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中国抗击冠状病毒的经济战
作者:余永定    发布:2020-02-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阅读:3659次   

        始发于中国武汉的冠状病毒疫情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和境外,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努力控制病毒(现称“COVID-19”)在人与人之间进一步传播。拥有1100万人口的武汉已封城,春节过后许多省份推迟了非必需品生产企业复工,居民则呆在封闭的社区里。许多城际和省际运输已经停止,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设立非法检查站,防止运送工业材料和制品的车辆进入辖区内工厂。

  显然,疫情和政府采取的非常措施给中国经济造成沉重打击。没有人知道当局什么时候能战胜这场流行病,以及最终经济会有多大损失。但是面对全国性突发事件,中国人民再次展示出了勇气和团结。毫无疑问,中国将赢得这场与COVID-19的斗争。

  2003年春天,SARS病毒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起初,所有人都对疫情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持悲观态度。然而,疫情一得到控制,经济就出现了强劲反弹,当年经济最终增长了10%。考虑到国内外的不利经济形势,中国这次很可能没有那么幸运了。因此,在致命的冠状病毒仍然肆虐之际,中国政府必须做最坏的准备。

  决策者应当通过三种方式应对眼下的危机。其首要任务,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控制住疫情。由于市场在紧急状态下无法正常运转,政府必须发挥决定性作用。幸运的是,中国的行政机构正在有效运转。

  当前,经济上最严重的障碍之一,是恐慌不已的地方政府制造了交通中断。在承认地方官员担心病毒进一步传播合情合理的同时,中央政府现在必须出手干预,以促进人员和物资的顺利流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的中断。

  其次,政府应当设法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尤其是服务业当中的中小型企业。在避免造成不必要道德风险的同时,政府应减税减费,并慷慨补偿受到重创的企业。政府还应考虑设立流行病保险基金,让整个社会承担病毒造成的企业损失。

  此外,商业银行应努力确保不发生流动性短缺,包括为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贷款展期,允许它们推迟偿还。另外,决策者或许需要采取非市场化措施,比如利用针对性贷款和道德规劝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同时放松部分金融监管。

  第三,当局应实行更有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即使这些措施本质上不是为了抵消供给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继续尽量降低利率,并向货币市场注入足够的流动性。虽然由于供应链中断,通货膨胀已经上升,并且有可能进一步攀升,但此时收紧宏观经济政策结果将适得其反。

  同样,尽管在COVID-19得到控制之前,政府不太可能启动大规模基建投资项目,但由于疫情相关支出增加和税收减少,总的预算赤字仍然可能上升。在控制病毒扩散的战斗中,政府不应过分担心预算赤字是否超过GDP的3%。

  抗击冠状病毒的战斗无疑耗资巨大,并将逆转近年中国政府在控制金融风险方面取得的部分成就。但目前来说,与债务、通胀或资产泡沫相关的潜在问题都是次要的,政策制定者可以待局势平定下来再担心这些问题。

  去年年底,我在中国经济学家当中引发一场激烈辩论。我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不应当允许GDP年增长率降到6%以下,因为经济放缓预期是会自我实现的。鉴于冠状病毒疫情,我承认必须重新考虑6%这一增长目标。但是,即使疫情导致2020年的增长率降低,比如减少一个百分点,也不会对人们的预期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经济放缓是外部冲击的结果,而不是经济中某些内在弱点使然。

  中国决策者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不再是如何刺激总需求,而是如何确保经济尽可能正常运转,同时不影响与COVID-19的斗争。不过,这场流行病迟早会被征服,中国经济也会回归正常的增长轨道。

  届时,中国是否需要更多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实现适当水平的增长,这个问题会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但实施更加宽松政策的理由仍然是适用的。事实上,为补偿COVID-19疫情造成的损失,中国主管部门也许不得不采取比我(及其他人)此前建议尤甚的扩张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