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一出三人成虎的欧美联手“抗中”戏码
作者:管涛    发布:2018-08-06    来源:金融四十人论坛    阅读:4898次   

      7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到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宣布达成协议。美欧联合声明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双方同意通过谈判共同致力于零关税、零壁垒、(非汽车工业产品)零补贴;二是加强能源战略性合作,欧洲同意扩大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进口;三是同意围绕标准展开紧密对话,放宽交易限制,减少官僚障碍以及降低成本;四是同意推动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解决不公平贸易行为,包括知识产权窃取行为、强制性技术转让行为、工业补贴、国有企业造成的扭曲以及产能过剩问题。

这则原本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的新闻一经发布,就迅速在中国被刷屏,引发了中国国内各种关于欧美联手“抗中”的猜测与联想。一则认为美欧将根据此协议建立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今后日本也将加入,这些世界主要经济体将甩开中国、甩开世贸组织单干;二则认为欧美将成立工作小组联合推进此项议程,期间双方将暂停启动新的关税措施,这有助于美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三则认为声明第四条内容虽然没有点名却是直接指向中国,这将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中国,形成围堵之势。基于上述原因,更多人愈发不看好中国在中美贸易冲突中的前景,更有人主张中方应尽快向美方做出妥协,减少摩擦损失。然而,这真是一份欧美联手“抗中”的协议吗?中国应如何做出政策应对呢?

在讨论此事之前,不由得想起一桩陈年往事。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日本央行宣布达成一个长期多边货币互换协议,六大央行之间无期限、无条件、无限额地承诺相互提供流动性的融资便利支持。当时,有人据此认为,一个以美联储为中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参与的超级国际储备货币网络已经形成,国际货币体系由“牙买加体系”进入了“大西洋体系”。这张超级货币网与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TTIP)”等构成的超级自由贸易区网虚实相济,构成了由发达国家组成的新的排他性的“神圣同盟”,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再次被边缘化。

然而,五年时间过去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舞台崭露头角,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第三大权重的篮子货币,人民币逐渐从计价结算货币发展成为投融资货币,人民币债券和股票被纳入全球指数,前述主要国家央行及其所在地机构也正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截止2017年底,中国央行与37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签订了总值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其中包括了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日本央行。截止2018年3月底,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披露持有量总计达1450亿美元,其中欧洲、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央行均明确披露过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截止2018年4月底,中国在境外共设立了24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瑞士和加拿大,不久日本也将设立。截止2018年6月底,中国累计批准197家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6221亿元投资额度,覆盖了美国、德国、法国、卢森堡、英国、瑞士和加拿大所在地机构,日本也于今年5月份刚拿到RQFII投资额度。

回到日前美欧发布的联合声明。这无疑是缓解了特朗普威胁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引发的紧张局势,降低了近期金融市场风险,但其未来发展演变还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首先,早在美欧就TTIP展开谈判时,双方就已提议对超过97%的进口商品取消关税,但由于双方在政府采购、农产品市场准入和金融监管等领域存在不少分歧,谈判未能最终达成。其次,美国现政府的不可预测性较大,言而无信、反复无常,人们看待其与欧盟达成的协议,恐怕会更加审慎,更倾向将其视为一次短暂的“停火”,而非正式“停战”。再次,欧盟内部利益诉求多元,协调难度大、成本高,如7月26日西班牙与法国领导人会见,就一致拒绝通过降低欧盟自身发展目标来达到美国的要求。可见,短期内美国想彻底摆平欧盟的希望不大,甚至不排除美方自己就随时可能变卦。

即便美欧日之间能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理论上讲,对中国的影响也将较为有限。因为美欧日之间的贸易是竞争关系,中美现阶段贸易仍然是互补的,将来才有可能形成竞争关系(美方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进口加税清单不是针对中国对美顺差大的输出商品,而是针对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关的产品)。而且,美欧日的进口关税水平本就不高,目前美国的简单算术平均进口关税率为3.4%、欧盟为5.0%、日本为4.5%,中国为9.9%。

具体到引发美欧联手遏制中国遐想的美欧联合声明中的第四条内容,其实并无新意。欧盟在世贸组织的现行做法本就是,起诉美国滥用232调查结果钢铝进口加税时,与中国站在一起;起诉中国强制技术转让、政府补贴、产能过剩等问题时,就与美国站在一边。而且,第四条中的有些内容在7月16日发布的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也有涉及,如:双方坚定致力于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推动更加开放、平衡、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双方一致认为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挑战,需要共同应对;双方强调推广与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承诺加强中欧知识产权对话,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并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合作项目,等等。

关于联合推动世贸组织改革的内容也不是新东西。中国与欧盟都是多边贸易规则的遵守者、拥护者,是美国基于丛林法则的贸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受害者。根据新的情况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调整,包括在坚持世贸组织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和维护以规则为秩序的自由贸易前提下,对世贸组织进行改革和完善,使世贸组织现代化,是中国与欧盟的共同诉求,也是今年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一项重大成果(前两次双方领导人会晤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中欧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坚定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并承诺遵守现行世贸规则;双方还承诺就世贸组织改革开展合作,以迎接新挑战,并为此建立世贸组织改革副部级联合工作组。“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加强世贸组织的力量,并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参加今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时直言不讳,指出需要在以下领域建立新的规则:行业补贴、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移、减少贸易成本,以及新的发展方法和更加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

正如大家不认为中欧联合声明等同于中欧联合“抗美”一样,美欧联合声明也难等同于美欧联手“抗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只要坚持在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框架下解决问题,那么,根据世贸组织决策机制中协商一致的一般原则,前述同盟也恐难成立。因为无论哪两家联合提出的意见,只要第三家不同意,就难以在世贸组织通过。这就是多哈回合无果而终的主要原因,也是奥巴马政府另起炉灶搞TPP和TTIP的初衷所在。现在欧盟还没有放弃多边贸易规则的迹象,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它同美国讨论出一个世贸组织的改革方案,最终也绕不开中国的意见。至于欧盟会不会效仿美国的做法,绕开多边贸易规则,直接对中国进口商品动用关税或非关税措施,则需要听其言观其行。

综上,前述对于美欧联合声明对中国负面影响的解读,要么是基本不靠谱,要么是还存在不确定性。这些负面解读反映了当前市场极度看空的情绪下,选择性地相信坏的消息。“三人成虎”。这将进一步加重市场悲观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不利于国内经济金融稳定。从五年前对六大央行货币互换到今天欧美联合声明涉华影响的解读,都一定程度反映了与新兴大国地位不相称的市场心态,是缺乏自信心、安全感的表现。如果影响到决策,则有可能造成战略误判,引发政策上的过度反应。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政策面宜多看少说、谋定后动。

贸易摩擦是美方强加给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重大挑战与考验。与其谈美色变、未战先怯,不如趋利避害、化危为机。从中国的角度,分析欧美贸易关系从不久前的剑拔弩张到现在的突然逆转,既可以有前述消极的结论,也可以有积极的理解。从美欧贸易媾和中,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以下于我有利的信号。例如,这或许说明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是色厉内荏,前期威胁对欧盟汽车进口加税是极限施压的疯人策略,美方其实也是有所顾忌的。再如,哪怕确实是容克拿着小卡片,最终说服了特朗普总统与欧盟达成交易,这或许说明即便双方强势对抗的情形下,对话和磋商仍是有可能的。还如,贸易协议中也涉及欧盟同意扩大从美国的能源甚至大豆的进口,这些都是“5.19”中美联合声明中的内容,这或许表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方终于意识到贸易战是有代价的、不是那么容易赢的了。据报道,7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301调查”结果拟对16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举行公开听证会的第一天,会上共安排了8组61位来自美化工、电子、太阳能等行业的代表发言,压倒性地反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其中仅有6人在发言中表示赞同。总之,中方可以基于不同的情景(既包括坏的也包括好的情形),设计不同的应对中美贸易纷争的备选方案。有选择总比没选择好,多一个选择比少一个选择好。同时,在具体实施中,应该逐渐培养和利用于我有利的因素,遏制和削弱于我不利的条件,逐步积累优势、增加胜算。

当然,贸易摩擦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型开放经济体来讲,只是外部冲击。它既是外部强加于我的躲不开的国运之战,但也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国运之战。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坚持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而万万不能意气用事、因噎废食、半途而废,这才是真正掉进了外人给中国挖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