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加强宏观经济管理 (2000.05.22)
作者:张汉亚    发布:2004-04-17    阅读:5576次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加强宏观经济管理

  (专家访谈·北京)投融资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税收改革、价格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中国投资改革研究所所长张汉亚先生。

  该内容在5月20日《中国新闻60分》“中经点评”栏目中播出。

  中央台《中国新闻60分》栏目 记者(彭德全):投融资体制改革是我们国家整个经济改革的一个重点,现在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二十年了,您对我国目前的投资改革怎样评价?

  中国投资改革研究所所长 张汉亚:应该说投资、建设是我国很重大的一件事,所以解放以后党和政府一直都很重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投资体制改革自然是其中的一部分。据我们所知自79年改革开放以来,作了许多改革的试点,到去年为止,在投资方面一共采取了40多项改革政策,其中包括体制方面的改革、投融资体制方面的改革、国家资金管理方面的改革等等。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印象,别的改革比如税收改革、价格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什么投资方面的改革总觉得不到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实投资改革花了很多的工夫,也作了许多事情,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投资是作为整个经济的一部分,是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没有自己独立的规划。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结果造成今天成立一个投资公司,明天可能就取消,给人一种前后矛盾的感觉。第二就是缺乏配套的体制,因为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活动,上面涉及国家、也就是政府的管理体制,下面涉及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管理体制,同时涉及银行的金融体制,国家的财政体制,甚至涉及人事管理体制,象国有企业如何派领导人问题,这些都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这些体制没有相应的配套改革,那么投资体制改革就是空的了。这些体制改革目前还都没有完全到位,因此投资体制改革缺乏配套的体制。第三就是在投资方面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尤其国有投资,无论企业投资、政府投资,谁来监督?缺少这样一个监督的机制。第四在法律法规方面也比较欠缺,例如投资法,86年就搞,到现在也没做出一稿来,因为做出一稿来,一征求意见,各方面有不同的想法,其他方面的法律相对来讲也不健全。第五,也就是缺少一种责任制,现在国家规定谁决策,谁承担责任。但怎么承担责任?过去,我们在投资上有很多失误,但投资决策者从来也没受到什么惩罚,这就说明缺少一个相应的制约投资决策者的机制。由于这五方面原因,造成我国投资体制改革老是不到位。

  记:我们国家投资体制是多元化的,您认为应当如何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呢?

  张: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投资体制改革,才能解决。象刚才所说,实际上我们国家的投资体制的关键是,它涉及到各种体制,无论财政体制、行政体制、金融体制、企业体制,根据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同时配合投资体制的改革,我觉得投资体制关键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政府体制,政府如何对政府投资进行管理。现在我们是各个部门管理,象计委管基本建设这一块儿,经贸委管技改这一块儿等等,各个部门,象财政出钱,计委出计划,经常有些矛盾,这都有待于出台一个好的系列管理方法。再有就是企业。因为作为投资来讲,个体和外资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关系都比较明确,国有投资相对就比较模糊,因为国有资产不是任何人的,所有者往往是虚位的,虽然政府代表国有,那政府中究竟又是哪个部门哪个人代表国家?很难说。所以,按现代企业制度,应在国有企业里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应该是董事长,他来代表国家。他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明确的所有者,但国家可以通过给他订立一些契约或合同,要求他在一定时期内对固定资产的增值达到要求、给他一些规定,让他确实站在所有者的立场上去管理。反过来说,企业改革规范化了,所有者也就不虚位了。现在我们国家与国外企业相比为什么投资效益比较低,主要就是因为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缺少一个双赢的契约。所谓双赢,是指所有者通过投资建立经济实体,他应该收到一定的利益,同时要使经营者也能得到一定利益,使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满意的契约就叫做双赢契约,这样无论所有者还是经营者都可以使资产的保值、增值达到更好的效果。总的来说,投资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过去五十年来看,投资对我国经济起到很大的影响,比如,经济过热是投资造成的,经济萧条也是投资造成的,所以,国家如何控制好投资,使它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要过热或过冷。从国家调控来讲,一个是通过市场行为,一个是通过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等,还可以利用经济杠杆,如税收、利息、价格等等,达到调整投资效益的作用。当然,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的政策,如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等,也是很必要的。

  记: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张:谢谢。

(中经网·电视媒体部徐剑、雷蕾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