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的经济低迷是典型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一直在下滑,连续6年的时间了。从去年有一点好消息,生产者价值指数为标志的通货紧缩,到去年下半年基本结束了。但仔细看,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债务,这些问题是典型的周期性问题,典型的经济过热、投资过热产生的产能过剩的结果。
2007年最高增速到了14.1%,当时投什么都火。投资的回报高,让大家觉得现在7%、8%的投资不算投资,天天抱怨没有投资机会。
2007年底房地产调整,9月份房地产开始调头,10月份股市开始调头,2008年调整的很深,第三季度GDP6%。本来想2008年调整一年,2009年调整一年,2010年恢复基本增长。没有想到2008年调整到一半金融危机来了,危机来了G20开会,大家一致同意吸取以往的教训,要联手救市。
经历了四万亿的刺激,再加上各种刺激政策,刺激买房,刺激买车,2009年一下热起来,2009年、2010年又经历了两轮过热。两轮过热结果就是产能过剩,2008年时统计钢铁产能过剩,4亿吨的需求6亿吨的产能,三分之一过剩。2011年再统计,6亿吨的需求12亿吨的产能,就是典型的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后面就是债务,产能过剩就是借了钱投了资,投了资没有订单,没有订单就债务。
融资难、融资贵都是典型的周期性经济下滑。为什么融资难,老说央行货币紧迫,这些年银行头寸是有的,但旧债还不上,新的订单又没有,银行为什么借给你。真要借给你,点就加几个,成本得高,这就是在调整时期的逻辑。
所以这些年的低迷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周期性的波动,因为我们前面的经济过热,因为我们的过热产生的这些问题要有一个消化、整理、处理的过程,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2、不能小看经济软着陆盘整期的功能和经济意义
处理危机有不同的办法。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方式是硬着陆,比较快的来大规模的整理、处理这些问题。美联储最近刚加了息,加了两次了,而且还要加。美国经济应该说已经走出低谷,美国经济是危机的发起者,它选用的方式就是硬着陆,一下崩掉、破产,雷曼兄弟那些大企业一夜消失,大规模的倒闭破产,然后衰退负增长,当时3%-4%的负增长。他负增长把这些问题处理了回过头慢慢地恢复,包括房地产。
我们则倾向于软着陆。第一我们不希望增长速度降的太低,不让局部的问题酿成系统性的问题,政府一直在做这个事。客观上说,我们对宏观的管理还是比较下力气的,在一定意义还是相对比较有效的。我们在泡沫的期间,经济过热的期间没有特别放纵它,我们在过热的时候还是采取一点措施的来把它压一压,压一压导致泡沫不是太大,不是太大后面就容易实行软着陆,但很多人看不到这个问题。
软着陆的好处是没有负增长,没有衰退,坏处就是时间长一点,触底不一定反弹,还需要在低谷徘徊一段,盘整现在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债务问题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些问题,大概还得需要一段时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盘整期也有它的功能和经济意义不能小看,对投资来说,各种产业都要盘整,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也就是说,盘整期就是兼并重组、收购,市场优胜略汰的过程,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这样的盘整,我们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为下一步的增长打下基础。
说到下一轮,但愿不再过热增长,7%左右就是很好的增长,我们能维持在7%,再有五六年,十来年的时间,中国经济会好得不得了。我们人均GDP跟美国比现在不到五分之一,这个指数叫追赶指数,韩国1979年就到了这个水平,又有20年的高增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告一段落,我们对比还早,中国的故事远远还没有结束。
3、违背人口流动规律的城镇化战略加大房价两极分化
房地产这次波动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一二线城市价格飙升,三四线城市继续低迷,库存的问题特别严重。
最近有人在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写三四线城市暴涨,他正文加一句,这个三四线概念不是很准,是大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那不叫三四线城市,那叫大都市圈里面的小城镇,大都市圈继续飙涨,因为中心城市涨了之后波及到,波及到开车或者坐车坐铁路一小时到一小时半的半径区域里面,实际上都属于大城市都市圈的一部分。
真正的三四线城市仍然低,除了调控管住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城镇化战略。
我们城市化一直不叫城市化,一直叫城镇化,鼓励小城镇发展,限制控制大城市发展。最近一轮要限制人口,不让大城市发展。现实中的问题是你已经不能控制人们的迁移了,不可能再限制人口,但是限制人口的背后是限制土地供给。
小城市敞开供给鼓励发展,大城市就限制。规定多少人口相应多少土地,这就是叫城镇化战略。但这样的战略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情况,想让人们到小城镇定居和生活,但企业不到小城镇去,因为基础设施不行,交通不行,不产生供应链,企业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而人为什么迁移?人迁移是为了找工作,迁移是为了有更好地生活,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工作,因此,我们所谓城镇化战略就违背了人的迁移的基本规律,结果就是小城市有地,小城市政府也愿意让大家来,一些房地产商2008年、2009年到三四线城市拿地,然后三四线城市建一批房,房子建完了,发现人走光了。
最近二十年人口迁移主要方向进了大城市,大城市就拥挤了,土地不增加,供给不增加,我们现在所有的力用在控制需求,但是你得想想供给方,土地供给。最典型的就是深圳,深圳计划是800万人口的城市,土地供给,公共品供给,警察,消防队都按那个配置,现在多少人口2100万,房价当然最贵了。最基本的供求关系就摆在那里,两极分化,任志强就说有生之年看不到中国房价会跌,我有点同意他,因为你政策不变嘛,现在政策继续是激励政策,你就看不到大城市的房价跌。要问我房价跌不跌,基本的格局摆在这里,当然城市跟城市比,大城市人口集中的程度不一样。
这一轮不仅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有一些也是反弹性的增长,这是一个基本问题,这次就是两极分化,这个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
4、小城镇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
欧洲也有一些小城镇发展,但它的特点是,工业化过程经历很长时间,一两百年才完成工业化进程,很多人没有走,退休的人回来了。退休的人回来城市就发展了,为什么?带着退休金回来了,有钱了,带着现在城市生活的精力回来了,回来改建老宅,把政府也带回来了,给老年人提供经济服务。有钱的人开始退休了,这是很不一样的过程。
小城镇总是有人发展,小城镇没有什么工业,就是为了老年人服务。我们属于快速工业化,快速工业化就类似像东京、韩国,人口高度集中。在50年时间里,一代人、两代人工业化就没有人不断回去的过程,现在刚开始有人要回去。中国肯定有一些大城市中心群的发展。有一些小城镇得等下一轮,小城镇不是没有机会,是要等有钱的、退休的人回去。小城镇是要保护好生态,保护好文化,保护好老宅。
房产税这样的长效机制现在议论比较多一点,经济学还有人议论房产税管不管用,我说价格有不管用的吗?只有不够高的价格不管用,上海、重庆的房产税不管用,他零点几的房产税当然不管用,提到3%试试。欧洲美国这些年没有涨房价,房价一涨就开始卖房子,因为工资还不够交房产税,房产税的长效机制一定起作用,这是经济基本规律。
5、物质消费满足远未结束,投资需瞄准新消费升级
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消费占比越来越高,消费潜力越来越大。收入到了一定阶段,消费开始就会加速增长。还包括代级的更迭,新一代起来了年轻人花钱多了。
物质消费继续的增长,中国买买买还没有买完。现在有了互联网买买买可以延伸到小城镇,延伸到农村。有人还批判互联网毁了中国制造业,那在全国到处跑,跑到农村的快递小车里面不都是装的中国制造吗?中国物质需求的满足远远没有结束。
所以从投资角度不要忽视中国的制造业,潜力还是巨大,行业需要调整、集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城市消费已经提升了,市场已经开始形成。
中国多数人来讲物质消费还是首要的。有国际信用卡公司用大数据分析各国旅游者的行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就是住着最好的饭店,吃着最好的餐厅,晚上看歌舞剧,不买东西。中国人是住着最差的旅馆,吃着方便面,晚上哪也不去,就是逛商店,就是买东西。不要以为中国的物质消费就到头了,中国还在买。
与此同时确实看到服务性消费在增长,需求在扩大。从电影、娱乐到健身,到养老、教金融服务等这些,精神消费越来越多,是一个大趋势。
现在世界上议论的两大话题,一个是逆全球化,这个会导致多少人失业。第二个大话题就是人工智能,会导致多少人工就业被替代?但仔细想想,这也不是刚发生的事情,人类就是这么过来的,人类一直在用机器代替人,让生产力提高。结果我相信不会是一部分人工作,一部分人失业,而是会想出一个办法,大家都工作,但是少工作一点。西方是72小时工作一周,后来60小时,现在40小时,现在美国,欧洲讨论35小时,30小时,假期越来越多,这是趋势。
工作时间长了,休闲时间长了,假期长了,去休闲,娱乐,精神娱乐这些方面会有大的发展。中国其实缺了两大消费,除了电影娱乐这些东西还不够发达外,中国没有国球,没有美国人、欧洲人到周末去看球的时间,这是未来的趋势,潜力巨大要发展。
再来,就是跟老人养老休闲。有钱的一代人正在退休,中国的这部分发展现在正在刚刚开始。前一段圈里面有人发旅游产品,豪华邮轮从北极到南极,不到30万,88天,所有人都去不了,然后讨论的结论是退休后第一时间去这里。
这就是新一代的有钱又有闲的老人出现了。我们开始进入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各代人开始进行现代消费,年轻人进入现代消费,老年人开始进入现代消费。这是消费结构变化重要的一个领域。
综上对投资来说,我们可能更加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机会,新技术的机会得跟市场需求结合,人们要什么,人们买什么,人们在哪里花钱,你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人们需求的基础上,供求关系能够相互的协调,这样投资成功的概率就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