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老师”也能“共享”吗?
作者:汤敏    发布:2017-12-25    来源:国务院参事室    阅读:39863次   

     教育不公平是当今老百姓抱怨最多的社会问题之一。 教育不公平其实不仅在中国存在,全世界教育都很不公平。 为什么即使是在美国, 也有学区房,也有好学校、差学校之分。教学质量的不公平,教师水平的差距, 这才是教育不公平最核心的部分。

   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曾在贫寒家庭中长大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过:一位好教师能使一个班中的所有学生的终身财富增加25万美元, 一位好教师能使家境贫困的孩子摆脱现在的生存环境,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目前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村寨的村小、教学点老师,许多是一人撑校。由于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等因素,学校教学管理杂而重,各种学习锻炼机会少,导致他们的综合能力与中心地区教师相比差距拉大。要阻止贫困的代际相传, 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教师,难点也在教师。传统教育扶贫是让发达地区的教师到贫困地区来支教,但这种方式不可持续。另一种方式是把贫困地区的教师送到高校培训学习,但成本高昂,且效果并不十分显著。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真正地解决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问题呢? 

   用互联网重建教育生态 

     2013年秋季学期起,我所在的友成基金会就与北京人大附中一起开展了“双师教学”试验。具体的方式是, 我们每天录制人大附中老师讲课并放到网上。当天晚上乡村老师对人大附中课中超出乡村学校需要掌握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剪裁。一般把45分钟的课剪裁到30分钟左右。 第二天在乡村课堂上播放录像。 当视频中人大附中老师提问人大附中学生时,现场乡村老师把视频停下来,让当地学生来回答人大附中老师的问题。如果学生都答对了,就继续放视频。 如果没答对,现场老师就会用几分钟把这个概念讲一遍。 

    到2016年春季,这一试验已在中西部十八个省的130多个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中进行。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一国际团队对这一项目三年的追踪评估,初中进校时实验班和控制对比班的考试成绩几乎完全一样,三年后的中考成绩试验班比控制班平均整整高出了二十分。不但学习成绩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更有意义地是,我们发现双师教学不但学生受益,参与试验的乡村老师受益更大。 “双师教学”的培训模式像师傅带徒弟那样,课课示范、天天培训,传帮带贯穿到一个学年,甚至几个学年的教学全过程。它是对乡村教师进行了一次全程教学方法的言传身教的培训。 经过二三年的双师教学,很多农村老师都成长起来,成为了当地的优秀教师。一些老师说:“我参加过多次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但“双师教学”模式是我参加过的最好、受益最大的培训。” 

     整合社会资源,完成教育大计 

    自2017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对课业的兴趣,我们又开始新的试验, 清华大学的爱学堂公司将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课程全部制成了卡通教材,寓教于乐。目前,我们正在全国20个县进行实验。我们还与“1教室”等机构合作, 把优质的音乐和艺术课用互联网送到缺少音体美老师的乡村学校中去。 现在很多学生觉得学习非常无趣,让厌学的学生能够用全新的办法来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机构、一个部门就能搞的定的事情。目前,许多公益组织与企业在“教育扶贫”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然而他们大多都是单打独斗,项目也很碎片化, 对整个教育的改善影响不大。从今年6月起,我们联合了30多家教育类公益组织、教育类企业、高校及学术研究机构,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开展了一个“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计划”,把社会的力量整合起来,助力乡村教育脱贫攻坚、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从而带动和促进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我们相信,只要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在互联网下, “老师”当然也能“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