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建国到兴国
本文基于三次伟大历史性飞跃,进行历史、理论、现实的逻辑分析。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富民与强国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现代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准备成长期,向第二阶段经济起飞期的转型,即从建国到兴国阶段;第二部分分析中国经济起飞期向发展强盛期的转型逻辑,即改革开放四十年奠定了富民基础,促进从兴国迈向强国新阶段;第三部分分析中国进入强国时代的原因,即在改革开放四周年之际,将实现国家中长期规划提出的若干强国目标与强国根基,包括人力资源强国与人才强国、创新强国、制造业强国、企业强国、文化强国等;第四部分,介绍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挑战及应对,提出基本思路与建议;第五部分,论述中国强大对世界意义与贡献,创新了“国强共赢”的新型世界强国崛起之路;第六部分,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经历了建国方略、兴国方略、强国方略,本质就是实现共同的富和共同的强。
一、从建国到兴国
富民强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富民与强国,本质上反映了人民与国家辩证关系。没有富民,无以立强国;没有强国,无以保富民;二者相互促动,互为因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富民强国。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铸就艰苦卓绝奋斗史,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优势、举国体制优势、市场机制活力优势、开放发展大局优势,[3](P146-147)经历了从建国,到兴国,再到强国,中国现代国家生命周期经历了准备成长期、迅速成长期和发展强盛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本质上就是实现富民与强国协调发展、辩证统一的中国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是传统农业经济社会的中国加速衰落、备受列强欺凌的历史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华民族开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建国时代。1956 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4](P44)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强国目标,实质上就是赶超美国,称之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强国梦”。1957 年,毛泽东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梦”的景象:“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4](P291)从现代国家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5](P7-17)毛泽东时代奠定了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初步成长期和工业化初期,为中国建立了比较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前十位。毛泽东的强国梦,就是后来人孜孜以求、付诸实践并不断实现的中国梦。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勇于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代,整个国家和社会勃勃生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不仅基本解决了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大背景下,坚定不移带领全国人民走自己的道路,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开启了第二次历史性的伟大飞跃,进入了实现小康水平、建设小康社会的富民兴国时代,使我们实现中国梦成为可能。
从国家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进入了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即经济起飞阶段,又是工业化加速阶段,还是迅速崛起的兴国时代,明显地加快了对美国的经济追赶和技术追赶,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差距不断缩小。
二、从兴国到强国
随着国际形势深刻变革,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21世纪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准确的重要判断:“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战略机遇期的核心目标就是“富民”,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提出使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的强国目标。[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速了富民兴国的历史进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速缩小了与美国各方面的差距。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我国制造业从世界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位,我国货物进出口从世界第八位上升至世界第二位,从下中等收入水平上升至上中等收入水平,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最重要的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世界舞台中心,处在兴国与强国交汇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五年以来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照2011年国际美元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稳定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达到世界前列,国防实力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国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取得历史新突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改善,人民获得感显著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富民目标奠定了致胜基础。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主动引领新全球化,特别是在推动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巴黎协定》中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从国家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中国进入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即发展强盛期,从局部到全面地实现对美国的经济追赶、科技追赶、甚至国防追赶,综合国力开始超过美国,并呈逐渐扩大相对优势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总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了“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以及世界一流军队”的多项目标,它们都是同目标(强国目标)、同方略(强国方略)、同方向(2050中国)、同步骤(分两阶段)、同动力(创新动力),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更是构成中国独特的“强国合力”、“优势合力”。中国正处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既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富起来的兴国目标,又标志着开启强起来的强国新时代。
所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富民兴国的黄金四十年,也是奠定强国基础的关键四十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先后提出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等,为实现从兴国迈向强国的新时代、开启富民强国的新篇章,已经奠定了扎实而牢固的根基。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①客观来看,无论中国某些方面已经追赶并超越美国,还是其他一些方面虽然仅次于美国却在不断缩小差距,这都意味着中国已经打开了强国大门,开启了强国时代。这表现在国家生命周期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更表现在多个领域的强国基础进一步夯实。强国不仅是对国家实力的总体描述,还可以分解、可以量化、可以评估,反映为体现国家软硬实力的战略性资源的储备进步状况,如经济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技术资源、政府资源、军事和国防资源、国际资源、以及面向智能时代的大数据资源。其中,多项强国目标已经有了与之对应的专项规划或中长期规划,并有着明确的强国目标实现时间表,经济、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与人力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中国开启强国时代的根基,是支撑强国的基础。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将扎扎实实地实现已经提出的这几大基础性强国目标,①实实在在地打牢强国根基。
第一,进入世界经济强国行列。进入21世纪,头十五年(2000-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速达到9.6%,占世界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总量比重从7.43%上升至17.26%,提高了9.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6个百分点,并于2014年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2016年中国已经提前四年实现了“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预计2017年中国提前三年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保持在6.5%以上,GDP总量将达到96万亿元(2015年人民币),按购买力平价法(PPP,2011年国际美元),中国GDP将达到25.92万亿美元,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从2015年的17.3%上升至20.24%,相当于美国水平从2015年的1.10倍上升至1.39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将再一次提前实现经济目标,正加速成为现代经济强国。
第二,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中国加速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制造业国、制成品出口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国,提前实现了党的十六大(2002)提出的2020年基本工业化核心目标和主要指标。中国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也达到高峰,进而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推动我国制造业与信息化、互联网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向质量增长、中高端增长、国内外制造为主增长转变,到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到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第三,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力是国家强盛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到2020年,我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到那时,我国从事研发全时当量达到550万人年,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科学家和工程师总量相当于美国的1.67倍。[7](P39)同时,中国专利与基础专利先后超过美国和日本;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超过美国,中国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2002-2012年期间的世界第六位,②到2007-2017年期间上升为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创新型国家,为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奠定基础。
第四,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与人才强国行列。到202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0.8年,中国总人力资本(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美国4倍左右,其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将从2015年的3.8亿人,提升至2020年的突破4亿人,超过美国总人口(约3.4亿人),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从人才角度看,到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将超过1.8亿人,超过美国劳动力总量(约1.7亿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1/3,市场主体登记户达到1亿户,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指大专及以上人口)将从2015年的1.7亿人提高到2020年的超过2亿人。到那时,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人才强国。③
第五,进入企业强国行列。企业强,国家强。十几年前,中国在500强中的国有企业大体也就是十几家,随着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央企业迅速强大,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兵团”,总体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居世界第三位的日本。2016年,中国(大陆)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3家,与2000年度相比净增加了94家,与美国差距从2000年的160多家下降到38家;从营业收入来看,2016年中国非金融企业占世界500强比重达到22.9%,相当于日本的2.3倍,相当于美国的74.6%;从企业盈利能力看,2015年中国(大陆)世界500强企业已占全部世界500强利润总额的19.9%,超过欧盟27国并相当于日本的1.6倍,仅次于美国。预计到2020年左右,世界500强的“中国兵团”将基本达到或超过美国。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与美国企业差距不断缩小,企业强为国家强奠定活力基础。
此外,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这些年我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规模、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规模相当于美国的4倍以上;有线广播电视用户突破3.3亿户,相当于美国的4倍之多;主要文化产品和服务如电视剧播出数、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图书总印数、期刊总印数、报纸总印数、电子出版物等及消费人口居世界首位,文化强国奠定了国家富强的软实力基础。
总之,强国根基为实现其他几项强国目标,打下了实实在在的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本保障。中国已经稳稳站在开启强国时代的历史方位,必须稳扎稳打、毫不动摇,保持战略定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夯实强国之基,全面推进强国战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路径。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思路
尽管“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但是我们仍然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看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带来的确定性风险与不确定风险。首先,国内治理面临治理挑战。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五级政府结构的国家,国家治理面临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性、知识不对称性、权力不对称性、责任不对称性,需要不断降低各类治理成本,大幅度提高治理收益,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其次,国际格局调整面临治理挑战,西方国家乱象丛生,传统地缘政治板块新旧矛盾交织,“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大国博弈手段和方式无穷变化,亚太地区安全日趋紧张化;再有,预防各类潜在风险与危机,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如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局部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等),影响我国安全的局部冲突(如局部军事冲突),发生重大的“台独”事变及外部干预,发生“港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恐怖势力的严重破坏,发生影响全局的特大自然灾害(如九八特大洪水、汶川特大地震)、全国性传染性疾病(如非典疫情)、核事故,发生规模虽小但影响极大的群体性事件,等等。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应急预案与清单,主动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以发展眼光深刻认识前进障碍,以人类最先进文明智慧破解世界现代化难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中国领导人需要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不仅要应对当前世界复杂多变的境遇,还要为后代打下更加牢靠基础,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使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建设并初步形成了于我越来越有利、越来越主动的新的世界大格局,取得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局面,创造了中国在国际社会最具影响力、最具全球领导力的历史记录。与此相反,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发展持续陷入低迷,成为麻烦和动乱的制造核心,对内缺乏根本变革的动力与活力,对外发动战争、制造并出口了国际金融危机,大搞“逆全球化”,必然导致其综合国力整体下降,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持续衰弱。这也加速了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相对差距的动态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面向极其重要的历史方位,前所未有地接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诚如习近平所言:“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国家竞争的本质是国家创新竞争,国家创新竞争取决于国家制度竞争。实现强国目标的过程,就是与其他国家持久激烈的竞争过程,胜负的关键在于国家制度的优劣。迈向强国之路的核心就在于能否创新,而不僵化、不停滞;就在于能否持续地创新,而不中断、不夭折;就在于能否比其他竞争国家更具创新力,而不骄傲、不落伍。相比而言,美国成为不可一世的超级强国,同时也患上了“美国病”,制度缺乏创新力,表现出典型的老化、僵化、退化,陷入“保罗·肯尼迪陷阱”,国家已经进入衰落期。
强国战略的核心就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关键对策就是在国家战略性资源各个方面“补短板与强优势”,使弱项转化为强项,强项朝着更强方向发展。实现从局部强到部分强,从部分强再到整体强,从整体强再到全面强的全面崛起。就是要深入贯彻各领域的强国战略,一步步实现各个领域都要强,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基础,提出强国强军战略,通过发展不断实现国家富强,加快走向世界创新强国、网络和信息强国、军事强国、文化强国,成为世界综合强国。
强国需要强大的共产党,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才能实现强国目标。“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8](P63)这就要把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实践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体制更加健全,大幅提升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大大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只要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自我创新,永葆生机活力,终将实现领导国家迅速崛起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终将推动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中国强大有利世界
历史证明,强大的中国有利于世界。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古代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强国,但中国对外传播的是和平理念,输出的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丰富物产。①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实践证明,中国日益强大,就日益有益于世界和平和发展。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进一步说明,只有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全球治理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最大贡献。
中国强大是世界之幸。打破了“国强必霸”的西方传统政治逻辑,开辟出一条“国强共赢”的新型世界强国崛起道路。中国领导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将中国自身的发展融入到人类的发展之中,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齐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
中国强大,对世界而言,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越强大,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就越大,如减贫正外部性、经济正外部性、技术正外部性、贸易正外部性、绿色正外部性、和平正外部性。
中国强大,对世界而言,不是包袱,而是贡献。中国越强大,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习近平首次提出“四位一体”新的发展合作模式: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8](P480-482)为促进全球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9](P42-55)“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8](P62)
中国强大,对世界而言,不是战争,而是和平。中国越强大,越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世界越稳定就越有助于世界发展,世界越发展就越有助于促进世界繁荣。中国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意愿、有能力、有影响的世界大国,向全球提供和平发展繁荣的公益性产品,如同所有人所需要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新鲜空气。[10](P42-49)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1917 年,孙中山先生学习西方国家民主、共和的潮流大势,苦心孤诣寻求救国图存道路,写作了《建国方略》。1949 年,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真正实现了建国目标,出台《共同纲领》(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建国方略;1978 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堪称兴国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共同谋划第二个百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开启强国时代,共同谋划“强国方略”。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兴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大中国。如今,中国强大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潮流,西方国家正在主动了解中国,深刻认识中国,认真学习中国。中国强盛代表世界发展主流,将促进世界共同的富裕、共同的强大。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共同的富裕、共同的强大的战略目标。他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指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4](P495-496)
今天回过头来看,中国的确经历了“建国”的站起来,到“兴国”的富起来,到“强国”的强起来,但是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裕,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也只有共同富裕才能共同强大。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优势。
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一(2011年购买力平价方法),提前30年实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设想。①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1-7.7万美元(PPP,2011年国际美元)之间,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70-89%,中国GDP总量达到85-107万亿美元,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强国。到那时,中国将建设成为一个强大自信可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