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公益发展的新木桶模式
作者:汤敏    发布:2018-12-10    来源: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阅读:17103次   

        大家都听说过木桶理论吧。 传统的说法是, 一个木桶的容水量是由它最短的一块板决定的,这又称为 “短板效应”。根据传统的木桶理论, 如果你的机构在某些领域有薄弱环节,或你个人的知识或能力有不足的话,就要想办法把这个短板做长。

 

借用传统的木桶理论,我想建立一个“公益新木桶理论”。

 

与传统木桶理论把一个机构或个人看成一个木桶不一样, 我们把每一个公益机构看成是一块木板。 之所以看成是一块木板, 因为我们极为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与想解决的问题相比, 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也就是说, 靠我们自己这块木板盛不了水,解决不了问题。 然而, 如果把这么一块一块的公益木板有机地拼装组合起来,就有可能成为一只新木桶,就可以去盛水。 从另一个角度看, 每个公益机构都有各种功能, 把自己的最强项拿出去跟别的机构合作, 大家把自己最长的那块板拿出来拼成一个大木桶。 不管是哪种说法, 其根本就是说, 公益机构应该联合起来才能干大事。

 

新木桶理论其实不很新。国际上有个比较学术化的名称, 叫“集合影响力” (Collective Impact)。这是2011年才刚刚在美国发明并开始推动的。集合影响力是一种大范围的跨部门协作的工作方法:各利益相关方在骨干机构的协调下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互动协作与持续性的沟通中来成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并使用同一套评估体系衡量实践效果。 集合影响力由约翰·卡尼亚 (John Kania) 和马克·克莱默(Mark Kramer) 在2011年出版的《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提出,目前在美国已经有利用这一方式的成功案例

 

     那么, 如何才能让公益新木桶理论或集合影响力发挥作用呢?

 

     简单地说, 一是需要大规模,特别是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 现代的社会问题往往要动员各种力量,各种资源参与,要让参与的每一个机构, 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长板作用。二是要在一个或数个骨干机构精心协调下,一堆长板才能形成一个大木桶,好的协调机构与协调人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三是项目要有顶层设计, 多个机构参与要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分工合作,项目设计要有包容性, 能把各参与者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要有同一个评估指标来评估该木桶的实践效果。

 

“公益新木桶理论”道理上很简单,但到底在中国行不行得通呢?

 

我们自己做了一个实验, 叫“青椒计划”, 全名为:“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青椒”,即“青教”的谐音也。

 

大家都知道,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当前精准扶贫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的教育扶贫把资源与精力都放在硬件上, 放在给贫困孩子的助学补助上。 但教育扶贫根本,同时也是最难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贫困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而提高教育的核心在老师, 教育质量是靠老师传递的。不解决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师质量的问题,建再漂亮的学校,投入再多的硬件, 发再多的补助都解决不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近百万名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扎根在包括乡村教学点和村小等在内的乡村教学第一线。作为乡村教育的新兴力量,他们的薪酬福利、身体与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都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的关注。 对于青年教师, 特别是新教师来说, 师资培训是最需要的。 近年来各地也在不断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但正如《中国教育报》撰文中指出的:“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等问题。”

因此, 我们开始琢磨如何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 发挥我们的优势,参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于是, “青椒计划”应运而生。

 

“青椒计划”就是动员与整合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方式,连接优质的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探索大规模、 低成本、可持续的助力乡村教师发展的新路径、新公益、新模式。 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 从2017年9月起,在全国19个省的4400多个学校中的34000多名乡村青年教师, 每周三晚与周六晚两次课, 在手机或电脑上参加“青椒”培训。课程是由北师大组织的最优秀教育专家提供的专业课程,由公益机构组织提供的师德课程。

新木桶在“青椒计划”中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联合了包括沪江网、洋葱数学、爱学堂、三三得玖、凯迪拉克公司的一批企业; 北京师范大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一批学术机构; 以及中国慈善联合会、友成基金会、西部阳光、弘汇基金会等一共30多个机构跨界整合资源, 每个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长板”作用。 例如, 沪江网的 “互+计划”作为平台运营方,以实时教育互动软件CCtalk作为技术支持平台,通过灵活多样的运营服务, 使乡村青年教师“随时、随地、反复、免费”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则作为项目的主要发起方之一,承担了为乡村青年教师设计专业课程的任务。课程中包括有怎么当好班主任、怎样开家长会、如何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怎样掌握学生的心理、明确教师的法律责任等等。我们还找到很多的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的优秀教师“现身说法”,讲自己的心路历程,让乡村青年教师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让乡村青年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是“青椒计划”教师培训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各个参与的机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资源出资源, 为广大乡村教师提供免费、专业、 前沿、可持续的专业培训, 开创了乡村教师大规模社群化学习的先河, 成为了目前最受欢迎的教师培训之一。

 

今年暑期,北京师范大学还把“青椒”中的100名优秀学员邀请到北京来参加现场培训。九月份, 由凯迪拉克公司赞助, 1300多名优秀学员获得了“小狮子”奖,不但上课不要花钱, 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奖金。 乡村教师们都非常感动。 他们感到全社会都在关注他们, 在帮助他们,更坚定了他们在乡村学校中奋斗的决心。 

 

“青椒计划”也可能是在中国历史上企业、学术、公益机构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如此深度地融合。目前, “青椒计划”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培训内容也在不断深化。第二学年的“青椒计划”又在全国17个省招募了18000多名年轻教师参加学习, 包括2000名在和田、喀什的南疆第一线工作的老师们。  

最近, 中国教师报用头版的整整一版深度报道了我们的“青椒计划”。 中国教师报的评论说:“虽然仅有一年多时间,但“青椒计划”正在改变着这些乡村教师的生命状态,影响着他们所处的乡村教育生态,也以其创新性的社会组织形态散发出更深远的示范意义。

 

通过“青椒计划”, 我们公益机构自己的扶贫模式也有了一次大的升华。公益组织早就在参与教育扶贫的工作。 但是过去我们都是各自为战, 单打独斗。 结果是每个机构的资源与能力都很有限, 形成不了大的影响。

 

既然社会组织可以在乡村教育上能用“新木桶理论”的方式来推动, 在其它的教育扶贫和乡村发展领域行不行呢? 一谈到教育, 我们很容易将之局限于中小学教育, 高等教育等学校中的教育。随着知识爆炸, 新科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终身教育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教育扶贫来说, 帮助贫困人群走出贫困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 应该拓宽视野,扩大工作的范围。

 

我们最近又开始了更大规模, 更大范围的试验。 由民政部下面的一个公益枢纽机构 “中国慈善联合会”牵头, 我们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以及四十多个关心乡村发展的企业和社会机构一起组织了一个新平台, 叫 “乡村振兴委员会”。 大家一起来策划与推动扶贫攻坚和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

 

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最缺的是有大批热爱乡村, 掌握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模式、新技术、新能力的人。 这就需要低成本、大规模、高效率地培养大批的这样的能人。 近年来, 各地农村都涌现出一些乡村发展的好经验, 好典型。 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就是要广泛地、持续性地交流各种乡村振兴模式,培养出大批致富带头人。

 

为此, 我们正在筹建一个“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 我们与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协会(四川)、b沪江网等机构一起, 通过互联网, 給愿意返乡创业的青年人提供有效地培训。  

 

作为第一批课程中就有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社区营造、种植养殖技术、传统文化、农村金融等近10门课。通过几个月的学习, 让他们能够掌握返乡创业的基本技能。 我们还将尝试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请一批已经在乡村成功创业的年轻人当师傅, 在互联网、微信群中,用长期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较大规模的徒弟们用碎片时间进行乡村创业的学习与实践。

 

这就是“新木桶理论”的力量。 中国需要,也有可能形成更多的这样公益“木桶”来解决大量的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如果教师培训可以这样做, 为什么村医培训, 农民工培训不能这样做? 有了这些“木桶”,公益人就可以逐渐的走出碎片化地运作模式,成为主流社会的一部分。有了这些木桶,公益机构就可以参与解决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不仅是在边缘上拾遗补缺。有了这些“木桶”,起步很晚中国的公益就可能跟我们的高铁一样,后来居上,走到世界的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