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专家纵论:我国经济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欧阳优    发布:2018-02-27    来源:经济日报    阅读:13680次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近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8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与会经济学家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防范重大风险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关于发展的质量,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来考量。从微观层面来看,通常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中观层面来看是产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宏观层面主要指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通常也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去衡量。从投入产出关系来看,高质量是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的发展模式。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白重恩看来,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居民从经济增长中有更强的获得感。他认为,这方面包括更好的公共服务、更高的消费率、更高质量的消费。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吴晓灵也持同样的观点,她认为,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高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在衣食住行和环境的品质提高上。

此外,白重恩还表示,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除了居民获得感增强外,还意味着更快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加高效的投资(比如对创新的投资),更加高效的人力资源发展和配置。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需要三个转型

如何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看来,过去的高速增长依靠的是投入的增加,而高质量发展需要靠创新和效率的提高。

怎么做到这一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要完成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需要三个转型: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已经具备一些有利条件。比如,经济结构正在出现重大变化,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些基础性条件,包括最近5年服务业占比的提高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提高,这大大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而且这个群体的消费结构正在迅速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驱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进入活跃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

“当然,高质量发展阶段要适合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王一鸣强调,“不能简单以成熟经济体的标准结构作为我们的参照依据,还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大国特征,而且我们正处在结构的快速变动期,要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而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则表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是符合基本经济规律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要注意使得各项任务都能够尊重基本规律。他提醒,“经济增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适度的经济增长,就实现不了高质量发展,不能只强调高质量,同样要重视发展”。

防范重大风险势在必行

防风险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至为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析,并提醒,要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防范系统性风险需要系统性策略,要更多地从宏观和顶层设计的角度考虑。比如,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完成利率市场化,强化市场纪律,出清僵尸企业,发展资本市场;设立日常的风险监测、分析机制,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宏观调控体系;平衡创新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以监管创新适应业务创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