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金融改革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
作者:李扬    发布:2016-03-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阅读:10161次   

“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将遵循“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完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金融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助力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及发展多样化金融机构体系,理应是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   

完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金融环境,就是要加快完成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市场化改革。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为实体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标准”,这同时意味着,非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因此,必须坚持以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形成机制为总体方向,以打破分割、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央行市场化调控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的作用是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如果汇率扭曲,就不可能指望全球资源配置是有效的。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配置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效率,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应属当务之急。国债收益率曲线关乎各类金融产品定价的有效性。因为,收益率曲线是固定收益市场的主要收益率,反映无风险收益率基准在各种期限上的分布;在此之上,其他各种固定收益产品对其保持相对稳定的风险溢价。显然,这个基础“价格”若不能有效形成,全社会金融产品的定价便有可能误入歧途。   

支持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业的首要任务之一。由于创新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且存在巨大风险,因此,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应能为实体经济提供“试错”和“选择”机制,应能“承担”创新不可避免出现的风险。就此而论,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相比金融中介(间接融资)而言,具有明显优越性。这是因为,金融中介虽长于处理标准化信息,因而在信息变动不剧烈的情况下,能获得规模收益递增的效益。但是,由于间接融资很难处理不确定性、创新和新的思想,从而难以支持高新科技大规模产业化,难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金融市场则不然,它允许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允许投资者犯错误。因此,直接融资便于用来处理不确定性、创新、新的思想和经济活动。总之,为了支持创新,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要发展创业投资市场。   

“十三五”时期,投资仍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这就决定了,筹措长期资金依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首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期限错配和权益错配,构成中国资金动员体系的主要缺陷。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渐提高,潜在风险增大。地方融资平台愈演愈烈,也与这一缺陷有关。未来五年,必须建立一种筹集长期资金,筹集股权资金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发展那些支持草根创业的市场,支持地方创业的市场;建立多样化的长期信用机构,发展更为多样化的产业投资基金,是建立此类机制的核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部署: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往的金融机构改革,脱不开市场化或商业化。现在看来,这是片面的。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棘手问题,大都不是纯商业性金融能应对得了的。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政策性金融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政策性金融的积极作用,无论是“有毒资产”的处置,“问题金融机构”的重组,还是全社会信心的恢复,几乎都不可能。中国未来几年不可避免会遇到处置不良资产的问题,这也要依赖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未来我国经济恢复过程中的大量问题,诸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等,更是需要多种金融手段并举。因为,举凡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倡议等等的推行,都需要大量投资来启动,而支持这些投资的资金,单靠商业性金融是无法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