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改革开放四十年:三个阶段的跨越
作者:贺力平    发布:2018-12-24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阅读:3259次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新时代。自那以后,中国逐步告别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迈进。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开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2018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大型经济体,在全球货物贸易和跨境投资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1978年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约为200美元,当年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平均水平约为230美元。1985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250美元,接近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54美元。1995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40美元,刚刚超过中下等收入组国家的平均水平510美元。2008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100美元,超过了世界中等收入组国家的平均水平2,999美元。2016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8,250美元,高于世界上中等收入组国家的平均水平8,176美元。这些数字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从世界最低者之一跨越了至少三个组别,接近了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为10,308美元)。

     回顾过去的四十年,中国经济不仅有很多量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还有许许多多的质的巨变。

     如果联系经济学界曾经流行过的经济增长阶段论,我们更容易看清楚中国经济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多个质的变化。美国经济史学者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1916-2003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从历史角度看,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通常会经历这么五个阶段:传统社会,转折时期即为后来的经济起飞创造条件的时期,起飞,转向成熟经济体制或向持续经济增长的过渡时期,大众消费时期。他在七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又进一步认为,在大众消费时期之后还有一个“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

     近代以前,中国长期处于传统社会状态中,社会经济中虽然不时有一些技术进步,但许多技术进步要么是不连续、不稳固,要么是难以普惠人民大众。晚清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四十年开展了“洋务运动”,试图通过自办工业来推动经济进步,但终究因国内体制的落后和顽固派的阻挡而步履维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半期,中国经济一度也得到了一个快速增长,工业化发展势头重新昂首,但也很快由于内忧外患而功亏一篑。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以前,工业化在中国再次大规模开展起来,中国经济也再次“起飞”,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率和不可持续性,中国经济的起飞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人民大众的温饱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在再次起飞。这一次,不仅有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开始真正转向人民大众的市场需求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经济有过高速度和高积累,但那主要是建立在“生产资料”部门的快速扩张和各种显性隐性强制性储蓄的基础上。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进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中国人民的自愿储蓄倾向有了一个大的提升,每年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能获得后续的强劲市场需求保障,而且也拥有相对充足的国内储蓄支撑。在从起飞到转向持续增长的过渡时期中,中国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成功地解决了困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难题:如何让不断膨胀起来的国内投资获得国内储蓄的持续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正是通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途径争取到世界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巨大支持,从而克服了顺利国内储蓄瓶颈的束缚。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体系中流行过价格双轨制,一些为人民大众所需要的商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社会经济中的价格扭曲皆是。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改革,许多领域中的供求关系得到了有效调整,短缺不再成为困扰中国人民基本生活的一大突出问题。

     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民大众的收入和储蓄稳步增加之后,国内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大众消费不断升级换代,国内产业也随之获得源源不断的需求动力。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国内经济也逐渐跟随上世界经济的潮流,在新信息技术 – 包括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领域 – 的带动下出现了崭新的大众消费新模式。

     今天,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经济也开始迈入一个新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人民大众需要质量更高的物品和服务,包括更加安全的食品和更加可靠的耐久消费品,需要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需要便捷的出行交通及其服务,需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需要友善的公共环境,需要健康长寿和生命关怀。中国经济不需要过去那样的仅仅是数量的扩张,按物理单位计算的产品增长,而是更加需要质量和多样性,更加需要效率和创新,更加需要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平衡。这也是近年来大力提倡的“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内涵。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让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了。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还继续面临一些重大挑战和风险。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经济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仍在多个领域中存在。一些结构性制度性深层次症结仍在顽固地制约着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发展仍需要大有作为才能适航于并驾驽世界经济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