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隆国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作者:赵海娟    发布:2017-12-2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阅读:1910次   

    “下一步,我国的开放战略要从过去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演变为两个目标:一是竞争力升级目标,总体上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二是要实现我国和国际社会的互利共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近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要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从而实现我国竞争力的升级,并且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引导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最终助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的三点启示

  我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隆国强认为,有三点启示对于谋划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既有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也有经历40年改革开放推进国家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在全球化继续深化的浪潮中,我国必须始终坚持对外开放。”隆国强表示,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放”上升到了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意味着,我国不仅要在涉外经济领域里继续对外开放,而且任何工作都要有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

  二是开放的成功取决于正确的战略和得力的措施。世界银行曾经评估说,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受益较多的发展中国家。隆国强认为,这句话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肯定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其次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受益并不多。也就是说,可能很多国家都在开放,但是在全球化进程中,获益是不一样的。

  “要看到,开放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不是一开就灵。”隆国强说,开放要想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战略和得力的措施。我国过去恰恰是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个适合中国的开放战略。我国的开放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来展开的,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

  三是开放战略必须与时俱进。隆国强提出,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目标在变,比较优势在转换,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在变。考虑到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开放战略也要因时而变。

  从三个维度来思考未来开放战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隆国强认为,要从三个维度来思考未来中国的开放战略。

  第一个维度就是国家发展对开放提出了新要求。隆国强表示,过去我国追求的是快速工业化,要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外汇约束问题,从而发挥后发优势。今天,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未来将更多地依靠创新,依靠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就对我国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创新能力和结构升级,实现新旧动能的顺利转换。”他说。第二个维度就是要考虑国际

  环境的新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隆国强认为,从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看,当前国际环境大调整,我国正处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阶段,既面临着全球竞争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一个重大的机遇就是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隆国强说,各国都在考虑抢抓机遇、抢占技术进步的制高点,这里面就蕴含着通过创新来形成新的产业、模式以及服务,同时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机遇;还面临着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技术、研发能力、品牌、销售渠道,从而提升在全球分工地位的机遇;还有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带动我国装备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机遇等。

  此外,隆国强认为,除了技术进步带来经济的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也正处于加速变革期。目前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二战以后形成的,其多层次、碎片化、低效率以及包容性不足等问题现在愈发凸显,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新兴大国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第三个维度就是要考虑中国和世界的关系。隆国强提出,可以从两个层次的变化来看待这个问题。其一,我国从一个经贸小国迅速地成为一个经贸大国,国际影响力大幅度上升。但是要看到,影响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如果善用自己的影响力,就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塑造形势、创造机遇;另一方面,我们要特别清醒地看到,影响力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创造挑战。“所以今后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的时候,我们要牢固树立一个新的思维视角,就是我国是一个大国,是有可能塑造外部环境的,所以一定要用好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多创造机遇,减少挑战。”他说。

  其二,我国比较优势正在转换。过去40年,我国参与全球竞争,总体上来看,依靠的是低成本高素质的劳动力。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提高。“当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即便是所谓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完成的也是劳动密集型增值环节。”隆国强认为,这就要求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他提出,我国可以考虑借鉴东亚先行经济体的做法,将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分工的地位。

  “从以上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下一步,我国的开放战略要从过去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演变为两个目标:一是竞争力升级目标,总体上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二是要实现我国和国际社会的互利共赢。”隆国强强调,中国的崛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所以要兼顾这两个目标。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隆国强认为,“全面”首先是指开放的内容更加全面,包括各个产业、产业的各个链条;其次,开放的地域更加全面,不仅有沿海还有内陆,特别要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开放;最后,开放的对象也更加全面,从过去注重对西方国家的开放,转向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合作。

  但隆国强同时强调,“全面”不是没有重点,而是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以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的开放为重点,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他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根本上要靠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靠改革。一方面是全面的改革,另一方面是涉外经济体系的改革。

  “我国要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从而实现我国竞争力的升级,并且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引导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最终助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隆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