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中国发展经验的世界意义
作者:蔡昉    发布:2018-0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阅读:30384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的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后将全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这包括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的努力等等。而更为根本的是,中国日益深化的对于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也是胸怀世界,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这与西方政党和国家不言而喻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外交理念,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早在1956年,在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而发表的文章中,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79年邓小平在向来访的日本客人解释小康社会时指出:有了这个(经济)总量,就可以做一点我们想做的事情了,也可以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这段话是根据时任译员的同志回忆,在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时,这句话被正式表述为:“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有可能对第三世界的贫穷国家提供更多一点的帮助。”

2016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82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最新划分,即低于100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1006 – 3955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3956 – 12235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223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中国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预期在2022年或2023年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已经具备了更大的能力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西方学者对于中国的国际定位做出过若干种猜测,反映了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的立场、焦虑和意图。第一个说法是美国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借用历史上守成国家(斯巴达)与挑战国家(雅典)之间为争夺霸主地位终有一战的寓意,表达对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忧虑。第二个说法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所谓“金德伯格陷阱”,以20世纪早期英国与美国霸主地位交接时期出现全球公共品供给真空的历史,表达对中国不愿或不能履行全球公共品供给职能的担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及其实践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正确义利观,强调构建新型国家关系,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形成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二、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新成果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和分享成功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不仅指导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以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创新成果,为解决一系列全球问题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普遍同意,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都具有促进发展的做大蛋糕效应。然而,人民对于由此导致的发展是否产生所谓“涓流效应”却莫衷一是。换句话说,做大的蛋糕如何合理分配,让全体人民分享发展成果的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和各国实践中却远远没有破题。1978-2015年期间,世界经济以2.9%的速度增长,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增加了1.87倍,然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国内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这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最突出表现和根本原因,也是欧美许多国家政治上走向极端的诱因之一。

中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同时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成功经验。在1978-2015年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均9.7%的实际增长率,在实际GDP总量和人均GDP分别增长了29倍和20倍的同时,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提高了16倍,从整个期间平均来看,与劳动生产率(用劳均GDP衡量,其间提高了16.7倍)总体上实现了同步。而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农民收入提高速度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这一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成功进行改革开放的结果。即在工作和经营激励、企业治理结构、价格形成机制、资源配置模式、对外开放体制和宏观政策环境等众多领域推进改革,逐渐拆除了计划经济时期阻碍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体制障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并深入实施包括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在内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创新区域发展政策,完善区域发展机制,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特别是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支持西部地区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扶贫脱贫攻坚战。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状况、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投资和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三、      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在1981-2013年期间,全世界的绝对贫困人口,即每天收入不足1.9国际美元(2011年不变价)的人口,从18.93亿减少为7.66亿,同期中国从8.78亿减少为2517万。这就是说,中国对全球扶贫的贡献率为75.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按照高于世界银行定义的贫困标准,进一步让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党中央已经吹响了集结号,将在2020年按照现行标准使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和全球经验角度看,无论是已经取得的脱贫成绩还是即将取得的新的成绩,是十分来之不易的,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当之无愧地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国内外扶贫方面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深知一种具有规律性扶贫效果边际递减的现象。从贫困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着手,正确的政策可以大幅度减少贫困。例如,1978年中国农村有2.5亿人年收入不到100元。农村改革带来了立竿见影的脱贫效果,1984年,在贫困标准提高一倍的情况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25亿人。这个扶贫效果以递减的速度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贫困人口集中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区域,主要是人力资本处于显著劣势的人群时,扶贫的难度大幅度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加倍的努力和扎实的步伐,中国打破了这个扶贫效果“边际递减律”,创造了人类发展历史的奇迹。

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伊斯特利谈到世界上的穷人面临着两大悲剧。第一个悲剧尽人皆知,即全球有数亿人处于极度贫困,亟待获得发展援助。而很多人避而不谈的第二个悲剧是,几十年中援助国家投入了数以万亿美元计算的资金,却收效甚微。这个悲剧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也尝试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只是在中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这个中国方案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成果共享,以及实施针对区域贫困和精准扶贫的扶贫战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推进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等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都是中国对人类新的更大的贡献,也是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