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扩大内需对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2000.04.11)
作者:郑新立    发布:2004-04-17    阅读:5178次   

扩大内需对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郑新立


  (50人论坛.北京)过去的一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由过去的一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由于贯彻实施了中央提出的关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在新的一年里,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完成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必须充分认识---;扩大内需: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   
  扩大内需对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去年经济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的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年初预计出口增长10%,但到5月份却出现了负增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严重的洪涝灾害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运输和生产都受到影响;我国经济已经连续5年增长速度缓慢回落,为遏制下降的惯性,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止跌回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随着全面买方市场的出现,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重重困难,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加大了力度。一是调整投资计划,扩大投资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由原来的10%调整到15%以上。集中力量加快农林水利、铁路、公路、通讯、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拓宽投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6月份,国务院决定在加强上述领域建设的同时,增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城乡电网、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三是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落实建设资金。中央财政发行1000 亿元10年期的长期国债,补充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本金,同时吸引商业银行贷款1000亿元。四是进行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在长江、黄河上中游封山植树,停止砍伐,进行“ 坡改梯”,建设干支流控制性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实行分类规划,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提高行洪蓄洪能力,建设高标准堤防。   
  为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可能在当年多形成一些工作量,国务院各部门、各地方、银行和施工单位争分夺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资金早到位、早开工。进入下半年后,投资增长速度逐月加快。1—11月,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50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3%,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快10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完成28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得到加强,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往年。到10月底,118个重点项目完成年计划投资的76%。投资的增加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得明显成效。8月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同比增长7. 9%,比7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6%,比二季度快0.8个百分点,出现了5年多来由降转升的拐点。四季度,经济回升的势头进一步加快,全年实现了7.8%的增长目标。   
  1998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意想不到的困难,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新增1000亿元国债投资,加上由其带动的银行贷款等各项投入,按当年完成60%的工作量计算,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两个百分点左右。我们在取得“软着陆”的成功经验之后,又开始摸索出启动经济的有效办法。事实又一次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在复杂情况下果断正确决策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驾驭宏观经济。   
  扩大内需虽然取得了预期目标,但也应看到,去年扩大内需是以扩大投资为主,消费的增长仍比较缓慢;在投资的增长中,国有单位投资增长很快,而非国有单位投资增长预计为零,甚至可能为负增长;新增投资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但产业结构升级的进展迟缓;投资资金的增加主要靠财政手段的拉动,这作为短期对策是必要的,但继续扩大投资需要有货币政策的配合。当然,这些问题需要今后在继续扩大内需中研拷饩觥?  
  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扩大内需作为实现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方针,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只有坚持扩大内需,才能把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不断挖掘出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刚刚进入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这种差距就是发展的潜力。外商来中国投资,正是看中了这种巨大的潜力,问题在于如何把这种潜力挖掘出来。在目前的低水平下,我国经济发展就开始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完全是消费体制和消费政策不合理带来的,应通过对需求的调节,使之对经济增长保持必要的拉动力。应当看到,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需求缺乏市场约束,所以防止需求膨胀的问题困扰了我们几十年。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投资和消费的约束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根据供给能力的增长,适时扩大需求,开拓需求领域,已成为宏观调控和需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我国的高储蓄率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了条件。我国人民有节俭的传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储蓄率。特别是1992年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以年均8000亿元的速度增加,由1.15万亿元增加到5万多亿元,加上各类金融证券,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已超过8万亿元。把这笔巨额资金引导好,合理地使用于投资和消费,就可以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将长远需求转化为即期需求,从而对当前的经济增长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关键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居民储蓄运用好,使之加快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积极利用外资,也是增加国内投资需求的重要途径。   
  只有坚持扩大内需,才能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扩大出口、增加国外需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内需求,提高国内生产能力,满足国内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将直接使广大人民受益。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人均消费仍处在较低水平,应集中力量把“蛋糕”做大,改善人民生活。全国有9亿人口在农村,如能把他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到目前城镇人口的水平,就可以支撑我国的经济总量增长2—3倍。   
  只有坚持扩大内需,才能在国际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存在,全球经济特别是贸易增长速度减慢。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传统产品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明显增加。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多。我们宁可把事态估计得更严重一些,特别是亚洲各国因货币贬值使出口竞争力增强,会给我国出口带来更大的压力。我们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以弥补出口增长受阻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把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扩大内需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继续增加投资,确保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政策,要进一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除了增加国有单位投资外,要大力增加非国有单位投资。改革开放20年来,非国有单位投资年均增长28.6%,比国有单位高10.2个百分点,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非国有单位投资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是很不正常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应在贷款、直接投资和投资方向等方面,为非国有单位投资的增长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的注意力应集中到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上来。通过强化行政领导,严格项目法人责任制,推行规范的招标制和监理制,以及利用社会舆论监督等多种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加快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构调整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和生产设备,压缩剩余的生产能力。二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抓好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合作设计、合作制造,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推进关键设备的自主化生产,提高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三是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探索高技术创业投资机制,试行高技术产业项目融资,支持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把促进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投资作为中间需求,只有同扩大最终消费结合起来,促进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才能使投资取得预期效益,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增加消费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制度,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合理引导居民心理预期,鼓励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增加消费,活跃市场。   
  吃穿用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消费。目前城镇居民吃穿用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按吃穿用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消费热点从千元级的家电向万元级的住房和汽车等高价值商品转移,住和行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围绕满足住行需求的相关产业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从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体制和政策等因素,在城镇住行的消费方面,福利型、供给型和集团型的消费方式至今仍未打破,用于住行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仍未完全纳入个人商品消费领域,使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畸形发展状态,围绕住行的相关产业也不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展。   
  改善居民住行条件,应当统筹考虑解决。目前中心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主要是由于缺乏快捷交通工具,居住过于集中,造成地价过高。如果在城市郊区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配套齐全的住宅区,用轻轨或高速公路与市区联接,广大居民会自愿选择住在空气清新、安静幽雅的郊区。这将有效地抑制城市中心过高的地价,促进围绕住行的各个产业在相互依托中健康发展。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要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为契机,扩大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率。加强水、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积极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业机械和各类生产资料,如节水灌溉、粮食烘干、田间作业、农产品加工、运输等设备。稳步发展小城镇,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推进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在不要国家投入的前提下,鼓励民间办学,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使所有愿意学习的人都能有学习的机会。社区服务是一个亟待发展的领域。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一般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0%左右,我国才刚刚起步。休闲旅游消费已在我国悄然兴起。1997年,国内旅游收入达2112亿元。据抽样调查,80%的城市居民曾到市外旅游。应进一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必须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运用财政政策启动经济,见效快,易于操作,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我们要继续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供给结构的优化。适时适度扩大财政举债规模,并更多地运用贴息等手段,发挥财政杠杆对全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1998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2%,低于3%的国际警戒线。年底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0.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债务水平,增发国债还有一定的余地。目前物价已连续15个月负增长,不用担心出现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在保持贷款能够按时回收的前提下,根据扩大内需的要求,适当增加货币供应,切实做到防范金融风险与扩大信贷投入的有机统一,兼顾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改进金融服务,拓宽信贷渠道,提高项目评估质量,制定具体办法,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