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1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中长期看,疫情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冲击,不会削弱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
他认为,应对疫情还会激发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补齐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能力等短板,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增长将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冲击,增大了全年经济下行压力。”分析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影响时,王一鸣说,居民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就业等都会受到影响,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逐步展开,影响会趋于缓和。
“从以往经验看,随着隔离措施放松,消费环境改善,市场预期好转,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将逐渐回归常态,甚至出现‘报复性反弹’。”
王一鸣说,为应对疫情,中央政府加大了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各级政府及时出台政策举措,在保障物资供应、恢复生产运营、扶持中小企业、保障就业民生等方面有力有效,这将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王一鸣表示,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大入境人员限制和对中国出口商品检疫力度,春节复工延迟影响企业订单按期交付,可能会影响第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服务贸易和外商投资也将受到影响。
“但这些短期影响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王一鸣说,中国政府在疫情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能够把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
他说,中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稳定经济增长,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例仍在合理区间,银行部门的准备金率相对较高,有充足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弹药”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中国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也具有更强的抗冲击和自我修复能力;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和内需潜力,疫情过后将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王一鸣特别关注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对就业的影响,以及疫情后应急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建设,他正在准备相关提案。
王一鸣说,各级政府已经出台很多政策,对纾缓民营企业因应疫情冲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民营企业也要自立自强。
他认为,民企要加强企业财务流动性管理,采取必要瘦身措施,压缩财务支出,度过当前难关。疫情过后,要加快企业改革创新,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要深度融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大潮,加快技术进步,培育竞争新优势。
王一鸣指出,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信息发布、趋势研判、风险监控、多边协作、远程医疗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防控疫情采取的隔离措施和限制人流活动,反过来刺激了线上办公、企业在线运营、远程协助、自助零售等线上服务发展,也为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应用场景。
他认为,从长远看,这次疫情将推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风险预警、信息溯源等技术发展,催生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变革,给新兴产业带来新机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