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讲坛 -> 2016年长安讲坛
增长与发展
演讲者:阿玛蒂亚·森 论坛特邀专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    时间:2016-02-26    阅读:52600次   

通常我们认为,仅仅获取经济增长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能力来改善生活质量。这一观点在古中国和古印度时期就被深刻地认知,具体可以追溯到第5世纪早期。人们深切关注教育与医疗事业,这一传统在中国一直延续至今。“增长”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增长”也会被“发展”自身所推动。这就是过去的半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所呈现的画面。 

西方国家有时会误解中国的成功,认为这只是全球化成果的体现。然而,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民众必须被启蒙、教化继而才可以真正从市场经济中获益。儒家思想弘扬教育与培训。佛教也是指引启蒙的灯塔。佛陀曾被问及他从启蒙中学到了什么,他回应道没任何收获。他的真正含义是追求启蒙不是因为其有益于外物而是由于受到教化本身就尤为重要。 

在中国,启蒙受到世人的珍视。这不仅是缘于其内在的价值,更是由于它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又一良方。那么回到现在,你怎么看?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经济增长要快于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现在人们担心轻微的增长率的下降,我感到很惊讶,因为我认为这种变化完全是情理之中。中国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在1995年,中国的GDP占全球GDP的2%;现今中国的比重上升到了12%。在历史上唯一可以与中国相提并论的国家就是明治时期的日本,日本当时也重视教育行业。 

教育与医疗是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医疗领域,中国也曾止步不前。到2012年时,超过95%的中国人口享有医疗服务。这是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中印之间也存在着其他的差异:相较于印度,中国的商业环境更好。印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怀有工业超级大国的抱负,却没有高素质的、健康的劳动力的国家。历史告诫我们这是行不通的。印度也对此无能为力,除非它能改变自身的发展轨迹。我常常惊叹于在佛教国家,人民可以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 

印度当下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然而这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利却并不能被大众分享,因为大多数民众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医疗领域更是一片混乱。因此印度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很多,包括贸易、全球化等。而且必须拥有一个可以健康运行的教育系统,保障基本营养需求的民生工程,以及保证人民健康的医疗系统。 

在高端领域,印度提供着良好的教育。那些从这些教育中受益的人们在世界各地从事着各式各样的工作。他们可以经营微软,谷歌,领导德意志银行。但是这些高素质人才与一般民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没有发展,我们无从做起共享的经济增长;没有人力资本,我们无从做起共享的经济增长。印度在一些领域做的很好,比如IT,医药。我们对此表示钦佩。但是这些都是高技能的工作。我认为中国有能力生产任何它们有意愿生产的商品。因为如果你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身体健康,可以遵循指示,那么你就又能力生产。教育持续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犹在。些许的起伏是正常的。如果没有这些波动,那倒会显得不正常了。当然我们需要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而这也是中国正在发生的情形。高等教育机构像清华、北大以及上海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高等教育正愈发成为经济增长与扩张的引擎。这正是基础教育对中国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而更高层次的教育需要继续推进。有人或许要问,既然欧洲拥有如此多的优势,那么中国、印度可以赶上欧洲的发展吗?我认为这种想法是荒谬的,因为它忽视了既有的事实,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很长时期欧洲是一度落后于亚洲的。在公元后1000年,欧洲充满着恐惧,然而那时在印度以及中东已经有很多数学的应用。中国和印度已经有了工程学。中国也已经生产多种商品。如果你能想到那时欧洲的劣势,那么你或许就会认为欧洲根本无法超越亚洲了。 

有言论宣称中国很难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这一判断是荒谬的。如果中国进一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那么高等教育延续其他层次的教育在现在或是过去的优秀表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地强调了一点:世界的发展是由学习与启蒙所推动的。我们需要贸易,但是我们也需要发展人力资本,努力开展免费的义务教育,而这在1776年的英国是非常激进的思想。 

谈及中国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教育。中国人口为什么增速放缓呢?我认为独生子女政策是主要动因,虽然本不应该如此。独生子女政策于1968年开始实施。在这一政策开始实施前的十年,出生率由5.2降到了2.8,这是一个巨大的下降。而这都发生在独生子女政策之前。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女性受教育的普及。然后在接下来的30到40年间,出生率从2.8降到了1.7。两个相关的要素就是女性的教育普及以及平等就业权利的赢得。在印度,除了这两点因素,没有任何因素会对出生率有显著性的影响。 

令我不解的是,虽然中国的女性在每一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歧视已经消除,但是在子女出生前中国家庭还是会偏好男孩。我不理解其中缘由。全球的平均水平是每95个女孩对应100个男孩。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物现象。你也会在欧洲和美洲发现同样的比率。中国的比例不是95,而是84.7,相当低,甚至比印度的92.6还要低。在这一方面中国要比印度做得还差。为什么?韩国的重男轻女的问题已经改善了很多,现在比例大概在91。女性的受教育以及就业降低了出生率与性别歧视。一旦子女出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女孩会受到歧视。但是在出生之前就会存在。为什么?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研究这个问题,给出答案。

当然更重要的故事是积极的一面:通过提供教育与医疗,中国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只要中国继续致力于公民的教育启蒙以及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那么中国的成功将会延续下去。

 

【问答环节】

 

听众:印度如何解决不平等问题,如何创造经济增长?您认为甘地主义会导致人们崇拜贫穷吗? 

森教授:印度是一个多样性的国家,不平等的现状在不同区域间也存在差异。同样,性别歧视也表现出很强的地域差异:东部和南部与欧洲类似,反之,西部和北部则体现出浓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南部的喀拉拉邦发展得很好。那里是印度最贫穷的地区,但是由于当地致力于全民教育的普及,该地区的已经基本摆脱文盲现象,而且拥有印度地区最高的人均收入。 

关于甘地,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我们都应该在非暴力抗议以及争取印度团结的问题上感谢甘地。然而,我认为他低估了正式教育的价值。 

听众: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森教授:亚洲的金融危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中国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中国理性地处理了那次危机,没有采取最近欧洲处理危机的方式,欧洲只是简单地削减开始以求摆脱危机。欧洲十分热衷于削减政府债务。这并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再者,欧洲现在在欧元区进退维谷。在德国的欧元严重地被低估,因而德国几乎可以出售任何物品;在希腊的欧元被严重地高估,因而希腊很难卖掉任何商品。 

中国相当睿智地解决了2008年的危机。中国的债务比率是220%。这一比率是可以持续的因为中国经济正在增长。英国在1946年时的比率是225%,当时英国刚刚开展全民医疗服务。自1983年起,我就开始访问中国了。最让我影响深刻的就是中国持续走高的的消费水平。这一消费水平可以继续增长吗?为什么不呢? 

听众:去年印度的GDP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失去优势了吗? 

教授:印度还没有找到一种通过利用普通劳动力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而且即便找到了可行的方法,我也认为印度的增长不很难延续或持续的。印度的穷人一般都不会接受教育,他们也不能享受良好的医疗条件。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印度的穷人忍受着贫穷,因为他们对此无能为力。中国放缓的经济增速并不能说明中国就落后了。如果中国可以继续提升其高等教育水平,那么中国的前景依然十分美好。中国已经有5所或6所大学跻身世界前200或前400行列。而印度一个也没有。中国也非常善于利用美国的教育资源。在美国的有些大学,中国学生几乎成为主要群体。美国也因此受益。这一个共赢的局面。我希望你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