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网言众议:怎么看“工资增长过快恐伤及劳动者”?
作者:中国经济网    发布:2016-02-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2936次   

新闻背景:

谁不想工资越挣越多?但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看来,最近八年,我国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两三个百分点,使得我国竞争力越来越不足。日前,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楼继伟说: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保护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伤害的还是劳动者。(2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片

【正方】“工资增长过快恐伤及劳动者”有一定道理

  中国经济网网友 李宁     

楼继伟之所以发表此番言论,自有一定道理,并非胡言乱语,需要我们客观公正看待。

首先,涨工资伤及劳动者的事实存在。工资成本上升,企业就会少雇佣工人,这样,就会增加失业率。

其次,企业和劳动者工资是源和流的关系。企业经营效益不好,自然就会裁员减薪;企业效益好,就会多雇佣劳动者、涨工资。所以,维持较高的最低工资水平,固然可以保护劳动者利益,但这也需要一个前提:企业经营正常。如果企业经营不好,劳动生产率下降,再把最低工资定得较高或者要求较高的工资增幅比例,无疑是干扰市场规律。

再次,涨工资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劳动者的购买力和获得感。但在现实社会中,涨工资存在连锁效应:工资上涨,会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幅度如果超过可支配收入上涨,反而会导致劳动者实际购买力下降,劳动者并没有涨工资的获得感。

最后,楼继伟的观点,也指出了当前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市场的僵化作用,也就是过多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利益,而保护企业利益的条款不多。

【反方】企业工资的增长并不算“过快”

  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国栋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部分企业工资是在增长,但却不见得已经是“过快”。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各地曾一度暂缓调整最低工资,近几年工资有所增长,不过是在“还账”。

要说到“过快”,也就是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但这是顶层设计早就形成的共识,根本不存在伤及劳动者的担忧。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关人士表示,未来会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强调按劳分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对许多企业和劳动者来说,工资增长仍是硬道理。

有数据显示,美国的企业成本只比我国高3%,但是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的好几倍。这说明我国的企业成本中,劳动力成本仍不算很高。我国企业成本近些年提高快,主要还是流通费用、原料燃料等费用以及税费偏高等造成的,不能简单归咎于工资水平增长“过快”。

【建议】工资水平不能只看增长率

  中国经济网网友 谭浩俊

在经济发展保持一定增长水平的情况下,工资增长是必须的。到底应当增长多少,需要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估。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居民的工资增长速度并不慢,增长幅度更是全球领先。但是,中国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实际生活水平、实际生活质量,并没有数据所反映的那么明显。尤其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更与其他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实际购买力方面,也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我们更多地看到了数据的变化,而没有考虑数据之外的东西。

我们并不反对工资增长应当有一个目标,关键在于这个目标要有科学性。今后一段时期的工资增长,须有几个刚性要求: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增速高于价格上涨水平、企业工资占GDP的比重提高等。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认为没有实现目标。如此一来,工资增长就不会出现数据很美好、实际很无奈的现象。

本文内容来源于时评作者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