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曹远征:资管新规落地近两个月,三大要点待突破
作者:陈圣洁    发布:2018-06-26    来源:国际金融报    阅读:2331次   

      资管新规落地,尽管给出了两年半的过渡期,但银行要想让理财产品在期限内顺利地向净值化过渡,所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小。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近两个月,对银行理财的影响日趋明显。

  近日,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资管新规落地,尽管给出了两年半的过渡期,但银行要想让理财产品在期限内顺利地向净值化过渡,所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小。

  助力部分委外业务彻底出表

  统一监管标准、消除监管套利,打破兑付,统一杠杆,去通道……今年4月底,市场瞩目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在曹远征看来,资管新规的落地对金融机构来说是重大的转变机遇。

  “设计资管新规的核心目的是针对‘影子银行’风险问题。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向净值化过渡,而不是继续作为‘委外表内业务’。”曹远征说。

  所谓委外表内业务,曹远征将其简要地概括为“脱离资产负债表,却没有彻底脱离资产表的业务”。

  曹远征解释称,从风险的辨识角度来说,一般辨识风险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银保监会通常采用的监管方式,即由资本来承担风险。第二种就是资产证券化。一般来说,相关资产证券化后,资产的风险将暴露在市场上,由市场决定价格,来进行风险议价,而这通常是证监会采用的监管方式。但中国的理财恰恰是居于这两者之间,风险难辨。

  “这就要求这些资产要么回到表内,要么彻底出表。”曹远征透露,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的非标资产管理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基本上能回表的都回表了”。

  来自中信建投的一份统计数据也显示,从理财产品资金配置规模来看,截至2017年底,银行理财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配置比例为16.22%,规模在4.79万亿元左右,仅次于债权的配置比例(42.19%)。但是从纵向比较来看,2016年末非标配置比例为17.49%,规模在5.08万亿元。换言之,2017年以来,银行理财非标配置有明显下降。

  曹远征表示,要想进一步化解影子银行问题,下一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不能回表的资产能否彻底出表,变成证券化产品(ABS)。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资产证券化的安排,也就是资管新规所说的理财产品净值化。

  三大要点待突破

  虽然资管新规落地已经满月,但在曹远征看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道阻且长。

  曹远征指出,对银行来说,由于目前银行管理的资产规模较大,且这些资产又基本是“影子银行”类资产,银行理财产品要想正常、顺利地向净值化过渡,将面对诸多挑战。

  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一旦转型为净值型产品,说白了就是类似于买基金,那么银行的净值型产品就不得不面临与公募基金等产品的激烈竞争,对中小银行而言更是巨大的挑战。

  目前,在净值化过程中,银行也作了相关的改革安排。曹远征表示,近期银行推出了多款结构性产品,如结构性存款,这给消化理财产品带来一个契机。中小银行在这方面还要做进一步的安排。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要做到净值化,意味着银行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即资本市场。这对银行的投研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曹远征认为,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上述问题都构成了挑战。资管新规的过渡期是两年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在期限内得到很好安排,让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过渡得以顺利进行,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银行现在正处于这样的焦虑中……”曹远征表示,总体上,资管新规带来的转变方向是明确的。资管新规落地一个多月以来,银行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转变的重要性,也充分认识了转变的艰难性。

  “现在各家银行都在积极研究,不排除将来会出现风格不同、策略不同的经营方式,而这也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发展的一个迹象。”曹远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