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当前农村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新战略(三)(2003.12.1)
作者:林毅夫    发布:2004-04-16    阅读:10298次   

当前农村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新战略

——让更多人参与增长的过程和分享增长的好处

作者:林毅夫、陈剑波                         出自:

3.7 一、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经营,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非国有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严重不足;二、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信贷资源投入到国有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由于国有部门的低效率无法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不仅导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同时也降低了信贷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中小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源;三、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化、官僚化问题仍十分严重,加之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的的信贷风险难以控制,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具有更高的成本;四、中小企业部门进行债券融资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几乎很难以这种方式实现债务融资。况且目前中央政府严格限制企业通过债券发行进行融资的方式;五、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缺陷极大,发育程度极低。虽然票据市场建立很早,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甚至在1988——1995年间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基本停止。加上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程度不高,通过票据贴现、承兑等货币工具进行短期融资在目前情况下也具有很大的难度;六是由于中国企业目前信用程度普遍不高2,企业间三角债严重,因此财务报表上所显示出来的“企业间借款”或应收款,经常数额十分巨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很高。特别是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债务拖欠经常是十分严重的。

3.8 过度的债务融资,加上企业债务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导致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扩张来实现投资增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保障国民经济增长的资金供给义务,同时作为商业银行又不得不考虑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企业过度的债务融资和单一的债务融资渠道使得银行体系处于“贷款不是,不贷款也不是”的境地。

第三、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信用普遍不足。

3.9 随着商业银行体制的建立,银行信贷资金的抵押、担保制度日益完善,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股本投资不足,再加上信用担保机制的严重缺乏,普遍面临着债务融资信用不足问题。

3.10 正在试验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受到诸多限制。一是目前各级政府财政资金非常紧张,能够拿出用作设立担保基金的资金非常有限。二是,目前的担保体系无法覆盖县及县以下的中国90%以上的中小型或微型的企业,三是由于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缺乏,显然我们暂时还不能对信用担保体系能够发挥的作用估计过高。

4、金融萎缩抑制县域经济发展

4.1 如果以县域为统计单位的话,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农村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的金融抑制,表现为严重的通货紧缩与信贷紧缩。直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储蓄信贷市场且贷款连年下降

表格3:国有银行存贷款占全国的比重

年      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存款余额

29331

38783

49597

60005

69772

79974

贷款余额

32441

39393

47434

59317

68442

73695

存款比重

72.5

72

72.3

72.8

72.9

73.5

贷款比重

79.5

77.9

77.6

79.2

79.1

78.6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4-2000 (剑波:是否可以把此表的资料补到2001?)
注:国有银行包括:政策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


4.2 改革20多年来中国信贷机构的垄断地位基本没有动摇,始终维持一个7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对于中央政府通过直接动员信贷资源支持城市和国有部门提供了极大便利。

4.3 国家银行贷款增长迅速下降。1997年国家银行的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了25.05%,但随后的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下降为15%和8%。2001年9月末,国家银行贷款增加4904亿元,同比少增1730亿元,主要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少增1502亿元,占87%。(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1/11/1)

4.4 银行存贷差的扩大,反映了通货紧缩和信贷紧缩的存在。2001年1-10月,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共计增加933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94亿元。其中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4372亿元,同比少增2113亿元。另外,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各商业银行存款余额10.6万亿元,贷款余额7.8万亿元,存贷比为73.6%,比上年同期降低1.1个百分点,账面存差2.8万亿元。10月底,商业银行用于购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资金为1.48万亿元,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金为6384亿元。除此两项外还有6810亿元。虽然商业汇票的发展可以解释部分贷款下降的原因,但能够从银行开据商业汇票贴现的企业一般都是城市中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 

B、金融资源大幅度向城市国有企业集中

4.5 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企业,虽然从1998年开始,大型企业的银行借款增幅下降,2000年起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下降8.2%和10.1%,但是实际的占有金融资源的比例仍然是非常高的。

表格4:1999年国有企业占有资金情况     单位:亿元,%

项目 金额 占GDP比重 相当于税收%
债转股 4000 4.18 38.79
技改与贴息 1827 2.2 17.72
上市融资 856 1.03 8.5
银行贷款 54366 65.35 527.21
总计 61049 73.38 592.21

     资料来源:马洪,王梦奎 2000

4.6 表7反映国有银行整个贷款的80%左右是贷给国有企业的,金融资源向国有部门的倾斜是不争的事实。另外,据抽样调查,2000年底全国省会(区府)和副省级城市的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近40%,占当年新增贷款所占比例达46%(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1/11/1)。这一比例充分说明了目前信贷资源的配置格局的城市化倾向。

4.7 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的绝对垄断地位,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作出判断:这样一种强烈的城市化的资金配置格局,并非仅仅是由于市场竞争而导致的资金流动,也就是说不是由于竞争的驱使,促使资本寻求更高收益而出现的配置格局。这一配置格局的出现是与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密切相关。在这一阶段,政府或政府控制的市场主导了整个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的配置。

C、县及县以下承受着极其严重的信贷紧缩

4.8 目前的信贷紧缩是一种结构性的紧缩,而非全面紧缩。从全国总量分析来看,农村中资金流动的差额并不十分突出,但是如果我们从县域内部的情况看,情况就要严重的多。一是县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基本没有放款权利,因此县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在1997年以后对县域内经济主体的贷款增加很少,二是尽管全国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中农业与乡镇企业贷款与农业和农户的存款在金融机构的全部存贷款所占的比例几乎相同(农村存款在1996-2000年间基本保持在12-13%的水平,而贷款保持在11%的水平),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却可以看出全面统计所掩盖的事实真相。第一,在1996-2000年间信用社占据了整个农村信贷市场的65-70%的份额,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的放款主要是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国债配套资金和生态建设的贷款等大型项目,而对迫切需要提供金融服务的农业生产和中小型工商业活动却处于紧缩的状态。

表格5:乡镇企业和农业贷款 单位:亿元

年份 乡镇企业贷款 农业贷款 贷款总额 乡镇企业贷款比重 农业贷款比重 乡镇企业贷款增长率 农业贷款增长率
1994 2002.40 1143.9 26948.7 7.43 4.24    
1995 2514.90 1544.8 33372 7.54 4.63 25.59 35.05
1996 2821.9 1919.1 40210 7.02 4.77 12.21 24.23
1997 5035.8 5514.6 55418 9.09 5.98 78.45 72.72
1998 5580 4444.2 60613.2 9.21 7.33 10.81 34.08
1999 6161.3 4792.4 93734.3 6.57 5.11 10.42 7.83
2000 6060.78 4888.99 99371.07 6.10 4.92 -1.63 2.02


数据来源:中国资讯行数据库(www.bjinfobank.com)
      《中国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统计》1998-2000

4.9 仅仅观察人民银行全面的统计数据,是难以清楚地看出目前在农村中所普遍存在的货币和信贷的严重双重紧缩的。从运行的情况看,县及县以下正在承受严重的通货和信贷紧缩表现在:

4.10 (1)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不贷款,造成每年上千亿元的资金直接上存中央银行。

4.11 (2)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农村短缺近3000亿资金。1999年为规避金融风险,中央政府决定全国统一关闭从1986年开始建立的农村合作基金会。不仅减少了农村资金的供给,同时大大打击了县域内中小型工商业的发展,兑付农民存款的责任直接由县乡两极政府负担,这为本身已经债务缠身的县乡政府无疑是雪上加霜。

4.12 (3)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退出县及县以下,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减少机构。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县域内巨大的信贷需求无法满足,另一方面是县域内金融机构存差不断扩大。

4.13 (4)农村信用社负担过重,无力支持农村。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表明:

    1999年全国农村信用社盈余面、盈余金额分别比上年减少3.27个百分点和12.7亿元,亏损面和亏损金额增加3.27个百分点和32.95亿元。全国信用社系统当年净亏214亿元,比上年增加亏损46.6亿元,同时57%以上的信用社是亏损社。
贷款质量持续下降,1999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41.82%,比年初增加近6个百分点。
资不抵债状况更加严重。全国一半以上的(51.55%)信用社已经资不抵债,比上年上升近14个百分点。资不抵债的金额为857亿元,仍比上年末增加287亿元。同时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359.59亿元,比年初减少313.9亿元,加权风险资本也近千亿元,比年初增长9.46%(陈锡文,陈剑波,2000)。
  虽然农村信用社以占全部金融机构12%左右的储蓄存款余额支撑着60-70%的农业贷款和70-75%的乡镇企业贷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2),但是鉴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产权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及沉重的历史包袱(累计亏损与不良资产),显然已经无力承担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4.14 (5)民间信贷。由于正规金融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民间借贷和高利贷十分活跃,有关学者估计民间金融的规模与正规金融的规模几乎达到1:1的比例。据对15省24个县市41个村的调查,民间借贷的发生率高达95%(温铁军,2001)。温州民间借贷的月息在1%-3%间。

5、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