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刘伟:供给侧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失衡的良药
发布:2017-01-1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阅读:2199次   

    “在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出现的新特点是面临双重风险:一个是经济下行,另一个是潜在的通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1月1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新闻网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

  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三个阶段

  刘伟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1998年,这个时期的总体情况是需求膨胀、供给不足、经济短缺。第二阶段是1998年下半年到2010年10月,这个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突出特点和第一阶段刚好相反,是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特别是内需不足。第三阶段是从2010年以后,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出现了新特点,那就是既有潜在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又有经济下行的严峻威胁。

  刘伟表示,在双重风险并存的情况下,传统的宏观调控方式遇到了根本性挑战。“面对新失衡,中国宏观调控方式从需求方面入手进行需求总量调节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入到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方面上来。”刘伟指出,就中国现阶段来讲,宏观经济失衡的矛盾主要是在供给侧。中国现在宏观经济失衡表面上看是需求侧出了问题,但深层原因在于供给侧特别是结构性失衡所导致的。可以看到,经济下行现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2013年以来,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各种经济指标都有变化。

  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

  刘伟指出,经济下行压力大主要是因为内需不足,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目前中国M2的存量差不多有160万亿元,潜在的货币存量很大。那为什么投资需求疲软呢?深层次原因来自于供给侧结构性失衡。我们的制造业企业创新力不够,新产品、新的投资机会不足,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没有有效的投资机会而硬去投,那就是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扩大投资规模,这种扩张就是低水平的重复投资,使劣质产能进一步扩大。二是如果实体经济中出现了好资产、好的投资机会,于是大量的资本一拥而上,把这个好资产、好机会的门槛、价格抬得非常高,一下子把投资机会阻断了,很难实现有效投资。另外一种情况是,没有好的投资机会,也没有结构升级的动力,而有大把的钱或者能融到资,于是就往虚拟经济涌入,炒各种各样的虚拟产品,导致虚拟市场混乱,进一步冲击人们正常的经济预期。现在国企特别是大型和特大型国企,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应当说是基本通畅的,问题是它的投资需求上不去。

  “内需不足的另一个表现是消费。中国的消费需求疲软,不是从需求角度看收入没有增长,而是说从供给角度看收入分配出了问题。一系列供给侧收入分配的结构性矛盾导致消费需求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性。”刘伟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长时期中投资驱动的作用比消费驱动的作用要大,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在于供给侧。因此,消费需求疲软的深层次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出了问题,导致消费需求下降。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解决中国现在双重风险矛盾的对症下药的举措。

  刘伟表示,在现实的宏观调控方式中,短期和长期、总量和结构必须有机统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经济失衡的特点、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不等于放弃和忽略需求侧管理,需要适度。一方面使需求适度扩张,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营造就业增长、就业繁荣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不能过度扩张、把劣质产能激活,如此就不存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和可能了。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松紧搭配,政策松紧适度,增长区间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