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讲坛 -> 2017年长安讲坛
特色小镇的政策红利与投资风险
作者:乔润令 特邀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时间:2017-11-09    阅读:25222次   

一、特色小镇发展的背景与新形势

    (一)新格局  

    城乡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最近发生双向流动,这里有几个特别突出的现象。  

    第一,农民进城转户口的意愿大幅度下降,根据去年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我们进行城镇化试点第三方评估时所调查的农民工当中,农民愿意进城打工、子女进城就学,但是农民转为城市户口的意愿不大。  

    第二,城市的中产阶级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逃离大城市到乡村小城镇度假,短期居留、长期居住、养老已经成为新的潮流。这个大家非常清楚,因为雾霾、房价、交通拥堵等城市的负面影响因素,大大降低了城市的吸引力,特别是雾霾这样一种长期损坏我们的健康的因素,我们虽然还没有被告知,但一定是非常深刻的损害。  

    第三,中国有“落叶归根,告老还乡”的传统。知识分子追求一种世外桃源,中国的士大夫和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都是追求这种精神。这种传统追求是乡村指向。  

  (二)新市场

    第一个是到乡村旅游,就是城市人到乡村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潮流,而且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大规模的乡村游的潮流才刚刚开始。  

    第二个是大城镇到乡镇异地养老的现象日益增多。城市老年人搭伴到农村养老,已成新潮流。如京津冀周边乡镇,如浙江湖州安吉等地已经成为上海人的后花园,一到放假满满的全是上海人。我们有一个试点,绍兴的一个镇,腾龙换鸟转移了传统产业,他们利用当地的湖发展康养产业,要搞成一个休闲养老特色小镇,上海社保基金给投资。因为上海老头、老太太,退休金加上海房子出租,一年五、六万块钱,没问题,完全可以支撑在乡下青山绿水下的养生养老,这样的一种状况在三大城市群正在成为新潮流。  

    第三个是城里人到乡镇长期居住的现象日益突出。这里特别要推荐一下东北人的理念,大家都知道海南省已经被戏称东北的第四个省,东北人有一个理念颠覆了我们的传统,就是“哪好,我去哪”,我们长期都说哪好也不如家乡好,东北在这点上引领了新潮流。东北人到三亚,到陵水、澄迈等地,海南到处是东北人。去年我去北海,一个朋友说,元旦联欢一个晚会,老头老太太合唱,唱的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唱到一半都哭了,不管好不好,都想起家乡来,原来这是一群东北在北海居住的老头老太太。这种现象使得云、贵、川、海南,广西等地的乡村出现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城里人,成为他们的聚居点。中国人追求第二居所已经开始。  

    上述三种情况为特色小镇发展康养、养老、田园综合体、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等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此类特色小镇载体在乡村,但是消费者是城里人,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三)新业态:激活沉睡的农村市场

    大家知道有一个新的情况吗?中国农村人口的网上交易,使用网络的频率远远不低于城市,网络不是城里人的专利,乡村落后地区使用网络交易一点不亚于沿海城市。互联网正在重塑中国农村市场。  

    第一,网络使得农村由于地处偏僻及交通运输被限制住的一些土特产品可以销售出去。  

    第二,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正在极大的改变农村的商业生态。  

    第三、大批回乡的外出打工者、青年学生到农村之后创造了许多的新业态。其中互联网+是重要特征。  

    互联网+应当是所有特色小镇的标配,如果没有这个,你的商业模式肯定不行。  

  (四)新产业:农村迅速崛起的五大产业

    1、乡村旅游在兴起,一个是古镇开发,一个是民宿经济,第三是景点开发,名山大川。  

    2、乡镇的养生养老产业在我们国家正在开始。虽然我们还没有见到一个比较成功的、大众消费得起的医养结合养老院、比较成熟的养老模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市场特别大,而且收益特别可观。  

    3、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养殖,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为主的生态型农业产业。比如无锡的阳山生态综合体就做的很成功。  

    4、生态经济蓄势待发。但生态资源如何资本化、产品化是一个大问题。所以生态产品怎么产品化,我拥有生态资源的地方怎么才能卖的比你有污染的地方的产品贵呢。现在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好水装瓶买水;另外一种是把好空气装压缩瓶,易拉罐,买新鲜空气。在我国买水的不少,但买空气的并不多。  

    除非你能把新鲜空气装成易拉罐卖,这个是特别重要的一点。所以现在在日本也有把新鲜的东西压缩成易拉罐,装到我们的罐头里头,你的孩子高考,不行的时候,吸一下,没问题,这是氧气嘛,但这方面我们基本上没有成熟的产品。  

    5、民间文化、民俗、民间音乐、体育、传统农村的嘉年华:庙会等民间艺术类的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但是尚未开发。这个领域我们很多的资源基本没有被开发。一个歌星叫谭维维,挖掘出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吼》,春晚央视播出了一部分,非常好。后来该作品在法国获得非常大的成就。你想想,七八十岁的老汉又拉又唱,这就是原生态的民间音乐,谭维维的功绩就是给挖出来了,用现代的形式给予表达。中国三、五千年的文明,可挖掘的埋藏在乡村的民间艺术、手工艺、体育根本不只几千、几万个,太多了。韩国人把我们玩剩的体育运动去申请文化遗产,我们还没有开始挖掘这些传统原生态的资源。我要说的是,各位企业家,这是大家下一步要走的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音乐、体育、你把这个挖掘出来,才是创新,这里埋藏着巨大的资源宝库。  

  (五)新资源:非传统资源价值上升

    产业开发一定要有资源,传统产业开发叫传统资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此类资源开发的地方经济新常态以来,全部是处于低增长阶段。现在整个东北、华北、山西、陕西资源性的传统产业很低迷,这些资源的价值在下降。大概十三五能不能缓过气来还是一个问题。  

    与这些传统资源相对应的我们叫软资源,它的价值正在被开发,一类是新的资源,比如大数据、比如知名度。影响力等等,还有现在网络上虚拟世界的资源大家也要高度关注,如韩国搞一个虚拟唱歌,大家抢着掏钱,现在网络上几个大咖聚合在一起,影响力不亚于电视台。这都是新的资源。开发和消费这样的软资源,商业模式不发生变化根本不可能的。  

    还有一类非传统资源可以叫软资源,是我重点要说的、和农村相关的,比如青山绿水、传统文化、古村古镇、生态资源、民间文艺、自然景观、民间传说等等。比如谭维维挖掘的华阴老腔。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高铁、航空大众化、互联网和汽车进入家庭,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的坐标,改变我们的时空距离和观念。  

    这几个工具我们身在其中没感觉,但是你到国外,到别的国家坐一下他们的铁路就会发现,中国的高铁真的改变了我们的人生坐标、产业坐标、出行坐标。关键是为我们开发软资源提供了可能性。上面说的这些软资源在哪里,都在农村,所以我们农村随着这些新资源价值的提升也提高了价值。农村的慢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的价值在提升。  

(六)新工具:智能技术改变小镇运行模式。 

    现在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前年的时候,特斯拉在北京有三辆,去年一百多辆。互联网在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已经没有问题,人与物之间也没有问题,下一步是物联网,如果这些都实现了互联互通。基本上我们所有人的行为都会被刻录下来,转化成大数据并且智能化,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决策必须依靠大数据,精准的销售,精准的,精准的扶贫,依靠的就是大数据。这套东西改变了我们的销售模式,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决策模式。  

    说起智能,像我们可能拿几个毛笔和钢笔还能写几个字,年轻人提笔忘字,因为不用手写了。现在大部分人掏出钱包没有几个钱,都是卡,现在中国最智慧的省会城市是杭州,不用掏钱,只要装一个手机,上饭店吃饭,上卫生间都没问题。谁还去实体店?所以特色小镇的商业模式要改变。如果你的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肯定不行,这是事关你下一步成功与否的前提。  

  (七)新理念:特色小镇要绿色低碳可持续。

    一是提倡绿色发展:新的发展理念与指导思想。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仅是种树种草。最重要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特色小镇来说,首先是节约土地资源,三平方公里特色小镇如何打造。你就要混合功能,高效利用。  

    提高城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变睡城模式,以紧凑型城市代替分散化的城市功能,降低城市运行成本。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这些对于特色小镇都是实实在在的降低成本。  

(八)新潮流:大公司、民营资本开始关注特色小镇。 

    我们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家内心深处有一种情怀,像我们的祖辈一样,回到乡下投资兴业,造福乡梓。建一个小镇,振兴和宏扬我们民族的乡村文明。我们中国过去的文化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就是有一大批乡绅。你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建筑,是生活方式、是乡村文明、是仁义礼智信。我也真的希望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城市艺术家、退休官员在下乡返乡当中产生一批中国的新乡绅。  

  二、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关键要素

    1、特色小镇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  

    如何从供给侧高端发力,专注于产业升级。 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实体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  

    创新并不容易,我们面临的其实最重要的应该是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这是实体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特色小镇的提出就是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浙江的实践告诉我们,他们推出历史经典产业,采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如茶叶、黄酒、丝绸等办法,用特色小镇这个平台将围绕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要求是做专、做精、做尖,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2、特色小镇是培育新经济的新载体。

    在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大城市周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促进新经济发展的特色小镇。  

    通过小而新的形式,特色小镇的诸种软硬件要素集成之后。实际上是构筑了一个创业创新的生态群落,要以公共创新平台为核心组织资源要素。创新是特色镇适应市场需求,保持繁荣活力的源泉。  

    在发展新经济时,特色小镇特别要注意跨界融合、知识密集、创新创意、知识产权、人力入股。根据高层次人力资本需求设计建设。  

    发展新经济也包括利用新机制、新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形式创新传统产业。比如古村落、古镇的保护与再开发,贵州旧州古镇、四川的阆中、黄龙溪镇、山西平遥都非常成功。  

    利用青山绿水、好山好水发展休闲养生类小镇也是如此。比如我知道的陕西周易小镇、广西巴马长寿村等。  

    还有利用特色山水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榆次养马)贵州生态鸽子、特色民俗(左权窑洞)也都很有特色。  

    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产生效益,形成规模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华阴老腔、甘肃的女红。内蒙古的套娃。黑河的白桦林小镇、延吉的鲜族特色小镇、四川三星堆文创小镇、德阳的白马观文旅小镇等都非常不错。  

    利用传统村落发展民宿经济。在云南、广西、浙江都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大理的民宿、浙江的桐庐、德清的莫干山、陕西泾河茯茶特色小镇等等。  

  3、特色小镇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改善和提升人居质量。

    我们的特色小镇的建设,既要避免大城市的拥挤、嘈杂、冷漠、高成本。也要避免农村公共服务的缺乏,分散贫困,文化精神生活贫乏。  

    应当成为即有城市功能,又有农村形态。是青山绿水与现代生活完美有机的统一。  

    从过去的生产中心、产业中心,转向以人为本。生活导向、有利生活、方便宜居。(花园式工厂的反思)  

    要有完备的城市功能。有便民、医疗、文体三大服务中心。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厚得、住有宜居、老有颐养。  

  特色小镇如何能够成功,我认为有三大关键因素。

  一是突出特色:

    1、特色是命脉。突出具有鲜明个性、与众不同的资源,形成产业、文化、景观等不同的资源形态与建筑风格。  

    2、差异化是要点。改变以往以山寨、模仿、复制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3、因地制宜是灵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发展,每个小镇都是独特的,越是因地制宜,越能做出特色。  

    4、比较优势是关键。特色就是突出稀缺资源、突出不可复制性,突出自己的优势。  

    5、比较竞争力是目标。特色只有转化成比较竞争力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是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发展。关键是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讲求品质、效益。

    1、改变单纯求大思维:微型城市是小城镇独有的优势。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城镇小尺度、近距离、微景观。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  

    2、小城镇不要克隆大中城市形态,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建筑、产业、技术、材料、色彩。  

    3、特色小镇要保留亲近自然,乡土情调、青山绿水、熟人社会、浓浓的亲情。这是小镇的价值所在。  

    4、小空间,紧凑型是降低城镇和企业运行成本的前提,改变大马路、大广场的新城新区模式,采用微景观、微广场,追求各类设施的满负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利用。  

  三是跨界、融合、共享:践行新发展理念。

    这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1、特色小镇力求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2、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3、保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4、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5、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跨界融合才能丰富产品形态,增加盈利环节,衍生产品链条、形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6、跨界、融合、共享,体现共享经济特征,而共享经济是面向未来的。、  

  四是如何才能体现小规模、紧凑型--跨界、融合呢?我认为,要从规划创新开始。

    1、要多规融合。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规划,体现“三生融合”。实现一张图、一套数字、一套标准。2、要提倡混合规划、土地混合利用、追求城镇设施的混合功能,这是降低成本、绿色低碳的关键。3、规划要讲实施成本、维护成本。要挖掘地方特色、要以人为本、生活为先、体现方便。4、硬规划要精细:如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规、设计规划、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5、要有软规划:要有形态、文化标识、天际线、色彩要求。6、要预留智慧发展空间。确保小镇未来与信息化、智慧化、数据化内容无缝对接。我认为上述这六条是特色小镇规划先行所必需的。  

  最后、我想概括一下特色小镇最重要的三要素:

    1、讲特色、求差异。因地制宜把地域景观、产业、技术、文化等要素整合为独有的、差异化的产品,在行业、区域中形成比较优势。  

    2、小空间、大作为:核心要素是,紧凑型、混合功能、供给能力略显紧张。可以大幅度降低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空间成本、人力成本、库存和空置成本。降低环保成本。最忌讳贪大求洋。  

    3、跨界、融合、共享:多业态、多产品、多领域融合共生,可以丰富产品形态、增加盈利环节;不同要素优势互补,降低成本;供给能力保持弹性,互相协作应对差异化的需求。  

  三、特色小镇的风险:封闭的村庄

  1、农村户籍:农民进城不容易,城市人下乡更难。

    农村是高度封闭的一个地域性、社区化团体,因为农村的户口和农村的土地、宅基地高度结合在一起。城里人落户农村不可以,城里人下乡买地不可以,城里人下乡买山川池塘不可以,城里人下乡分享农村经济权益不可以,法律不支持。  

    一是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有着本质的差别。(城市有公共服务、农村有集体福利)  

    二是农村户籍是一个封闭系统,比城市更为封闭。农村户籍与农村的土地等资源和集体福利的分配紧紧相连。所谓集体,是一个封闭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农村人转户进城:必须放弃农村权益(宅基地、承包地、集体经济收益)。  

    四是现行制度下的六个不可以:城里人落户农村:不可以;村庄之间的转户:不可以;城里人下乡买地:不可以;买房:不可以。购买山川水塘:不可以。城市人分享农村集体产权:不可以。  

    北京通州宋庄画家购房案。08、09年的时候,北京通州的宋庄有一个诉讼案,有一个画家花了二十多万买了一个农庄,后来房子涨价了,那个农民说不卖了,画家打官司,律师说法律不支持,最后官司还是打输了。  

  2、城市人下乡买房,买地,买山川,买池塘,存在制度性障碍。

    目前城市的各类生产要素,例如土地、金融、信息、劳动力、厂房等已经商品化。但是,农村的所有要素资源基本上没有市场化。这就使得城市资本下乡,根本就无法和农村的资源进行市场化的交易。北京有一个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开发建设的公司,后来公司做大了想上市却上不了,马上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转让也不行,你的厂房也不值钱,都是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在市场上没有价值,无法估值,无法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3、农村没有专门规划部门、没有经常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费。

    第一,没有规划意味着选址的价值不确定。将来这个地方能不能增值,基础设备能不能配套,都是不确定的。投资最怕不确定性,土地的价值不确定,基础设备的布局不确定,资源也不确定。  

    第二,农村的基础设施在我们国家体制上没有固定的财政投入。  

    1、规划是配置资源的依据。乡村没有空间规划、没有机构和经费。规划上城乡完全是分离的。  

    2、没有规划:土地的价值不确定、基础设施布局不确定、空间资源配置也不确定、特色小镇区位的选择是否是最优也不确定。不确定性是投资最需要避免的。  

    3、水、电、路、通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在城市里是政府的责任,经费来自财政,在乡村并没有固定的公共财政预算。主要靠专项资金、集体经济投入。  

    4、公共服务与设施水平决定土地价值;交通环境决定物流成本。选择什么类型小镇,需要智慧。  

    中国是2003年的时候,中央才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北京周边还凑合,长三角、珠三角、省会城市周边还可以。整个中西部地区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还相差很远。  

    对于乡镇基础设施来说国家投入的钱都是专项资金。非稳定的。还有一种投入是当地的农村集体经济,自己干自己的事儿,自己掏钱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所以说城乡差距在这里很明显,你的小城镇选择就非常相关。  

  4、乡镇缺乏高端产业发展的商业生态、和要素资源。

    据我所知,中国没有大学在县城里。中国农村没有像样的医院,像样的银行?完全没有。美国的大学75%在小城镇,中国的80%在大城市。可见,中国的农村和小城镇缺乏如中介机构、创新平台、会计师、律师、审计等高端要素资源,行政资源过渡集中到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小城镇所得甚少。中国的乡镇有中国的特点:  

    1、小城镇政府是不完全政府,职能不全,运作空间有限。  

    2、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机会不均等:行政资源过度集中到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小城镇所得甚少。  

    3、中国的农村和  小城镇缺乏高端要素资源。没有大学、医院、科技、创意、金融、文化、体育、评估咨询、律师、会计师等高质量资源。行政化与市场化需要的资源双双缺乏。

    4、乡镇产业发展无形的成本非常高:地缘、血缘等关系要素重于共赢、信用、契约精神、敬业精神、专业精神、业缘关系等。这种无形的成本有时候非常高。  

  5、乡镇发展新产业需要规避的风险。

    首先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高成本、高风险阶段。资源不足、土地规模小、流转成本高,城市资本下乡风险大。  

    如何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也是一大问题。很多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往往以农业的名义大规模圈地,最终却改变土地用途商业开发,使农民遭受排挤,我想这是在特色小镇发展中应该避免的。  

    另外一个问题也非常重要。特色小镇建设有可能把城市病带到农村。不适当的开发和生产方式破坏乡村的生态;乡村观光体验游带来游客的同时,也留下生活和工业垃圾。破坏了农村原生态的环境。  

    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特色小镇的污染垃圾如何处理,是特色小镇能否成功的关键。农村新产业带来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是一个真正的难题。如何采用新的实用技术,低成本的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利用分布式处理与公共管道,都涉及到成本。  

    我们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例。中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成本已经在天花板上了,大量进口的东西比我们又好又便宜。现在我们要流转土地,大概一年一亩土地是八百斤粮食,企业流转过来以后,除了种金子,否侧难以在农业上获益。  

    目前农业成本过高,我们正在承受前几年过渡保护产生的恶果。我们制订了很多法,最后把企业的成本都给抬高了,企业家创造财富,企业要是死了,农民连就业的机会都没了,自己把自己毁了。没有企业就没有农民就业,所以一定要让企业过好,没有企业的利润哪来的税收。所以,要充分考虑到投资的风险,降低成本是硬道理。  

  四、关键词:中央的政策很给力, 基层落实尚需时日  

  (一)有关特色小镇,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了几个文件

    一是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三是国家发改委、国开行、光大银行实施千企千镇建设特色小镇(2016年12月12日),四是国家发改委、国开行《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2017.2月。  

    大家研究国家发改委支持特色小镇政策的导向和变化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是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发展特色小镇。第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不搞行政审批、评比。也没有直接的行政性资金和项目支持。第三是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融资。  

    第四是鼓励镇企结合。采取PPP的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第五是鼓励特色小镇进行体制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机制。  

    上述这些文件虽然重要,但还不是最重要的。在我国最重要的不是部委一级的文件。而是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文件。所以,我建议大家更要关注中央、国务院的文件。  

  (二)、中央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大政策。我给大家整理出来10几个最为重要的政策,分享如下: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2017年1月9日。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2016年11月4日)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1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2017年、2月。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国办发(2017)21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12。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  

  这些政策当中,对特色小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支持小城镇、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1、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  

    2。鼓励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村绿化美化、农村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第二个方面、鼓励支持城市资本人才下乡

    1、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支持返乡下乡人员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农业物流仓储等设施。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厂矿废弃地、砖瓦窑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闲置校舍、村庄空闲地等用于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第三个方面、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为特色小镇实施PPP创造条件 。 

    1、健全分级分类投入体制、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政府投资支持方式、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  

    2、完善建设管护机制,重点公路、供水、垃圾处理。  

    3、健全定价机制,合理确定农村供水价格、建立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  

    4、将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提高收益能力。(可赢利的和公益性的打包)  

    5、推广“建养一体化”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 。  

  第四个方面、激活农村资源、通过资本化实现市场价值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果园、养殖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  

    2、可以利用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3、可以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利用闲置的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以自主合资等方式发展相应产业。  

    4、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等流转交易。  

  第五个方面、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领域。

    1、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制定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一站办理、并联审批。  

    2、全面放松对兴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委托企业运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图书制作与出版分开、兴办体育赛事、医生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支持社会资本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管制。鼓励民资大规模进入。  

    3、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研究出台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型指引。探索发行债股结合型产品融资;开展PPP模式建设、支持社会领域企业用股权进行质押贷款等等。  

    4、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大力促进融合创新发展。  

  大家都关心如何投资、建设,其实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体制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改革难以发挥。我举一个浙江桐庐县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发展民宿经济的例子。

  案例:桐庐破除城市资本下乡的制度障碍

    1、确权。为抵押贷款、出租经营、集体权益处分提供清晰的产权依据。农民住房确权颁证率达82%。  

    2、设立农房和林权抵押贷款,创新合家乐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3、创新宅基地使用办法,解决宅基地不能卖给城里人的制度障碍,吸纳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高端精品民宿。  

具体办法是:农民将闲置房屋有偿流转给村集体。然后以联营、合作、出让方式引进外来资本、创意人才发展中高档民宿。逐步形成高品质、特色鲜明的石舍香樟、绿芦驿等精品民宿20多个,在建50个。  

    通过改革发展民宿经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有效促进了资金、人才、信息向农村流动。2013年以来,通过民宿建设共引进城市资金7.8亿元。吸引来桐庐创业人员6千余人。其中专业投资团队45个,创意人才135名。  

    2、改变了农村生活,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富春江镇芦茨村民宿的平均数据看:2015年,该村共有民宿111家,总游客数78万人,过夜游客41万人次,住宿收入达4380万,户均40万,按照60%利润,户均利润在24万元以上。另外,民宿极大地促进了农副产品、餐饮娱乐消费,增加了农户收入。  

  (五)最后我要谈一下如何做好产业。产业虽然是特色小镇的基础。但是我给出的关键词是:产业很多,做好并不容易。

  首先,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就有一个择优避劣问题:

    1、在城市群内部,交通网络化、一体化背景下,大城市功能、消费、要素可以外溢,小城镇有条件发展一些对于高质量要素资源依赖性强的产业,如科技创新型、高端产业、教育型、文化创意型特色小镇。如浙江的云栖小镇、信息港小镇、杭州临平的艺尚小镇、产业互联网小镇。  

    2、而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之外的地方,发展什么类型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乡村旅游、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产品化、产业化、民宿经济。  

    3、开发生态资源,开发生态产品,解决生态资源产品化问题。  

    4、发展把经典产业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  

  如何开发软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软资源包括了文化、大数据、景观、青山绿水、古村镇、民俗风情、知名度、创意造型、无形资产等软资源是文旅产业和特色镇发展的新资源。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挑战一:软资源开发运营中,公共与非公共领域混在一起。居民是享受公共服务还是需要付费,界限不清。挑战二:软资源的产品形态与工业化时代的产品不同。有些是无形的、是更方便的服务,更快捷的方便,更舒适的空间,更舒心的感受。产品不好量化、难以标准化。挑战三:产权界定和保护难度大;质量如何界定无标准?挑战四、绿色生态资源如何资产化、如何定价、产品化?挑战五:营利模式如何创新?如何收费?挑战六:无法获得市场价值、无法贷款抵押、无法在市场上进行有价值交换。存在政策与法律空白。我们很多地方折腾了半天就靠门票收入,这些软资源的收入怎么产品化、物化、标准化、可界定化,这是需要功夫的。  

    产业发展现在看来,产业生态很重要。在特色小镇搞产业,配套问题、产业基础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给大家看一张产业地图中的资源分布情况:  

    1、产业基础与配套;工信部下属机构:县域经济100强。东部占74席。中部、西部各占12席,东北地区仅2个县市入围。未入围的有11个省。  

    2、互联网经济:中国互联网企业排名100的企业分布情况。北京51、上海24、广东14、浙江4、江苏3家,京沪粤占了90%。互联网与地方经济的高度关联。  

    3、民宿经济:作为文旅产业的支柱,主要集中在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客栈民宿的分布如下:云南、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广西、北京、江苏、安徽。  

    4、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的有京、沪、粤、川、湘、滇。  

    5、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分布:2015年东部地区384家、中部地区56家,西部地区51家。最好的是浙江138家,江苏91家、其次为山东、河南、湖北、河北。  

    看了这个产业地图,我的结论是,做什么产业不能想当然,一定要看条件。讲基础。否则你没有基础,资源完全从外面倒入,成本会很高。  

  前面我已经提到了,如何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以下问题是需要高度关注的:

    1、非工业类特色小镇,以康养、田园综合体、民宿、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小镇。单纯做任何一个产业,投资收益都难以实现。  

    2、当地的特色手工艺、文化、土特产、符号,如何可以被传播、采纳、加工、产品化、被售买。需要挖掘、创意、细分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  

    3、不同产业的融合。产品基因不同、服务领域不同、业务布局不同、产品周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如果各自碎片化经营,谁也难以盈利。  

    4、协调整合创新是关键。美国创投界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复杂协调的创新模式”。即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把散落各处的碎片重新整合,变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东西。如特斯拉。产业组合很重要,互补共生很重要,商业模式集成很重要。  

  最后、创新是特色小镇的灵魂,而创新无处不在,让老产业焕发青春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我的回答是老产业+新手段:

    1、“老产业”或者加新体制、或者加新机制、或者加新技术、或者加新融资模式、或者加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或者加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  

    2、老产业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比如,工业企业的服务业化。农业变为接二(产)连三(产)产业。就可以增加价值链。  

    3、老产业用产业互联网进行改造。再造产业流程、供应链条、管理流程,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可以降低成本20-30%左右。  

  最后我建议,因为创新也好,新经济也好,对于绝大多数90%是老经济的老产业如何创新,我建议采用“老产业+新体制”,或者“+新技术”,“+新融资模式”,“+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整个供销和管理,上下游的流程整个融合,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