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逻辑点
作者:杨伟民    发布:2017-12-22    来源: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阅读:3992次   

尊敬的厉教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2017年年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时代·新经济,我想确定这个主题一定和十九大关于经济建设做出的新部署有关系。

十九大报告一共有13篇,或者13部分,其中有一个部分是部署经济建设问题,所以我想就今天这个主题,就经济建设这篇新的一些内容做一点解读。我觉得要领会十九大关于经济建设部署的话,首先要学懂他那个帽段,前边那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它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帽段当中,我觉得经济建设这一篇有三个逻辑点是要把握的。

第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必然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概括,由此必然得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样一个判断。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情况下,必然要追求高速增长,形成赶超型的经济模式。把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转化为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情况下,就必须摒弃过去的那种赶超型的经济模式,不以GDP论英雄,这是总书记多次提到的,因为实际上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的质量不高,这是第一个逻辑点。

第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过关。这里边有两层意思,一个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你怎么实现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过关的过程。要过什么关呢?就是过发展方式,过经济结构,过增长动力这个关。当然这三者实际上是有联系的。

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同高速增长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高速增长阶段发展方式是粗放的,是高度依赖能源土地、廉价劳动力投入,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结构当中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业、矿业比重是比较高的,产业链价值链主要是中低端的,增长动力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数量,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依靠中低端的消费来拉动等等。

出口方面是以价廉为核心的竞争力,但是在高速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可能消费就会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中高端的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将成为主流,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拉动消费的主体。从产业来看,更多的依靠是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来推动。产业链、价值链比较完整,而且主要居于中高端,而且主要依靠绿色、低碳、循环这样一些产业来推动。从要素来看,一方面将更多的依靠科技、人力资本、信息、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来推动。另一方面要依靠劳动、资本、土地、资源、能源、环境等传统要素的效率提高来提升(发展质量)。十九大报告讲的攻关期,它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将伴随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也就是到2035年。

第三个逻辑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说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因为经济的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基础,而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则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

什么是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怎么样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就是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一条主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三个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基本路径。建设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就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这四者要协同发展。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产业载体。现在这四者之间并没有很好的协调,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等都不适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互相之间也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我就不多说了。

还要构建“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步骤的经济体制。这是十九大报告当中关于经济建设它主要的思想性的逻辑点。

十九大报告在经济建设篇部署了6个方面的任务,下面我讲讲其中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和亮点。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治理我国经济各种病症的根本性举措,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就没有今天经济起稳向好的局面。为什么是供给侧,供给体系跟不上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供给侧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过去我国的需求结构是一种面向低端消费为主的,面向出口需求为主和投资需求为主这样一种结构。

我国的供给体系是从这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过去两者是相匹配的,但是现在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消费看,中高端的消费迅速地增长,这让原来那些低质低端的消费品产能成了过剩产能。从出口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大大放缓,同时我国制造业的成本在快速的上升,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在不少原来面向国际市场的产能就变成了过剩的产能。

从投资来看,目前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等的资产存量已经很大,虽然各自仍有不少投资机会,但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在减少,大家知道我国过去的高增长是投资主导型的,供给体系当中投资品所占的比重过高,随着投资需求的放缓,这样大量的投资品产能就变成了过剩产能。

为什么是结构性呢?供给体系跟不上需求结构的变化,表面上看是出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但实质是要素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是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大数据等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间、企业间、在城乡间、在区域间的配置出现了失衡。

比如说劳动力应该配置到高效率的产业,但许多农民工由于不能在城市扎根落户,到了四五十岁就回到了农村,退回到低效率产业,或者提前退休了。再比如说建设用地应该更多用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住宅,但很多却用在了工业、商服,用在三四线城市的住宅,致使一线城市房价疯涨……再比如说银行贷款应该用在前景光明的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但仍然很多用在了产能过剩行业,一些没有效益的僵尸企业,以及政府投资平台。耕地应该更多的用在生产绿色农产品、甚至退耕用于提升农产品上,但很多用在生产很多没有需求的稻谷玉米上,带来粮食的高库存。新城新区本来应该布局在人口量大的区域…但一些人口净流出的地区也建设了不少新城新区,结果成为空城。

总之,结构性失衡首先是要素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是要素的非市场化配置带来产业结构失衡,企业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城乡结构失衡。

为什么是改革呢?要素配置的扭曲必然要靠改革的办法来校正,但靠行政性办法,靠传统的产业政策,用列出政府支持鼓励限制禁止的产业产品目录等等是难以解决的。结构性改革本身上就是要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生产要素按照市场机制配置就会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部门区域和企业,就会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

第二,我讲一讲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乡区域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之一,实施这两大战略就是为了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这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做出的一种战略部署,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新战略,并作为国家长期坚持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了党章。

主要考虑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现代化的目标来迈进。就产业来看,目前农业的现代化是滞后的,就城乡来看,农村的现代化更是滞后,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面貌、居住条件、社会治理等方面同城市相比差距是很大的,所以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的现代化,需要指出的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否定了城市化战略,城市化的大趋势没有变,农村人口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流动的趋势没有变。此外,目前粮食产量总体供求平衡,但是部分粮食品种高库存,农业发展必须从追求高产量转向追求高质量。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如果只看标题似乎和过去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实际上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指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东部崛起,十九大报告拓宽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包括了几个相互关联的战略,包括比如说一是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过去的四大板块的战略。三是就一定的空间尺度而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本质上是城市群的发展问题,所以这次把城市群的健康发展放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当中。你像京津冀它既是一个城市群的问题,也是一个区域的问题,所以这次把城市群、城镇化等等放在了区域协调发展当中。四是实施新的三大战略,就是大家知道的十八大以来的京津冀、一带一路等。五是包括资源枯竭地区,资源型地区,边疆边境地区发展等等;六是陆海统筹。

第三,最后一点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里边有三个亮点。一是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产权也是有效的激励机制,而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则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源泉,所以必须要完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体制基础,经济发展说到底就是一个要素配置的效率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所以要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是明确了改革的目的,这个改革目的包括了五个方面,包括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映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也就是说今后经济体制的改革都要朝着这样的目标来努力,比如说土地承包制实际上就是一个产权制度改革,由于区分了所有权和承包权,明确了所有权和承包权各自的权利,就极大地推动了微观主体,也就是农民的积极性。今后要按照实现产权有效激励的目的推动自然资源产权、国有企业的产权、知识产权、民营企业产权、农村宅基地产权等等这方面的产权制度改革。

三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是完善国有经济产权制度安排的一个战略性举措,过去我们提的口号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个其实本来也是就国有企业整体而言,不是要求每一个国有企业都做大,但是在实际执行当中许多国有企业都要做大,一定程度上带来的负债率高、层级过多、主业不精、大而不强等问题,靠负债做大国有企业容易带来宏观上的金融风险。

所以需要强调的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里讲的国有资本是涵盖了所有的国有资本,不仅仅是对央企而言的,以上就是我对十九大报告当中关于经济建设篇的一些重要亮点做的一点解读,谢谢各位。

本文系作者在出席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2017年年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