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宋国青的课和列维特的书
作者:本力    发布:2017-02-07    来源:经济学家茶座    阅读:2130次   

      宋国青,何许人也?高人也!他是诺奖得主、理性预期学派掌门人卢卡斯的学生,作为国内一位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多年来他对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的预测最为准确。更有周其仁等令人尊敬的经济学家说,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即宋国青。而在财经媒体圈子里,宋国青又往往被“神化”了,在记者、编辑们的描述下,宋国青仿佛是一位专攻疑难杂症的老中医,再复杂的脉象也能把握分明,他的言论往往被记者们奉为圭臬,更要命的是:事实证明,宋国青往往是对的!总之,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

      列维特,何许人也?未来之大师也!他是一个杰出的海外经济学家,而且几乎是美国当前最引人注目的青年经济学家。列维特博士毕业五年就被经济学的圣殿芝加哥大学聘为终身教授,2003年又获得了美国40岁以下经济学家的最高荣誉——克拉克奖,这个奖项的获得者被往往被誉为潜在的诺奖得主。列维特的影响力也不仅仅限于学术圈,他以曾经成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犯罪率惊人下降而著称——列维特反驳了“更有效地巡逻政策”、“更严格地枪支管理”等理由,惊人地抛出关于“堕胎”降低犯罪率的观点,并使大众心悦诚服。

      2006年春天,我如山中探宝般听了宋国青的课——“中国宏观经济专题”之一: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事实,然后又恰巧看了列维特2005年风靡全美的新书《魔鬼经济学》。在折服感叹之余,也妄想窥得一些高人何以成为高人的秘诀,也许凑巧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除了都是经济学家之外,宋国青和列维特两个人有一些共同点:比如,他们都与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有关,前者在此读书,后者在此任教;都与以精彩分析闻名,宋国青长于预测,而列维特尤善推理;都获得了学术圈内部以及媒体、决策层、大众多方面的赞誉,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宋国青和列维特都不圄于感性地经验观察和书本上的教条,大胆地从现象入手,面对想当然的“常识”提出问题,这也恰恰是一个优秀经济学家而非匠人的重要条件,高人比一般人高之处,或许即在于此。

      宋国青这节课以“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事实”为题,在他看来许多人面对宏观经济,陷入了各种指标和既有理论的迷雾中,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刚开讲课,宋国青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与通货膨胀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似乎是个太过简单的问题。在座各位面面相阙片刻后,没有任何悬念地出现了三个答案: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当然持第一种观点者为多。面对这个似乎早已洞悉的结果,宋国青笑而不答,而是通过他的模型和图表及其背后的数据来一步一步将他的结论慢慢展示出来,对相关数据取对数、HP、二项式、拉格朗日方程……工具和方法似乎并不复杂,但最终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改革若干年以来,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相关性。也就是说,通过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得出关于通货膨胀率的正确判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对待经验事实的态度,对待理论也是如此。宋国青又大道至简地用最基本的经济学工具对改革以来中国就业率和工资水平进行了检验,认为存在非常强的相关性。这个线形关系对应的理论是什么?恰恰就是已经被宣布失效了的菲利普斯曲线!说到这里,宋国青不无感慨地说:“菲利普斯曲线在美国死了,但在中国,它还活着”。说到菲利普斯这位不走运的英国经济学家,我想起当年大学课堂上我们老师对菲利普斯及其理论的介绍。他告诉我们,菲利普斯根据长期的分析,得出了通货紧缩和失业率大致呈反比的结论即菲利普斯曲线,在倍受追捧之余,菲利普斯不免急切等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机会,但美国出现了通货紧缩和失业率同时出现的状况即所谓“滞涨”, 脆弱得菲利普斯曲线失效了!再也没有比在有生之年由事实无情推翻自己的理论更残酷的事情了。所以,在一般人眼中,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地位似乎已经成为过去,这又一次成就了“常识”阻碍人们了解真相。反之,有些在美国大行其道的理论,比如“真实周期理论”因为高度抽象掉货币的因素,和中国的基本经济事实不符合,则根本不适用。

      “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事实”到底是什么?最基本的事实也就是最关键之处,这个结果居然依然让人始料不及。如此神秘的东西从宋国青口中说出来,似乎再简单不过。宋国青象一个公布魔术玩法的魔术师,令人兴奋地揭开了谜底。他展示了一张图表,显示出M2流通速度与名义GDP的强烈地反向关系,“根据这个关系,很简单就可以判断出未来的GDP情况”。

还是说说列维特吧,与宋国青对经济事实的关注相比,列维特可走得太深入了,这从他的书中各小节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学校老师与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何共同之处”、“三K党与地产经纪人之间有何共同之处”、“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和妈妈住在一起”、“怎么才能成为完美的母亲”、“名字对未来的孩子有影响吗”。读之也觉得津津有味。

看似符合逻辑和经验的判断往往被假象所迷惑,想当然的常识也好,高深莫测的理论也好,往往都象那首历史悠久的老歌唱得那样,迷雾遮住了我的眼睛。列维特的书与宋国青的课不谋而合。这本书的副标题是,A rogue economist exp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thing,被翻译为“揭示掩藏在表象下的真实世界”。纽约时报杂志上曾经这样介绍列维特的风格,当一台机器出现故障,所有的工程师都在忙着寻找各种原因的时候,只有列维特意识到,原来电源没有插上。如此说来,宋国青与列维特的确可相提并论,所不同的是,宋国青找到的没有插上的不是电源,而是M2的流通速度。

为什么许多学者找不到没有插上的电源呢?也许,这个局面恰恰是经济学家自身造成的。萨缪尔森曾经不无崇敬地说,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是亚当,另一个位是亚当.斯密。斯密将财富增长的源泉归因于分工。但是,分工在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类财富的同时,也愈来愈使人成为一架精巧的机器,倾向复杂,或曰专业,常常丧失了对最基本事实的判断和把握的能力,甚至是对此怀疑的能力。哲学家马尔库赛也曾著有《单向度的人》一书,描述了这一倾向。在我看来,宋国青与列维特的成功秘诀恰恰在于能跳出专业化带来的束缚而又不失专业水准,能从基本事实出发,又能回到基本事实上去,说到这里,似乎秘诀也不过如此简单。不过有机会的话,还是建议学习阅读宋国青的课和列维特的书,正象词人张孝祥说得那样:“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