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与区域金融合作
作者:李 扬 出自:
五、从双边合作开始逐步推进
建立高效率的区域金融市场是扩大亚洲货币在本地区金融与贸易活动中被接受程度的基础,也是促进区域贸易发展及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我们相信,发展亚洲债券市场,能够为亚洲各国在银行体系及股市以外创造另一个重要的金融中介渠道。因此,发展区域债券市场,应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亚洲地区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亚洲地区各经济体自身均须努力发展本国的债券市场,以便形成坚实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在这方面,大力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建立合适的监管框架,颁行合理且全球统一的会计和税收框架,完善交易体系,发展评级机构,加强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等等,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进一步,配合资本项目管制逐步放松的步调,发展多边框架指导下的双边金融合作,考虑在本国债券市场上引进合作对方国的投资者,发行双边本币债券。与此同时,在多边框架指导下,从双边合作入手,推动清算体系合作,尝试推出特定形式的债务工具,争取形成本地区债券基准利率;同时,在此框架下,发展地区性担保和评级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已于2002年研究制定了QFII方案。根据该方案,若干外国投资者在2003年上半年便可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另外,中国的监管当局正在认真研究QDII方案。根据该方案,中国的投资者可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应当说,这一举措是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切实步伐。
六、货币和汇率合作应同时推进
我们认为,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在亚洲地区更多地使用本地区货币,既是亚洲金融合作的持久性任务和最终目标之一,也是推进这一进程的开端性任务,同时也是支持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在目前阶段,应当为扩大亚洲货币在区内贸易及投资活动中的接受程度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应当从货币合作和汇率协调两方面入手。
第一,应当逐步完善《清迈倡议》下双边货币互换网络,巩固区域金融安全机制。要推动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我们既要从货币互换规模、启动条件、互换利率等多方面完善《清迈倡议》下双边货币互换网络,使其更符合防范危机的需要,又要加强政策对话,以便尽早形成识别和解决本地区经济金融活动中的重大潜在问题的灵活反应机制。
第二,应设法稳定本地区货币之间的汇率。我们认为,稳定本地区货币之间的汇率,有利于保障亚洲金融安全、促进亚洲金融市场发展。
稳定本地区货币之间的汇率也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首先,应当加强汇率政策对话,让各国相互理解对方汇率政策的依据,并就重大的汇率政策调整作出通报;其次,应当通过单独或者共同研究:(1)澄清本地区汇率政策对于各国及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作用及局限,突出稳定汇率的好处;(2)发现各经济体货币之间汇率的合理水平;(3)设计、比较稳定汇率的各种政策或机制、汇率平价的调整机制、以及可能需要的相应的资金支持机制(如某种形式的汇率稳定基金)。最后,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分步骤地稳定亚洲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例如,可以先稳定一部分亚洲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再吸收其它亚洲国家货币加入该汇率稳定机制。
七、中国的参与:借助香港窗口
应当看到,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亚洲金融合作均离不开中国的积极参与。但是,由于金融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在一个不短的时期中,中国很难实际参与这一过程。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考虑借助香港的窗口,以某种方式利用香港已有技术,包括市场庄家制度、托管机制,以及支付、交收与结算系统,以助发展人民币债券或其他币种债券市场。进一步,通过香港发达的基础设施及其同亚洲其他国家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独特的联系,为人民币和其它货币的银行同业支付交易设立一个即时支付系统。
我们认为,利用香港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发行债券(尤其涉及美元的安排)或开展任何金融中介活动,一般不会影响亚洲其他国家的资本管制及有关政策的成效。目前,中国债券登记与结算公司正在同香港金融管理局讨论签署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境内的合格金融机构可以透过该网络,通过香港来从事外币债券的交易和清算。这一合作方式,已经初步勾勒出中国未来参与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模式之一。
(金融时报)
(专家文章由专家本人提供,未经专家本人或中国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同意,不得转载或作为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