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中国需要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
作者:刘世锦    发布:2019-01-07    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阅读:5146次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多年少有的复杂局面,国际上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国内民营经济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经济转型也面临诸多难题。面对这些挑战,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即对市场经济的态度。中国在市场经济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四十年,是停滞徘徊,还继续向前走?停是停不住的,不进则退,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向前走,就需要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就是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为此,需要说清楚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依靠的是什么?对此,国内外有不同看法和说法。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中,也有人在这个问题上给中国泼脏水。那么,靠的是搞国家资本主义、国企行业垄断、计划经济色彩较重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政府补贴、不尊重知识产权甚至偷盗技术,还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在合法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快推动创新?

应该说,答案是很清楚的,但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比如,某种关于中国产业发展的规划,充其量是部分行业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一种展望,能起的作用也只是提供一些信息,引导一下预期。如果以为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必须照此办理,那么中国原本就不需要搞市场经济,维持原来的计划经济就可以了。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要靠创新驱动,而创新是高度不确定的,因而是不可规划的。五年前,人们很难想象互联网经济能发展成当今这个样子。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的快速发展,五年、十年后的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究竟是何种状态,同样是难以想象、更难以规划。把那种计划经济色彩相当重的产业规划当成中国过去或未来成功的核心要素,实在是对中国发展的莫大曲解。

第二,中国是要建设一个低标准、不完善的市场经济,还是要建设一个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市场经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行了四十年,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尚不完善。目前,商品市场大部分实现了市场化定价,可以说是“大半个市场”,要素市场化尚在途中,是“半个市场”。总起来说,我们目前仍然是一个较低水平、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当前,我们对内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外则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低标准、不完善的是市场经济显然无法适应。国际经贸谈判中有些人抓住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之处做文章,有些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这种态势下,中国当然不能戴上这顶低标准、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帽子”,必须也能够朝着完善市场经济、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行。

第三,在建设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面对着诸多焦点和难点问题,是别人要我们改,还是我们自己主动要改?转向高标准市场经济,就是要以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化为核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其中涉及到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包括打破行政性垄断、公平竞争、国资国企改革、产业政策转型、改革补贴制度、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转变政府职能、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等。对这些问题,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九大都指出了改革的方向、重点和方法,并不是别人逼着我们要改,而是我们从长计议、战略谋划,从中国国情出发做出的主动选择。由于更了解情况,知道改什么、如何改,我们自身推动的改革,有可能改的更为彻底、更有成效。

第四,是通过把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相互融合,增强我国的竞争优势,还是把计划经济遗留下来、具有过渡性、应被改革掉的那些东西当成体制优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由此形成的市场经济必定各有特色,美国、日本、欧洲的市场经济形态就各不相同。中国有较强的政府能力、较大规模的国有资本、较高的社会共识、超大型经济体的市场规模等等,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要素和市场经济的规则有机融合,就会转化为重要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发展方式转型、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有些东西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有些东西是转型期具有过渡性的,有些东西则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正在成长的,还有一些东西属于“新瓶装老酒”。必须把自己真正的特色优势与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过渡性的、要改的东西区分开来,不能把后者当成体制优势加以固守。

第五,在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的竞争中,中国只是当一个后来者,还是要走到前边当引领者?近现代市场经济在全世界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加入者有先有后。历史已经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并非西方国家的专利。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一些年来全球化进程推进较快,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也在相应发展、调整和变革。近期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诸多做法实际上是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的倒退。

中国是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我们加入市场经济体系较晚,但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已经给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新的很有价值的元素。全球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各自市场经济体系的竞争。下一步,中国应该也完全可以对全球市场经济体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完全有理由把发展高标准市场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旗帜举得比西方国家更高,走到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竞争和发展的前列。这方面,一定要汲取以往的一些教训,不能把体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共同规律的好东西让到别人手里,而使自己处在被动地位。

把这几个问题说清楚了,合乎逻辑的结论是中国应该确立“双高”目标,即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确立这样的“双高”目标,不论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下一步国际经贸规则变局,还是在国内稳预期、提信心,都可以使局面豁然开朗,赢得主动。

从国际上看,中美贸易摩擦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WTO改革势在必行,国际经贸、投资、金融规则可能出现深度调整,主要经济体之间有可能走向自贸区零关税。面对这种局面,如果我们确定了高标准市场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就能够在新一轮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博弈中占据制高点,不仅不会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成为“出局者”,而是要成为引领全球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领局者。

在国内,稳定预期、理顺关系,当务之急是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九大关于改革开放的要求,切实加快推动国资国企、土地、金融、财税、社保、政府管理、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程。把这些要求真正落实到位了,就能够在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方面迈出很大的实质性步伐,在一个更高平台上争取到新的有利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