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积极启动消费市场 (2000.04.11)
作者:郑新立    发布:2004-04-17    阅读:5026次   

积极启动消费市场

郑新立


  (50人论坛.北京)引言: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市场清淡、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问题。据调查分析,市场上主要商品供过于求的比重,已由去年年初的四分之一左右上升到今年年初的近四分之三。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减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是进一步加大扩大内需政策力度的关键,这不仅关系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   
  改革福利型、供给型消费体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吃穿用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消费。目前城镇居民吃穿用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按消费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消费热点应从满足吃穿用向满足住行转变,从千元级的家电向万元级的住房和汽车等高价值商品转移。住和行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与吃穿用的消费相比,住和行的消费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中,吃穿用和汽车、旅游、住房的消费支出大体各占四分之一,而且随着消费水平和不动产价格的提高,用于旅游和住房的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   
  我国消费体制改革的滞后,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在城镇住、行的消费方面,福利型、供给型和集团型的消费方式至今仍未彻底打破,用于住、行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仍未完全纳入个人商品消费领域,使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从而围绕住、行的相关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以用于住房的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为例,1997年,城镇居民仅为8.6%,农村居民则为14.4%。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二点五比一。照道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中,用于居住的消费比重应当高于农村居民。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村居民的住房是个人消费品,城镇住房商品化改革推进迟缓,已成为城镇住宅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发达国家,不动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住房市场,因而住宅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2.6%。如果住宅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又以汽车为例,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为一千二百一十九万辆,其中私人汽车占29.4%;而私人汽车又大部分在农村,其中主要是用于营运的卡车,用于个人出行的家庭轿车为数甚少。1997年,我国农用车销售量达一百八十万辆,超过全国正规汽车的销售量;而汽车市场受各类限制政策和乱收费的影响,从九十年代初20%以上的增长率下降到不足5%。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公路建设,这需要有发达的汽车工业与之相适应。特别是城镇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二千美元以上,具备了必要的购买力。近年来,通过有计划的大规模投入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以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为目标,汽车工业以及铁路、航空、水运等运输设备工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启动住行消费,使住房、汽车成为消费热点,首先必须减少乃至取消福利型、供给型和集团型消费方式,加快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消费货币化、私人化。其次还应当统筹考虑解决其他配套问题。如在城市郊区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起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区,用轻轨铁路或高速公路与市区联接,使广大居民自愿选择住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郊区。这将有效地改变居住环境过于拥挤的状况,抑制城市中心过高的地价,从而促进围绕住行的各个产业在相互依托中健康发展。   
  在启动住行消费的同时,应促进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的产业化,不断开拓和培育新的消费领域。今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教育展吸引了十六个国家的百余所教育机构。此前,一百一十多所英国高等院校在沪举办的展览会,也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外国教育机构纷纷来华,说到底是图个“利”字。据计算,一些国家招收一名他国学生大约可以赢利一万多美元。对于十二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如果实现教育产业化,其收益是极其巨大的。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在不要或少要国家投入的前提下,鼓励民间办学,放手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使所有愿意学习的人都能有学习的机会;愿意学什么专业,就能学什么专业。社区服务是一个亟待发展的领域。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一般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0%左右,而我国才刚刚起步。要使社区服务市场有更大的发展,必须使社区服务逐步实现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加速产业化、实体化进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同时促进居民消费观念转变,使服务性消费由自给型向社会化转变。   
  调整消费政策,由抑制消费向鼓励消费转变   
  现有的许多消费政策,还是短缺经济时代为防止过度膨胀的消费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而制定的抑制性政策。例如用电收费制度,有些地区还在沿用超额用电附加收费的办法。这在电力紧张时期,的确有利于保证生产建设的需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的投入,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已经被打破,目前部分地区已出现发电量用不完的情况。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对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耐用品的消费需求,应该改革抑制性的消费政策,采取多消费、少收费的鼓励政策。例如,安徽省已实行居民每户每月用电超过100度,电费降低10%的鼓励政策。   
  加快费改税步伐,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体制,千方百计降低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价格。现在各方面都向住房、汽车伸手,各种收费过多、过滥,造成房价和轿车价格过高。对住房的收费项目多达几百种,尽管目前已取消了四十多种,但只占不合理收费的很小一部分。在汽车零售价格中,各种价外收费约占30%�40%。仅其中的二百六十项收费,年收取额就高达一千二百亿元,养路费达八百亿元,很大一部分流失在各个环节中。要彻底整顿土地转让价格和拆迁补偿费,清理各种摊派和收费,规范住房成本构成,切实降低房价。放开住房二级市场。取消对汽车的各种不合理收费,积极推进燃油税改革进程。为迎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应尽快放开轿车价格,鼓励企业竞争。   
  促使商品消费模式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目前我国消费信用与生产信用不对称,既影响了消费结构升级,也影响到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发展信用消费,使购买高价值商品有提前实现的可能,能够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使有稳定收入、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居民可以通过分期付款提前实现消费愿望。在市场需求约束强化的情况下,消费者持币观望将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信用消费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将激活相关产业,进而带动经济的回升。目前,发展信用消费,一是应在总结前一阶段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住房消费信贷规模,增加品种和形式。二是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使信用消费规范、健康地发展。三是拓宽消费信贷领域,创新消费信贷的金融工具,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利率。四是建立健全抵押担保机制。   
  调整分配结构,增加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   
  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放慢。“八五”时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五百五十四点六元,年均增长2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一百七十八点三元,年均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而1 99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加二百九十四元,增长5. 7%,考虑价格下降、购买能力相应增强的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不到六十元,增长2.9%,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   
  在居民收入增长放慢的同时,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据对19 97年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调查统计,20%的高收入户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34%;20%的低收入户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1%,比上年减少一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以及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逐步拉开档次,在消费水平、消费内容和消费行为上出现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高收入者家庭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早已满足,住行消费的需求也基本饱和,这一阶层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阶层的潜在消费需求,因收入增幅下降而难以转化为现实消费,使得总体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为了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应做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三条保障线”制度。各级财政预算要优先打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继续办好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再就业培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完善养老金省级统筹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收缴率,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税收对居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作用。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同时,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等新税种。研究探索以间接税为主逐步向以直接税为主过渡的税制改革,增强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使初次分配充分体现效率原则,再分配体现公平原则。   
  在加快住房商品化进程中,配套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将职工住房消费中的各项福利性支出逐步纳入工资。把鼓励购房、提高房租和增加工资结合起来,通过发放住房补贴等办法,增加购、租房支出在工资中的含量。逐步将目前实际用于职工建房、维修费的大量暗补贴转为明补贴,纳入职工工资,使目前住房的实物分配转变为货币分配。调节心理预期,提高即期消费欲望   
  短缺经济时代,受心理预期的驱动,容易导致盲目购物、冲动消费,形成排浪式消费热潮,构成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居民消费心理预期也发生了明显转变,愈是市场销售疲软,居民消费欲望愈是不强。同时,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增强了居民为支付未来的集中消费支出而进行强制性储蓄的倾向,减少了即期消费。目前居民储蓄存款数额庞大,增长迅速。近几年来,每年的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都保持在七千亿元至九千亿元。1998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五万三千四百零七点五亿元,比上年又新增七千一百二十七亿元,增长17.1%。今年前三个月,居民储蓄累计增加四千四百四十六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一千五百五十一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增额的 58.4%。   
  鉴于上述情况,要重视心理预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应向人民群众充分说明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改革的好处,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信心,提高即期消费欲望。同时,加大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保持经济的繁荣、稳定,使人们看到未来收入是有充分保证的,营造适宜的消费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