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畅谈高质量发展
作者:鄢来雄    发布:2018-02-27    来源:中国信息报    阅读:2536次   

      主题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8年年会”2月25日下午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在高质量发展中应重点注意的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探索建立衡量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标体系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究竟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评价指标是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探索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大国特征,充分考虑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
    “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居民从经济增长中有更强的获得感,包括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更高的消费率、更高质量的消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白重恩表示。
    白重恩还认为,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还包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考核要更加强调居民消费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更加强调高效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资产和负债的考核,以此激励地方政府支持高质量的发展。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已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王一鸣认为,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具备诸多有利的基础性条件。
    一是经济结构正在出现重大变化,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些基础性条件。最近5年,消费和服务业占比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提高,大大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二是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市场驱动力。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内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消费结构趋向高端化、人性化和服务化。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改革有效增强了市场功能,优化了存量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自2015年开始由降转升。
    四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进入活跃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去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15%,超过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独角兽”企业占全球的比重也非常接近美国。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单车等一些新兴业态居于世界前列,这都为转型创造了条件。
    五是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全球生产网络来看,服务业占比提高,在价值链里占60%左右,这为下一步我国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机会。
    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王一鸣同时指出,转向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譬如,如何形成有效市场竞争环境,倒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如何推进体制进一步创新,推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如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如何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提高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如何增加社会的流动性,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如何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如何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有效应对污染排放峰值期的环境保证;如何建立风险管控体制,防范化解高速发展时期积累的风险;如何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开放;如何深化制度改革,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则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比较优势的转换期表示担忧。他指出,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出口制造部门的工资相当于南亚、东南亚经济体的数倍,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在快速削弱。
    不过,隆国强也表示,我国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比如充裕的资本、人口质量红利、产业配套能力、完备的基础设施、低成本创新能力、本土大市场等。对于下一步发展,他建议,大力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包括国际合作),为传统产业转型提供性能好、成本低的装备。此外,还要支持企业设备投资,帮助解决设备投资的融资难问题,对设备投资采取税收优惠等。
    实现高质量发展,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提出,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自2008年以来持续上升,最近两年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系统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