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考察欧洲“小镇企业” 给中国企业家提两点建议
作者:周其仁    发布:2020-03-0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阅读:11424次   

        本次活动是我们跟着企业家一起去看看别国制造业发展。我们一行50多人,去了国内4个城市,国外3个国家,共26家企业。过去,我们学哲学认识论,提到人怎么认知外部世界,我还记得一句话,“人脑是一个加工厂”。我们这次等于是50多个流动加工厂,一边看一边听。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几点感悟。

  小地方一样能出大企业

  很多大公司出在小地方,这是走访中最让我们受刺激的,也是觉得有意思的一件事。佛山很多企业都建在小地方,比如世界五百强美的也是建在小地方,它们都有草根基础。这样来看,不同国家的企业可能有一些共通的规律。

  我们第一站是德国的斯图加特,参观距离斯图加特七八十公里一家公司。这是一家村办企业,做的产品也并不是多厉害,就是卫浴的淋浴器、水龙头。这家企业叫汉斯格雅,总规模也只是一年10亿欧元,约为80亿元人民币。看他们的销售业绩仿佛是在看一张世界地图,他们在“打”全球市场,总销售额有77%来自全球其他国家。

  在这之后看到的公司也很有意思。例如巴斯夫,它是全球知名的化工公司,口号是“我们创造了化学”,这个话口气不小。参观后才知道,原来当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是从他们公司的小房子里走出来的,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在路德维希港这样一个只有约16万人的小城里诞生,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的企业,去年在全球市场达到625亿欧元的销售额。

  在荷兰,我们去了一个很小的城市——埃因霍温,号称荷兰第五大城市,总人口约22万,面积约为88平方公里。这个地方出了一群企业,其中有一家特别有名,就是飞利浦。

  飞利浦最早是做灯泡、做照明起家,后来做电子,现在主打医疗设备。一路走过来,早已成为百年老店。本来,我们在荷兰还要参观一家叫阿斯麦的著名公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行。阿斯麦是制造芯片的上游企业,主要生产制造芯片的光刻机,全世界所有大的芯片厂都要用它的设备。

  还有一件意思的事,总人口约为9万,面积为24平方公里的荷兰代尔夫特镇出了一家瓷器公司,叫做皇家代尔夫特。这家企业每年600万欧元的销售额,做的也是全球生意。这是一个很小的公司,虽然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其实它没卖出多少产品,但是仍然坚持全球销售。大家看它的策略与战略,美国、欧洲、中国都是它的销售对象。60名员工,居然做到了600万欧元的生意额。

  瑞典虽然地方大一点,但是离北极圈很近了,人口很少,他们的宜家公司在做全世界的生意。

  瑞士也是一个小国家,生产的手表在低价表的冲击下,市场地位依然屹然不倒。雀巢也是来自瑞士的一个小城市,也在全世界做生意。

  大市场、好东西,这两个理念中国企业家最欠缺

  这些现象让我们进一步讨论,有什么东西是中国的企业家要把自己“摆进去”,并从反差中学习的?

  第一,因为国家小,国内市场很小,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必须向外看。而中国刚好相反,国内市场很大,眼光和注意力都放到国内了,一讲行业情况就是国内的行业情况,很少有讲全球怎么样的。

  第二,中国文化悠久,这让我们很容易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很多我们喜欢的东西别人欣赏不来。其实好东西是给全人类的。很多优秀的小国家、小公司后来之所以变得那么大,那么强,起因就是他们开始的想法不一样。好产品不仅丹麦人需要、荷兰人需要,而是全世界的人都需要。

  我们在飞利浦的博物馆,看到的第一个标题就是“点亮全世界”。那时候灯泡刚发明不久,飞利浦就已经成为第三大生产商。追根溯源,这是飞利浦的世界观:好的产品是给人类造的。

  荷兰代尔夫特瓷器,中国人一看就觉得很熟悉。瓷器不是荷兰人发明,而是中国特产。虽然瓷器不是丹麦原创,但是通过消化、吸收,加上自己的元素,更重要的是跟荷兰的文化结合起来。这样一个优质瓷器产品全人类都喜欢。

  丹麦奥迪康,是世界一流助听器企业。上世纪初,奥迪康创始人的太太失聪,听说英国女皇买了一个美国的助听器,千方百计给太太买来。后来,他发现很多人听力也不好,就开始经销这个产品,之后又下功夫制造,不断研发,最终成就了世界一流的助听器企业。

  刚刚谈的都是为2C,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而2B端也是德国的拿手好戏。   

  汉臣是德国做液压缸的企业,现在大概做到每年2200万欧元的年收入,已经做了三代。他们一个气缸可以用40年不坏、不渗漏。所以说德国汽车工业强,强大车企的背后有很多强的零部件供应链。没有这个能力,一家公司是强不起来的。

  汉臣有一条原则是一定要找好客户,让好客户把产品带到全世界去。当天晚上我们企业家总结的经验就是,要挑好客户,给他供货,他到全世界去发展,你就跟着他走遍了全世界。

  这件事我们可能要从一个更广的角度来想。小地方出好公司,条件就是“心”要非常大。好产品不仅只有我们这个圈子里才会享受,好产品全人类都需要,这个观念要突破。这也是我们出访当中感悟很深的一条。

  可能某种历史条件下,我们开始觉得国内“天下”已经很大,其实外面有更大的“天下”。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可能喜欢,这种态度就是一个根本性的翻转。

  最后总结起来,我这次出访得到最大的收获有如下:

  第一,小地方的普通人,能在全球的舞台上创大业。我们看这些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早年都是从农业文明一步一步地打上来的。  

  第二,造出好产品,供应全人类。不要宅,要增加自信,相信别人也会欣赏我们。很多产品不是我们的原创,但我们也可把它做得最好。再加上我们的原创,中国在很多领域的成就都可以让世界不同薪资结构的人增加对中国的兴趣,增加对中国的感知。

  第三,一定要换位思考,让客户感知到我们的产品更好、更精、更专、更特别。

  第四,要持之以恒登台阶,爬上坡,攀高峰。

  第五,政府、企业、工商联、行业协会,老一代、青年一代要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