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余永定:出清僵尸企业考验地方政府智慧
作者:谢江珊    发布:2017-04-13    来源:时代周报    阅读:2509次   

“就成绩方面来说,我比较注意一点:2016年的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的下降2.3%转为增长8.5%,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今年如果能继续这种改善的趋势,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就可能真正得到扭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很多。

作为经济学家,“货币先生”余永定曾表示,2017年的世界形势可谓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原来只是一只黑天鹅事件,现在不知道飞出了多少黑天鹅,但我相信2017年不会发生特别大的事情”。现场听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余永定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关于2017年的工作,我十分赞成 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的提法。此外,关于 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 等提法也非常重要。”

经济增速6.5%并非指令性目标

时代周报: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纵观2017中国经济,你个人觉得哪些领域要重稳、哪些领域可以侧重求进?

余永定:从短期来看,防范金融风险大概是中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领域。具体是哪些领域呢?影子银行产品违约、房地产开发贷款违约、企业债务违约、资本外逃等领域都是需要高度关注的。但是,我们也很难事先判断到底哪些领域是风险最高的领域。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我们还应该警惕经济增长速度重新回落的可能性。在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强化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会明显下跌;而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增速又难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增速保持6.5%以上并非易事。

总之,我们在对2017年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抱乐观态度的同时,对出现反复和曲折的可能性也不可低估。

时代周报: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为何定在6.5%左右?如何看这一目标?

余永定:第一,经济增长目标并不是没有弹性的。把今年的增长目标定稍高一点或稍低一点,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第二,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百年目标,把今年的增长速度定在6.5%,可以为后三年留下一点余地;第三,既然2016年的经济增速是6.7%,那么,根据对今年消费、投资、出口三个增长引擎的增长可能性来看,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是比较现实的;第四,我们的增长目标是指导性而不是指令性的。这只是一个协调并动用全国各个经济单位制定2017年经济规划的参考基准,最后的结果高一些、低一些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必须重视这个目标,但也无需把这个目标看做是指令性目标。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的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定为12%左右。如何看待12%的预期?

余永定:对于“中性稳健”可以有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等于GDP的名义增长速度(GDP实际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就是稳定中性的。换言之,中性的货币政策应该既不刺激也不抑制GDP的名义增长速度。但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通货收缩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会下降,反之则相反。

就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12%的货币增长速度是略微偏低的。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明显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中国的广义货币对GDP之比是世界上最高的。许多学者担心,中国的超高广义货币对GDP之比,迟早会转化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目前中国通货膨胀并不严重,主要还是因为资产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吸收了大部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这次把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压低到名义GDP增长速度之下,可能也是出于降低广义货币对GDP比的考虑。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依然是保增长而不是抑制通货膨胀,而且2017年,政府将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就必须服从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因此,我预计在2017年,央行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年初给定的增长目标,对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进行一定的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与体制结构改革齐头并进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将“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你以前说过,学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存在误区,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描述意味着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余永定:过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一些误解已经得到了澄清。我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好地把握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宏观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便稳定经济增长、保住民生底线的同时,政府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进一步推动期待已久的体制性和结构性改革,例如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社保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企治理结构改革等。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蓝图,希望各地政府能够尽快落实“施工图”。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去产能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余永定:我认为并无矛盾。我们要去的是落后产能、污染产能、没有需求的产能。谁会去恢复生产打字机的产能、电子管电视机的产能?报告中所提到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是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非常重要的项目,从长期来看,其本身就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产生“挤入效应”带动其他行业和民营企业的投资、有利于就业和居民消费的增加,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些工程要精心计划、精心施工、量力而行,要反对工程腐败,但所有这些都不意味着不能搞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在私人投资需求不旺的情况下, 政府主导—注意不是包办—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完全必要的,同去(落后)产能没有任何矛盾。

出清僵尸企业,考验地方政府智慧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有效处置 僵尸企业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你之前说过,如果原来处于亏损状态,勉强维持的企业现在转亏为盈,那么这些企业就不是“僵尸企业”。2017年,在出清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对企业进行不当干预的现象?

余永定:首先,对于什么是“僵尸企业”,应该有严格定义。一些企业暂时出现经营困难、深陷债务陷阱,但这些企业并不一定是僵尸企业,因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债务过高的原因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地方政府首先应该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同时通过打破地方保护等障碍,让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而不能单单把处理僵尸企业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会不会出现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对企业进行不当干预的现象”?当然会。应如何避免?这个问题超出了经济学家的研究范围,我不能妄称知道答案。

时代周报:就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中央已就处置僵尸企业给出了托底措施:“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要及时拨付,地方和企业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但具体到地方,僵尸企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三者往往形成畸形关系,不得不将错就错、继续输血,现在明确提要出清僵尸企业,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该做些什么?平稳出清僵尸企业的关键点在哪里?

余永定:李克强总理在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应该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有效处置 僵尸企业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我以为处理僵尸企业应该认真贯彻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正确指导方针,地方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企业的经营、重组和兼并活动,特别是,必须防止个别地方政府在处理僵尸企业问题时搞腐败。

征收房产税应给时间表

时代周报:3月4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傅莹表示房地产税立法已列入五年立法规划,今年没有提请人大常委会议审议的安排。但两会前夕,亦有专家预测房产税将于2020年前出炉。你觉得这个时间表有可行性吗?房产税出炉能否降低房价?

余永定:这不仅是个经济决定,而且是一个政治决定。什么时候出炉?我们好像已经等了很久了。我认为,征收房地产税十分必要,应该尽快开征,房地产登记系统应该尽快建立。政府不妨给出一个时间表。由于各地的差异性,全国统一的房地产税和征收时间表恐怕难以实行,原则上可以由各省自行决定。以后再根据执行情况,由各省自己进一步调整。只要设计合理,我认为,征收房地产税对降低房价是会有一定作用的。

时代周报:之前你做过一个比喻:大家都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走出一个L形,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中国经济是处在L的一竖上还是在一横上—现在能看出是在一竖或一横上了么?

余永定:在我做了那个比喻之后,实际情况是:中国经济增速还在下降,可见至少在当时,中国经济还在一竖上。至于现在到底是否已经在一横上,还难以下结论,至少应该等到今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