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8年年會」昨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中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現在具備五大有利條件,但也面臨進一步打破壟斷,打破階層固化、增進社會流動性等一系列挑戰。
對於高質量發展的五大有力條件,王一鳴指出,第一是經濟結構正在出現重大變化,為高質量發展創造了一些基礎性條件。最近5年,消費和服務業佔比的提高,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提高,大大增強了經濟運行的穩定性。
二是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市場驅動力。王一鳴稱,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國內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且消費結構趨向高端化、人性化和服務化。
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為高質量發展開闢了有效途徑。王一鳴表示,改革有效增強市場功能,優化了存量資源配置,全要素生產率(指經濟體本身實力的進步,編者註)增速自2015年開始由降轉升。
四是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進入活躍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此外,王一鳴表示,全球價值鏈的變化,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機遇。從全球生產網絡來看,服務業佔比提高,大概在價值鏈裡面佔60%,這為下一步中國提升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機會。
關注「贏者通吃」帶來的問題
至於轉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應對的挑戰,王一鳴指出,首先是要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進一步打破壟斷,也要關注新興產業當中,「贏者通吃」帶來的新的問題。此外,如何推進體制進一步創新來推動增長從依靠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亦是挑戰之一。同時應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人力資本積累,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
王一鳴特別提到,如何打破階層固化,增進社會流動性,進一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一個重大挑戰。「現在社會的縱向流動明顯受阻,橫向流動也受到各種條件的約束。這個流動性可能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表示,政府應按照新的要求全面檢查自己的政策。過去政府的經濟政策是以產業政策為中心的,現在是以競爭政策為基礎的,對所有競爭政策進行公平競爭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