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樊纲:上次经济过热产能调整了八年 这次也不会短
发布:2016-06-21    来源:时代周报    阅读:1776次   

      6月11日,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在北大汇丰商学院出席了“留美经济学家年会”。

  相比时代周报记者在2014年底见到的、意气风发的北大汇丰商学院教授樊纲,上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一年来的樊纲,白发略增、皱纹更为深刻,并且神情略显疲惫—在过去一年当中,宏观经济下行、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显然每个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并不轻松。

  在回答时代周报记者“何时调整期能过去”的问题时,樊纲表示,上一轮中国经济的调整期是“一次过热”,经济调整进行了八年;而此次调整期是两次经济过热的叠加,“这个时间不会短”。

  在时代周报记者追问“一线城市房价是否有泡沫”时,樊纲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答复:如果三五年之后购买力不足以支撑楼王,那就是有泡沫,但现在他们预测能够支撑。

  “好的企业是不会倒的”

  时代周报:你怎么看“中国经济目前处于调整期”这个观点?

  樊纲:我们过去两次经济过热,那么多过剩产能,说明目前确实是调整时期,别的国家搞市场经济,都是有周期,怎么可能中国就没有?中国也会减速,软着陆—但无论如何都要应对那些产能和债务的问题。

  目前需要应对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过去多年的经济过热造成的。就像发达国家以前出现的砸机器“倒牛奶”现象,类似情况在中国也发生了,就是要消除一些过剩产能。加上我们还有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问题,以及国企的问题,所以积累起来的产能过剩特别严重。

  时代周报:去过剩产能会不会误伤实体经济的非过剩产能?

  樊纲:如果经济不是软着陆,而是硬着陆,误伤就严重。

  “硬着陆”会是经济的过度调整—经济调整的深度大于实际所需要的,一下子就进入经济危机和负增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经济还是正增长,只是比此前慢一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还不算硬着陆。

  当然拖的时间过长,中国也会有经济过度调整,以及一些误伤。

  不能简单地只是说“去产能”,也要产能重组—很大一部分产能需要重组。这是其一。

  其二,好的企业是不会倒的,对于真正好的企业来说,现在是其他企业“调整”的时期,也正是他们低成本扩张、收购别人的时刻。所以目前特别应该鼓励好的企业去收购一些产能。

  其三,一些新的产业在发展,包括创新产业、新的服务业等仍然在持续发展,即便制造业看上去“伤筋动骨”了,但消费品制造仍然需求不错,满街跑的、送淘宝快递的那些车,那里面装的不都是中国制造嘛?—中国的消费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不必太悲观,调整过后产业会更好。

  第四点,非常重要的是—调整期大家都在干正事了。以前“优胜劣汰”虽然一直被提起,但在经济过热的时期,大家都有碗饭吃,谁被优胜劣汰呢?有些企业吃得差一点,但仍然能够活着,仍然有碗饭吃,谁都不去提高效率,有碗饭吃他们就不去动这个脑筋、进行创新。

  非得逼到调整期的时候,大家才真正地动脑筋。

  上一次也是这样。上世纪90年代,也是逼到最后,大家都开始动了。产业也调整了,企业自己的行为也调整了,那些发昏的事情也不做了,认真考虑怎么去调整自己的效率,改革自己的管理。

  所以上次到最后,虽然发生了通货紧缩,但经济情况并不糟糕。我们2002年左右的研究显示,虽然通货在紧缩,但是企业的利润却在增长,企业投资开始提高。这说明它的效率真正提高了、改进真正发生了。

  所以,要看到危机的积极效果。丘吉尔曾经说过,“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危机当中,会逼着大家做一些正确的事情。

  “不要期待中国的房子比外国便宜”

  时代周报:中国经济调整期会有多长?

  樊纲:我无法准确判断。

  演讲中我作了比较,上一次中国经济走出调整期用了八年,经济下降了用五年,经济不下降了之后,又在底部徘徊了三年。

  但需要强调的是,上次调整期需要处理的是“一次过热”—1992年一次增长速度14%;这次调整期则需要处理两次过热:2007年一次14%,后来又搞刺激政策,2010年又经历了一次GDP增长10%以上,那这个时间可能不会短,上次是八年,是不是这次也是八年,我说不好,更长一点,还是更短一点大家来判断。

  总之,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处理,而这次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比上次调整期更严重,就是产能过剩。债务问题可能不如上次严重,上次因为没有规矩,地方政府的借款不良贷款占了50%,特别严重。但产能过剩可能比上次严重,而且,现在很多产能过剩问题才刚刚开始处理。

  时代周报:最近信达等企业在各个城市制造地王,这一现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

  樊纲:永远有这个问题—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发展的确会受到房价的影响。

  不过,住房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实体经济,住房也是实体经济,只不过它是资产。在我们现在这种土地结构和人口结构下,特别容易产生房地产泡沫。

  我们的整个房地产市场是分裂的。目前中国市场的真正分裂在于什么地方呢?是区分人口流入城市和人口流出城市,在那些增长很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多、人口大量流入的城市,比如说深圳,土地稀缺就特别严重。不要忘记中国是土地最稀缺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居住面积是世界平均数的1/3,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土地稀缺性一定是高的。那么当然,不断出现地王的这种现象也说明,我们的市场有很多供求关系不均衡的地方。

  时代周报:一线城市的房产市场有没有泡沫?

  樊纲:是否有泡沫,我不具体判断。从供给侧分析,不要期待中国的房子比外国便宜。

  国外人少地多,中国本来就是人多地少,再加上中国大面积的地都是高山、平原、荒漠、沙漠,都是不可居住的区域;因此我国可居住面积特别少,而且我们还得保持粮食自给自足,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中国的土地便宜不了。

  时代周报:现在的地王,三五年以后必须要变成高价楼王。以目前的企业投资增长速度和工资上涨速度,几年后的购买力能够支撑楼王的价格吗?

  樊纲:如果不能支撑就叫泡沫,但是他们现在预测未来是能支撑的,才会出这么高的价,只能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