌。现在发现很多国家都了这样的愿望,而且都比较积极。这种情况下我们总的态度是乐见其成,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人民币离岸的发展能够推动双边贸易投资的便利化,通过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在从事跨境或者国际交易的时候,能够便利双边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使他们能够多一个选择。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大家可以看到除了香港以外,台北、新加坡、伦敦、悉尼等地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人民币看成是当地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机会,纷纷提出来一系列的需求。而且经常从领导人的层面提出需求。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很受鼓舞,说明确实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有需求了。而且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确实服务了实体经济,也成为我们对外经济交往的一个亮点。可以看出,总的势头应该是不错的。
最后我再简单地展望一下,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其实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过去5年只能说开了一个头,这个开头总的来讲还不错。但下一步人民币能不能进一步上台阶,真正成为一个国际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应该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想主要是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家庭作业要做好,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利率汇率改革要基本到位。在此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我们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人民币回流政策,以及人民币输出政策。第三要建立人民币跨境使用及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一些基础设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CIPS,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个系统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个系统建立起来之后希望我们的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进入高速公路,让人民币的跨境支付走代理行渠道和清算行渠道。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借助别人的系统,如果我们有了CIPS之后,就能够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稳定的支付环境。同时我们的政府部门在设外的经济管理、统计核算中,要推广人民币计价,不管进口、出口这些数据,只要涉外经济数据。以前都是用美元公布,这两年我们开始改变了,海关从今年开始,公布用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量,我们的外汇局也开始公布两套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套是以人民币计价,一套是以美元计价。我们觉得这是好现象,我们的政府部门首先要带头用人民币计价,会给市场主体一个导向,以后我们签合同用人民币计价也是一个选项。
最后是风险防范。人民币跨境使用,包括资本项目开放肯定会面临更多的资本跨境流动。相关的风险我们要密切检测和分析,同时要建立一套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来有效管理跨境资本流动。这个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要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渐取消很多审批。因为传统是通过行政审批包括额度管理来控制跨界的资本流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后管制和审批就要取消,取消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管了呢?也不是不管,我们跨境的资本流动还是有风险尤其是一些短期的资本流动,一些短期的热钱包括短期的外债我们还是要管,但我们不是用审批的方式来管,而是我们建立一些宏观审慎的指标,通过宏观审慎指标来检测整个经济体系的宏观风险。比如说外债,通过一些指标来管理,如果突破了这个指标就不能再借了,并不审批你的外债,但是有一个外债审慎管理系统。所谓的可兑换,实际上就是逐渐用宏观审慎的管理来替代微观的行政审批,来替代微观的外汇管制。
我们下一步在推动资本项目的开放,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一套新的以宏观审视为核心的管理框架,来逐渐取代老的微观式的行政审批式的管理制度。我们努力实现替代的那一天,就是可以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那一天。
今天给同学们讲了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和展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