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金融监管最主要是要监管金融产品
作者:盛洪    发布:2018-03-28    来源: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阅读:24399次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监管金融。其实金融作为一种交易,是可以自由交易的,不需要什么监管,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在中国明清到民国时期,当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来办一个金融机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街头有一个米店,可以接收小孩子的零钱给他存着,给他记账,到时候给他一两个糖果作为利息。这非常普遍,从来没有听说米店要去做金融业务,还要去申请登记和牌照,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的。

 

第二点,监管是在不得不的情况下才监管,不是说金融就必须要监管,这是毫无道理的。金融监管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原因是有风险。这个风险不是一般的风险,比如说我投资一家企业,经营得不好倒闭了。实际上这种风险是你自己要承担的,你投资,你作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你要承担后果,因为你在做投资的时候,你就要判断它可能是要失败的,这个不需要监管,虽然有风险,但是风险是分散承担的。而这种分散承担的结果是对社会基本不产生影响,说白了就是你自己独吞苦果,不存在某一个政府机构事先替你做出某些规定,然后使你的投资必然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金融监管涉及的风险是宏观风险,就是整个社会的风险,这个风险主要是在1929年到1933年大危机形成的教训,金融,尤其是银行业的借贷的某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了不能支付,就是所谓的违约情况,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出借人本身受到损失,如果他本身受到损失就无所谓了,这是一个道理的,你为什么要借他呢?你没看好吗?说白了就是你活该。而是会产生某种连锁反应,因为我借你了,你不还,我又还不起我的债权人,形成连锁反应。这个连锁反应使得一大串的债权债务关系被消灭。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大量的货币被消灭。大家知道,现在的货币制度就是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通过债权债务关系形了大量的信用,这个信用就是说可能我手头上现在没有现金,但是我有一个债权,我有这个债权可能就能承诺一件事情,因为我有债权做转让,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债权的信任。但是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有一个基础货币,可能乘数是3,我有1的基础货币量,我就有3倍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但是一旦债权债务关系发生断裂,导致连锁反应,它也会成倍数收缩,货币乘数会反过来,其结果就是货币危机和经济危机,这是大家看到的1929年至1933年的大危机。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要监管呢?经济学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外部性,如果一家银行出现了支付危机,由于债权债务关系出现了不能支付,一旦银行倒闭,它带来的是负外部性,就是它的倒闭不是这个银行的所有者自吞苦果,而是整个社会其他人也要因此受到损害。当出现负外部性的时候,政府是有理由对我们认为的天生自由的交易进行监管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们在谈监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清楚,我们讲监管是避免宏观的金融危机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如果没有这样一条的话,根本就不需要监管。

 

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监管”这个词根本不是用于避免宏观的金融危机。它用于什么呢?用于维护金融垄断,这是它的“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监管货币价格。大家都知道,一直到去年10月份,中央银行一直在直接规定商业银行的零售利率,就是存款利率是多少,贷款利率是多少,都要规定。存款和贷款利率之间有一个利率差,这个利率差是多少呢?3%,3%是什么概念?3%一般人看是很小的数,但是在银行业就是一个很大的数,比如说现在银行存款有100万亿,3%就是3万亿,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个3%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而且是一个不正常的垄断的管制的利率。为什么这么讲呢?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的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我们一般看到的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大概在1.5%到2%,也就是说这样一个3%的利率的利率差,是市场利率的2倍或者高出50%,它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是10块钱,我们卖20块钱,两倍,这个垄断价格就非常了得了。

 

另外一方面,迄今为止的中国政府的所谓监管就是进入管制,我只许这几个垄断的银行去干,不许别人干。所以它的很多规定,所谓的监管是不许这样一个银行业有竞争者出现的,其实它管制进入、维护垄断、排除竞争,最终是为了维护这些垄断银行的利益,这些我们都研究过很多遍了。

 

所以我们现在讲监管,必然会有语义上的混淆,我们要非常清楚。第一点,那种维护垄断的所谓“监管”不是我们主张的监管,那是改革的对象,那是应该取消掉的,那是错误的,甚至是犯罪,对社会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反过来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一点非常好的方面。第一,它就是对现有的垄断金融体制提出的挑战,形成了实际上的竞争。比如像互联网支付平台,比如说支付宝或者是其它的网络支付手段的出现,首先是打破了银行对支付的垄断。第二点,它又打破了银行对存款的垄断。我们都知道,以支付宝为例,它出现了很多金融产品,大家都知道余额宝,实际上余额宝就是一个存款产品,这个存款产品怎么吸引人呢?它的利率比商业银行的利率高,这是最简单的,所以为什么一时间很多人要把自己从商业银行的存款转移到余额宝呢?很简单,转移到余额宝,你的收入就会增长。有许多这样的互联网支付平台和存款形式出现,导致的结果肯定就是使得大量的存款流向这些金融平台。当然这个金融平台也和现有的银行有某种合作关系,与信用卡捆绑有关系,但一定程度上分割了银行的利润,这是银行承受不了的。

 

这样的一种竞争的结果是使得现在利率市场化。原来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原来还是只放开了所谓贷款利率,没有放开存款利率,而存款利率是盘剥广大存户的措施,最后不得不放开。你如果不放开那么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我们把存款就挪到余额宝去了,这是很清楚的。这是它非常积极的一面,从利率上来讲,互联网金融不仅是技术的创新也是制度上的创新。刚才两位老师讲了,为什么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会比西方更发达?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原来的银行垄断国企体系,没有动力去发展大众化的信用卡体系,没有大众化、市场化的存款产品。所以中国老百姓很简单,突然发现虽然没有信用卡,但是我们有支付宝,突然发现网络支付比信用卡还好,信用卡在西方国家很长时间都被习惯使用,在我们看来跟我们的支付宝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人不懂得怎么使用信用卡,但懂得怎么使用支付宝,它就弥补了我们的市场制度缺陷,它不单是一个技术手段。在西方国家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主要是一个技术手段。

 

再有一点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又发展出了贷款机制,就是像我们看到的支付宝平台上的招财宝,你也可以借钱给别人,他可以来给你推荐产品。为什么这样做能成功呢?尤其是在这些大的交易平台上为什么能成功呢?很简单,在这个地方安全性更高,为什么?以支付宝为例,他的这些贷款的借方都是淘宝店的店主,淘宝店的经营信息和财务状况都非常透明地展现给了阿里,所以阿里推出这些借款人的时候,有相当高的把握。而实际上一般的银行很难做到这一点,它把钱贷给谁的时候,借款人的情况并不会完全掌握,尤其越是大的银行、大的客户,它越掌握不了。恰恰在这个时候,反而在支付宝平台上推出了这个产品。反过来讲它就更有效率,因为它有安全性,坏账率就低,就可以以更低的利率吸收存款,当然要有竞争性,比垄断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也可以以更高的利率贷给别人,当然,他也可以用比较低的利率贷出,因为他也要竞争,这样就变得更有效率。贷款范围也就是融资范围扩大,宏观上讲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讲,互联网金融在制度上其实是部分纠正了现有垄断银行的问题,而且还在继续推进,因为它作为竞争者。

 

当然,现在我们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真正意义上的宏观的货币风险。当然,其实某种意义上也兼顾一些微观的风险,主要是宏观的风险。像众多的P2P平台的出现,跟阿里、腾讯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不是大公司,所以它们背后也存在风险。首先要看他们是不是大规模的,第二看他们是不是跨地域的,规模越大越跨地域,一旦这个平台出问题会带来宏观结果,这在我们的考察范围内,越是规模大的越要被监管。当然,相对而言这些平台并不是很大,而且并不是跨地域的话,其实监管就可以稍微弱一些。当然,我觉得无论如何这些平台都应该有一个一般规则,就是说要透明,信息要披露,这跟我们主张的那种多层次的成结构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结构是一致的。为什么?政府没必要搞得审查严而又严的。如果一个公司是亏损的,只要它是透明的,你去判断你该不该买它的股票,而且也很清楚,如果赔了,那你要承担后果,你不能赔了就去找政府,这没有道理的。当然如果政府帮助企业散布假的信息,政府跟企业有关系,政府当然得敦促它要信息披露。当然如果有虚假信息,我们可以事后惩罚,这样就够了。

 

第二点,如果出现欺诈问题,就像刚才兴成说的,这也不是互联网金融的问题,甚至不是金融的问题,它是一个一般的社会欺诈,这只不过是形式不一样而已,哪都有骗子,一个社会不能做到消灭所有的骗子,这是不可能的。其实这是适用于一般的刑事法律就够了,你是骗子就要受到惩罚,没有更多的理由,你在网上骗,是骗钱还是骗东西,骗什么,这个不重要,关键是骗就是违法的,就是犯罪,要加强一般性的法律的力量,而不是其它。

 

当然,涉及到大型的跨地域的金融机构,包括网上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产品,像阿里、腾讯这类的倒是要监管,当然这个监管目的是为了避免宏观的货币危机,我觉得这是核心,核心也还是要去看他是不是有更多的风险,过去为什么说它会有问题呢?我觉得这涉及到金融市场的问题。金融机构在互相竞争的时候会推出一些风险比较高的金融产品,而老百姓一般也愿意为了似乎是比较高的回报而承担目前的亏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买彩票,我们说有的人一辈子都中不了奖,大部分人都是亏的,但是没有人抱怨说我亏了,也都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你要买一个希望。但是在宏观上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多数人买彩票是心甘情愿的,所以就有可能使整个社会的风险提高,一旦爆发就是全社会性质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个道理,就是次贷的风险程度高。用我们比较规范的术语讲,你的回报不足以抵偿它的风险损失了,所以它就是风险程度比较高的东西,一旦出现就是整个社会的危机,为什么会有次贷危机,为什么会有2008年的全球的金融危机呢?这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比较好解决,不在于对比如说阿里巴巴的招财宝。第一点它是个规则,假如你的借款人有一定的标准,他的信誉可能有1%的违约率,我的利率就要应对这1%,他一旦有违约没关系,因为我有1%的对应的利率,所以我就把它去掉了,所以阿里巴巴不会亏的。但是如果你推出的金融产品是很有风险的,比如说次贷,次级贷款就是违约率高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在这方面的监管只要监管到金融产品就行了,你不要推出风险过高的金融产品,其它是不需要监管的。所以1929至1933年大危机和次贷危机说明,其实就是应该监管到金融产品。当然,这是我的理论研究。你去看,比如说像次贷,像期权等等,也是风险程度高的,这是我的看法。你是不是要接受这样的金融产品?目前来看实际上我国网络金融没有走到这个程度,如果走到这个程度的话,我们可能要提出一些监管。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在美国出现,是因为华尔街想赚钱,它又很有实力,所以让美国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不利。所以作为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讲,监管主要是要避免宏观危机,最主要要监管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