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破解我国企业高杠杆率的“药方”何在?
作者:侯玉杰、郭洪海    发布:2017-02-16    来源:新华社    阅读:3235次   

 

 2月15日,出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7年年会的专家学者在会场合影。侯玉杰 摄

 

新华社信息北京2月16日电(记者侯玉杰 郭洪海)我国债务问题是近年来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去杠杆进展如何?企业杠杆率高企的病根在哪里?如何有效去杠杆?在15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上,多位专家学者“把脉”企业去杠杆问题,并开出了“药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会上表示,2016年我们在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和补短板上,成效比较明显,但在去杠杆和降成本两方面,成效不那么显著。特别是“去杠杆方面,不但没有去,而且杠杆率有所提高。”

“尽管各方面对全国总体杠杆率统计口径有差异,但都有一点共识,即中国企业,尤其国有企业杠杆率偏高。”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在会上说,2016年三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但是其中的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上升的,由61.2%上升到了61.5%,这说明去杠杆的不容易。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定调,要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未来一段时间,除了怎样提高我们的增长潜力以外,如何保持金融稳定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说。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亦强调高杠杆的危害。他指出,去年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对中国GDP增长的直接贡献达到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不够全面,对这两方面动力过度仰仗。由于投资背后不可避免伴随杠杆率提高,因此有必要重视中国负债率变化情况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对于降低杠杆率,吴敬琏认为,出路就在于切实推进改革,使市场能够在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

为解决高杠杆这一隐患,国务院去年发文要求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部署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措施。

对此,杨凯生认为,在不少企业债务高企、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对于有一定市场前景者实施包括债转股在内的债务重组措施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应急之策,更重要的是找到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长时间以来杠杆率高、负债率高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

“近年来国有企业杠杆率过高,本质就是企业的资本金不足。企业的所有者、出资者缺乏对企业资本注入的责任,缺乏把企业的杠杆率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上的有效机制。”杨凯生建议,国有企业的出资部门、行使国有资本管理职能的部门应对所管理的企业分行业、分规模确定负债率标准,一旦临近或超逾负债率标准,就要以适当形式向其注入资本。

针对国企去杠杆的下一步动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提醒,杠杆不一定是企业自发形成的,还有政策性的,国有企业对于去杠杆应建立严格预警监测机制、调整机制和退出机制。去杠杆不仅要补上基础设施和发展的短板,更要补上制度、资源的短板,“无论是哪一种企业,重要的是加快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以及公平准入、自由退出的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