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促进国民经济步定发展(2000.06.22)
作者:无    发布:2004-04-17    阅读:5064次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专家访谈·北京)在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来的城市化进程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国家在“十五”规划中也将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研究。就这个问题《中国新闻60分》“中经点评”栏目组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先生。

  中央台《中国新闻60分》栏目 记者(邹卫东):樊纲先生,能否想请您介绍一下,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提出城市化的进程问题?而且现在很多人对这个议题十分关注?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我想,这跟我们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现在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有关系的。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采取一个以大量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化进程,当然,城市的工业也在发展,但是,更显著的特点是农村的工业化。政府的基本政策也是控制城市的发展,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中去,叫作“离土不离乡”。这在过去对于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工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成本很低,农村劳动力家里还有土地,所以社会保障和工资等可以相对低一点,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比例的失调。我们现在按照工业化进程算,在非农产业中,包括农村的非农产业中的就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达到53%或54%左右,但城市的常住人口现在只有32%,中间就有20%的差距,这20%大概就体现在农村的工业和服务业当中。同发达国家或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化水平是大大偏低的。

  一般来讲,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历来都是高于工业化水平的,当然也会有一些附带的社会性问题,比如城市贫民问题,城市拥挤问题,以及农民进城以后大量失业问题等。然而,中国又有自己特殊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由于市场得不到扩大,因此,不利于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就业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的含义就是要产生一个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的效应,要聚集就要有一个规模,产生规模效应。比如基础设施,同一笔投资,城市建一个基础设施可以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投资于农村比较分散,它只能带动很少一部分产业的发展,就使得产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成本过高,这样效益就比较低,发展速度就要略微减慢。这个现象从最近几年乡镇企业普遍遇到的困难,导致乡镇企业倒闭的比较多,就能够体现出来,它的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显示出它的弊端了。

  另一方面,人口不能聚集,就不能产生更多的就业,因为很多就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就业都是跟人口聚集相关的,如果没有人口聚集,而由许多家庭做的话,是永远不会实现社会化的,因此,创造就业就受到限制。实际上,就业受到了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工业发展速度放慢,可能吸纳的农村劳动力的速度就放慢;同时,没有人口聚集,第三产业发展就慢,也是造成就业放慢的原因。这样就使得农民的收入难以增长,因为再靠农业提高收入是不现实的,现代化进程就是要逐步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来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下一阶段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要进一步使九亿农村人口中的五亿农村劳动力真正逐步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当中去,获得更高的收入,使我们的市场能进一步扩大。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的这样一个格局不改变,就会使市场扩大的速度受到了限制,这个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城市化问题,而且,“十五”规划也把它当作一个重要问题,甚至当作一个中心性的问题来加以讨论。

  记: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大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该怎样协调比较好呢?

  樊:这个问题大家也在讨论,也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国民经济研究所也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对中国各种城市的综合效应进行了一些分析。在分析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从综合指数来看,也就是从收入水平、就业规模、占地的多少以及环保、交通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看,一百万到四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效益是最好的,而且,从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大城市是居于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核心地位的,而且有很大的辐射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大城市的发展也就很难有大量小城镇的发展。

  其原因是,只有大城市的聚集效应,能将刚才所说的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充分发挥出来了,人们的收入才能真正逐步提高,就业才会逐步扩大。这是从两个方面来讲的:一个是综合效应比较好,另一个是对整个经济的带动效应比较大。因此,我们是比较主张城市化进程要以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就是说,小城镇也一定要发展,包括农村在内的很多县和镇将来也要实现现代化,但是如何使现代化进程加速进行,光靠发展小城镇,而没有实现刚才所说的几项聚集效应的话,是不能使这个进程加速的。所以,我们的想法就是:以发展大城市为核心,带动小城镇的建设,带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记:根据您刚才分析的,小城镇的建设在城市化进程动中也是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那您认为小城镇的建设在这个进程当中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樊:我想,从长远来看,小城镇的作用有两个方面:首先,它是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载体,一方面农民出来的越来越多,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大城市中,同时,留在农村继续务农的人的生活水平也要现代化,也不能是太分散的居住方式,这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也需要供水、供电等,来实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包括家用电器在内的农村商业的发展,没有基础设施是做不到的。这里面,将来小城镇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而且,小城镇是作为整个城市体系在基层的一种体现,是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大城市发展之后城郊的城镇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这就取决于收入较高的人会逐步从市中心转移到市郊来。再有就是在最初阶段,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可能会先选择居住在郊区,然后再逐步地搬到市中心来,这些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我说这都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现代化进程由大城市带动发展的相辅相成的过程。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一个大的概念,就是以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发展,我们首先不应该去做很多人为的设计,不能这里一个大城市,那里一个小城镇。因为将来人口的迁移和劳动力的转移都会有很多本身的自然规律,在这些自然规律当中一定会有小城镇的作用,一定有小城镇的发展,而且作用会很大。如果我们现在去人为地设置一些小城镇的话,将来的人口变化会非常大,当人们都转移到大城市当中去以后,可能很多小城镇会浪费掉。比如,在国外我们会看到一些被废弃的城镇,这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我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上要遵循市场的规律,按一定的经济规律看待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

  记:您刚才也谈到在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您认为在咱们国家的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当中能够吸取哪些教训,解决哪些问题呢?

  樊:应该说有了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一些教训,我们现在再发展城市化是有可以借鉴的东西的,而且,我认为象交通和环境还是属于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要经济发展了,这些问题逐步都会解决的,西方国家大城市发展问题最严重的是城市贫民的问题,实际上还是社会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有一个特别优越的先天条件,就是现在我们的土地是不归私人所有的,可以转包,但不能买卖。由于土地面积很小,农民不能靠它来增长很多收入,但它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只要这种家庭承包的土地制度长期不变,就使农村劳动力进城的过程有了一个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果找不到工作,他还可以回去,而不会沦为贫民。西方国家是自由土地买卖制度,农民出来是因为他把土地卖光了,在农村已经没有任何生活保障和生产的工具了,他只能在城市里呆下去,这时候,城市贫民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现在只要我国的这一制度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能够保持,作为农民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前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现在不是特别担心城市化进程的负面效果。我们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体现我们现在体制上的一些优越性。将来也许早晚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但那是以后的事情,等主要农村劳动力出来以后,在城市里都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城市已经发展起来了,大家都能够安居乐业了,那时候再取消也不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们今后的城市化进程速度,比起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快一些,各方面的问题会解决得更好,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速度更快一点,这样,我们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就会更快,更明显些。

  记: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樊:谢谢。

(中经网·电视媒体部徐剑、雷蕾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