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扩张性宏观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 (2000.01.21)
作者:樊纲    发布:2004-06-23    阅读:9794次   

扩张性宏观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 

一关于当前若干宏观经济问题的思考

樊 纲


  中国经济从1997年10月开始发生物价水平下降,至今已经是连续25个月的通货紧缩。1998年下半年开始,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这此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仅表现在支撑了当年的经济增长率,而且使企业“行货”的增长率大幅减小,“存货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从过去的10%以上,下降到4.7%。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扩张性政策已经使中国经济进入“复苏”的第一阶段,即“消化存货”的阶段(不能否认存货的下降也是山微观经济方面的改革造成的)。
  但是,过去一年的扩张性政策的效果显然尚未或者说尚不足以拉动中场需求的扩大,还未使经济进入正常的增长状态。这突出表现在:非国有经济的投资在1998年为负增长,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国家投资;失业率仍在提高,收入与消费仍然低增长。结果是这种扩张性政策的增长效应也就为时较短。1998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为9.1%,1999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就降低为8.3%,四月份国有部门投资的实际增长率从去年的24%以上下降到15%以下。与此同时,出口、净出口与外资在1999年前四个月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也使经济的复苏更加困难。
  这种情况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面对经济增长率继续下滑的局面,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有怎样的组合?继续增发国债以刺激经济,能否承受得住?如何应对货币数量减少。贷款增长率下降的趋势?等等。首先,中国经济不能不加快改革,同时也不能停止增长。
  我们不能为了维持增长就停止或放慢改革。改革的事,能做就做,能上就上,开始了就不再停下来或缩回去。因此,象加强金融风险控制、严格控制对企业的贷款、实行较紧的信贷政策等等,应该继续下去。职工下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等等也就继续下去,不能因为由此造成居民储蓄增加就停下来或放慢。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不能不增长。没有增长,我们的许多问题都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在深化改革的同时,采取一些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加以调节,力争保持增长的势头。在任何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必须用一定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这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公共责任。对经济下滑听之任之,则是一种失职。就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而言,若不赶快继续实行扩张性的宏观政策,1999年实现7%的增长虽不成问题,但到了年底增长率就会很低,2000年的情况就会更加困难。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采取任何宏观经济政策都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这不能成为政府而对经济下滑什么都不做的理由。找出一种政策可能产生的问题容易,但也该反过来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什么也个做,又会出现怎样的问题?从全局通盘考虑,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包括近则与远则的利弊,政府都必须做些什么,而且越快越好,早做比晚做好。越早采取措施,力度和成本还都可以小些,等经济真的下滑到底,成本会更大。
  其次,在2-3年内实行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仍属正常情况。
  就象我们当初控制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不可能在一年之内见效一样,现在要扩大内需。扭转通货紧缩,也是不可能在一年内就能奏效的。不能因为一年的扩张性政策还没充分见效就说它无效,就认为它应被放弃。一般说来,即使在经济运动相对平衡的市场经济国家,扩张性政策持续2-3年也属正常范围,更何况我国目前的情况更要复杂一些,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缩减的压力这两年来在逐步增大。所以,再有1-2年以至更长的时间继续执行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是有必要的。这里要特别防止经济刚刚有启动的苗头就停下来,结果可能是前功尽弃,还要重新开始又一轮的启动过程。日本前几年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第三,目前还只能主要依靠财政政策。
 ≡谀壳暗奶逯平峁购褪谐∏榭鱿拢醣艺咦饔糜邢蓿虼酥荒芗绦揽坎普撸衲昙绦葱欣┱判哉叩奈ㄒ豢晒┭≡竦姆桨福仓荒苁窃凇按蠹也换ㄇ钡那榭鱿拢ü龇⒐蠢┐笳闹С觥U庾匀痪鸵鹆巳嗣嵌哉龇⒄瘛俺惺苣芰Α钡牡P模乇鹗侵醒氩普窀旱B实牡P摹5窃谡飧鑫侍馍掀涫狄泊嬖谝恍└拍钌系幕煜U袷强梢杂尚碌恼窭闯⒒沟模皇潜匦胗伤笆帐杖肜闯⒒埂T谡庵智榭鱿拢袷欠袷强沙惺艿模欠窕嵋⒎呶裎;丶且凑裼牍袷杖氲谋壤叵担此欠癯隽苏鼍玫某惺苣芰Γ皇墙隹床普杖氲闹Ц赌芰Γㄎ颐窍衷谝丫垂使呃圆普な罩Ш驼袷罩Ы辛朔终使芾恚>驼庖坏愣裕捎谖夜ゼ甘暝诜⒄侍馍弦恢苯衔冉。怨喽钫糋DP的比重迄今尚未超过10%,在世界上属于最低的,即使将国企欠银行的坏债。国有部门借的外债等所有最终要由国家负一定责任的“准财政债务”都算到一块,占GDP的比例也不超过50%1,与国际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都不算高,仍在一般接受的警戒线之下。按照去年以来每年1000亿左右的发债规模,当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不会超过3%,连续2-3年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会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相反,若不采取扩张性政策,听任经济增长率继续下滑,金融风险却可能更加严重,更容易暴露并引发危机。 至于政府支出的“质量”以及由此带未的经济增挝的“质量”问题,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第一,政府支出总是存质量问题的,第二,宏观政策的首要效率目标是减小宏观经济波动,而各种微观效率包括工程施工效率等等,则要靠长期中各种体制改革加以改进。在目前给定的体制条件下,我们只要做到发债的收入,不再用于企业的建设或补贴,而是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或为低收入阶段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就可以避免最严重的微观无效率问题,同时保证宏观效率的贡献。宏观层而上什么都不作,微观体制的改革也不见得就能很快取得成果,结果还耽误了可以实现的增长。我们如果有十全十美。不存在问题的宏观政策,我们也许就不需要执行这种政策了。
  第四,短期宏观政策与改革、发展的长期措施应同时推进,但不应混为一谈以上所涉及的都是短期宏观政策问题,是一些马上应实施并能在6-12月内见效。防止经济进一步滑坡的措施。这当然不等于“更根本性”的改革与发展措施。如 ——进一步向私人投资开放各种市场,到消各种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 ——加快发展各个层次、各种各样的产权市场和金融市场,
  ——加快发展非国有银行和民间金融从而进一步促进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
  ——加快改革政府机构、取消各种不利于增长的规章制度,
  ——减少政府垄断,降低公用品和服务品的价格, 1见樊纲文《论国家综合负债》,《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 ——加快发展住房市场, ——加快城市化进程, ——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等等,等等。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以上这些其实都涉及到体制的改革,因此事实上都属于中、长期政策,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效,即使现在马能上能下能开始落实(比如对私人投资开放市场和发展消费信贷),也得2-3年才能开始逐步见到可以称得上宏观规模的效果,更何况许多事情还迟迟上不了路。这是现实。把短期宏观经济问题与长期改革和发展问题加以混淆,听起来振振有词,但实际是理论概念不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