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蔡昉: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只能靠生产力提升
时间:2015-09-29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阅读:1887次   

      尽管近期国内稳增长政策会加码,以及美国经济稳步复苏也将支撑外需,但是受到房地产投资下滑对内需的拖累,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统一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传统发展模式痕迹较重的城市恰恰因为没有及时改革,最先出现了问题。中央讲新常态的时候提到换挡期和阵痛期,经济改革过程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房地产报:你认为影响经济增速主要有哪些因素?

  蔡昉:人们普遍认为人口红利决定经济增长,如果没有人口红利,经济增速就会降下来。经济周期也是波动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变化结构性问题。

  国际上一些经济学家们分析认为,人均GDP在17000美元的时候,多数国家经济增速从6.6%降到3.3%。美国一位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指出,任何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终会回归到正常水平,也就是世界经济发展增速的平均水平,目前世界经济增速也就是3%。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从2013年到2023年会降到5%的水平,从2023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只有3.3%,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房地产报:一季度经济数据出来,形势并不乐观,你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蔡昉:对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原因,首先是劳动力人口减少、劳动力资本下降、劳动力转移慢,影响经济增速。

  第二是投资回报率下降导致投资减少,也会影响经济增速。原来中国由于成本较低,投资回报率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目前这种优势已经逐步减弱。

  第三是技术创新。原来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有后发优势,现在这种差距逐步缩小,技术进步也可能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人口红利和资本投入优势已经不存在,未来经济发展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生产力结构调整,所以我们着眼点应该放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原点,从投入型转向创新型,只有靠生产力、靠人力资本,才能在未来取得经济增长点。

  中国房地产报: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增长最高的重庆是10.7%,而辽宁只有1.9%,你如何从地域上看这种经济增长的差别?

  蔡昉:目前中国处于一个退出传统发展模式、替换传统产业结构的过程,地域经济结构不同、发展模式也不相同。在中国统一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传统发展模式痕迹较重的城市恰恰因为没有及时改革,最先出现了问题。中央讲新常态的时候提到换挡期和阵痛期,经济改革过程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尽量减少痛感,如果不经历阵痛走上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房地产报:房地产在经济增长中一直占有很大比重,人口红利和经济改革对房地产有什么样的传导作用?

  蔡昉:从长远而言,人口结构年轻化和劳动力人口增加,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成为劳动力主体,这些人去挣钱,要结婚,一部分人还可以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这对房地产市场是有利的;相反,当老龄人口增加、新增劳动力人口减少,对房地产不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从短期来看,两者关系并不是很大,真正对房地产起到引导作用的是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会向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较多的大城市流动,相反以为大力发展房地产就能吸引人口流入的恰恰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实际并非如此,这就形成一个很大的供需缺口,供应和需求不衔接。(记者 刘艳涛 田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