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1999.12.29)
作者:梁优彩    发布:2004-04-11    阅读:6645次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

梁优彩


  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现在已基本解决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没有解决的供给短缺问题。但是,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扩大、国内需求不足和失业(下岗)增加等新矛盾日益突出。我们既需要认真研究我国的特点,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办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更应该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以指导我们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我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健康的快速增长。本文试图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
  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是硬道理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1998年我国GNP(按汇率折算)为9289亿美元(1998年美元),排在美、日、德、法、英、意六国之后,居第七位。我国人均GNP为750 美元,居世界第149位;若按PPP方法计算,我国人均GNP约为3220美元,居世界第129位。1998年世界各国平均的人均GNP为4890美元(按汇率折算),其中,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2950美元,高收入国家为25510美元。我国人均GN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3%。即使按PPP方法计算,我国人均GNP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1.9 %。表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是很低的,我国要在21世纪中期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我们只能比它们增长得更快才有可能赶上它们。因此,使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健康、稳定的快速增长永远是硬道理。所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必须以使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健康、稳定的快速增长为目标。
二、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贫富差距
  世界银行利用吉尼系数(Gini Index)测度各国收入分配的平均度,吉尼系数越大,说明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多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吉尼系数小,表明社会收入分配比较平均。1998年我国的吉尼系数为41.5,比世界平均水平39.6高1.9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均度大于世界平均水平。西方六国(不包括日本)的吉尼系数平均为32.7,比我国低8.8个百分点。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1998年我国收入最高的10%的人口占有30.9%的国民收入,与世界平均水平(31.2%)大体相当;但比西方六国的平均水平(24.7%)高出6.2个百分点。说明它们的收入分配比我国更合理。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悬殊,最富有的10%的人口占有的收入太高,是抬高世界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是使大家共同富裕,因此,我国应调整分配政策,利用国民收入再分配手段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熨平国民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998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出结构为18%、49%、33%,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7%。全球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为5%、34%、61%,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0%。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三个产业的平均构成分别为9%、36%、56%和2%、33%、65%。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低,是我国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在工业化过程中忽视推进城市化,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少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原因。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1995-1997年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年均为296美元(1995年美元),比全球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少43美元,不到中等收入国家的(601美元)的一半,仅为美国的1/117。
  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的就业结构十分落后。1998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占全国从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9.8%、23.5%、和26.7%。目前美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仅为2.6%,第三产业高达69.3%。很显然,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太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这也是我国总体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必须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战略的眼光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四、调整需求结构:大力启动国内消费需求
  1998年,我国的各项最终需求占GDP的比重为:私人消费44%、政府消费13%、国内总投资(含库存变化)39%、商品与劳务净出口4%(其中出口为22 %,进口为18%)。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1998年全球各国需求结构的平均值为:私人消费63%、政府消费16%、国内总投资(含库存变化)20%、商品与劳务出口25%。私人消费比重过低、国内总投资比重偏高是我国最终需求结构的突出特点。我国私人消费比重比低收入国家(不含中国和印度)低26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均低19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的投资比重比低收入国家(不含中国和印度)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高15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高20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平的角度看,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已严重失调。今后在继续刺激民间投资增长的同时,应把刺激国内消费作为启动国内需求的重点。另外,我国库存占GDP比重也比较高,因此也应把降低库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五、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太低是我国财政的基本特点。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1997年我国中央政府税收占GDP的比重为4.9%,非税收的比重为0.6%。1983-1990年中央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高收入国家平均约为43.5%;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28%。1997年,西方五大工业化国家(不含日本和加拿大)的中央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平均为35.1%。其中,意大利最高,达到了44.7%,法国次之,为41.8%,美国最低,也达到了20.3%。我国周边主要国家的中央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也比较高,1997年,韩国为21.5 %,马来西亚为23.6%,最低的印尼也达到了17%。我国有一部分收费没有包括在财政收入之内,若将收费项目全部包括进来,我国中央财政总收入占GNP的比重也不到10%。
  由于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太低,我国政府利用转移支付手段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能力很弱。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不断扩大收入差距,迫切需要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了熨平国民收入分配,使大家共同富裕,以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我国必须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作为一项重要政策。
六、经常项目收支要基本平衡略有盈余,外汇储备要适度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1997年我国出口(商品和劳务)额为2072.5亿美元,占全球总出口的3.0%;进口(商品和劳务)额为1667.54亿美元,占全球总进口的2.47%。当年我国净出口为404.96亿美元,经常项目盈余为297.18亿美元,总的国际储备达到了1528.43亿美元。1997年,我国经常项目盈余排在日本(943.54亿美元)、法国(394.74亿美元)、德国(334.24亿美元)之后,居世界第四位;总的国际储备仅次于日本(2224.43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比美国还多78.37亿美元。我国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一直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从这一点上看,过多的经常项目盈余和偏高的国际储备未必是一件好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莱因教授曾讲,一个国家是否有支付能力,主要不是看黄金与外汇储备的多少,而是看其经济是否能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经济能持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吸收国外直接投资。产品具有竞争力能够促进出口。应研究我国合理的国际储备规模和如何使用好外汇储备,以促进经济发展。
七、既要控制通货膨胀,更要防止通货紧缩
   1998年,全球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各国的通货膨胀率(消费者价格指数)均有明显下降。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发达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1.4%,比1997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西方七国平均为1.46%,其中英国最高为3.4%,日本最低为0.6%。欧盟15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1.7%,其中希腊最高为4.8%,瑞典最低,为-0.1%。经济转轨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依然比较高。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的平均通货膨长率为17.4%,其中,罗马尼亚为59.3%,居第一位。独联体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0.0%,其中俄罗斯为27.8%。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10.8%,其中东亚地区(不含中国)为12.2%,拉丁美洲地区为9.0%,非洲为9.3%。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0.8%,社会消费品零售物价指数为-2.6%。199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全球最低的。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货膨胀率太高是有害的,太低(通货紧缩)也是有害的,而且治理通货紧缩比治理通货膨胀更加困难。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因此,今后我国既要防止出现太高的通货膨胀,更要防止出现通货紧缩。根据我国经济的特点,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左右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