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短期政策应对
疫情给各国带来了广泛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出台的应对政策通常包含三个维度——抗疫、纾困、重建。就目前经验来看,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遏制疫情扩散唯一有效的方式是推行各式各样的社交隔离(social distancing)甚至封城等措施。考虑到海外疫情尚有较大不确定性,中国在加快复工复产的同时,依然高度重视疫情反弹或者海外输入的风险。
严格的防控措施帮助中国快速遏制了病毒蔓延的势头,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并做了大量工作帮助经济尽快恢复正常。当前经济扶持政策的核心是支持家户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在本次疫情中收入普遍下降,经营成本依然存在,因而现金流非常短缺,也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冲击;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微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很大,为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占比更大,因此如果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同时出现问题,很可能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比如暂缓、降低或取消中小企业的社保、税务、房租及利息成本,帮助中小企业保护现金流。下一步的政策可能会聚焦经济重建,包括投资侧重新技术的“新基建”,以及发展大型都市圈等。
总体来说,中国短期的经济形势已经呈向好态势。
经济复苏将呈现什么特点?
从中期来看,本轮经济复苏的进程会相对缓慢,不太可能出现2003年非典疫情后的快速报复性反弹。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内需受到了疫情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对全球需求都造成了较大打击,且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恢复,许多面向海外出口的制造业企业订单都受到了影响,部分工人被迫休假。如果全球疫情尽快得到控制,对中国的经济反弹也会有积极影响。政府应当采取一些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消费,对于稳定经济社会形势有着很大作用。
在未来一两年内,全球的零售业或将面临新机遇,而中国零售业将扮演亮眼角色。尽管中国零售行业的顾客消费总额增长仍然低于美国,但是其体量已与美国相当。
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将为经济的整体复苏带来强大助力。在本轮疫情中我们发现,一些中国企业将商业活动转移至了线上,部分抵消了疫情冲击。而高等教育等行业则更是如此——我本学期一直不在北京,但通过网络教学已经顺利完成了大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没有数字技术的支持这将是难以想象的。
此外,数字金融也发挥了独有优势,更高效地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疫情的长期影响
长期来看,中国外部的国际环境与经济关系变得愈发复杂。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许多经济政策愈发具备政治色彩。中美是否会进一步走向脱钩?双边贸易关系是否会在近几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恶化?这些问题目前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自疫情期间,全球主要国家的央行都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扩张性货币政策。IMF刚刚公布的数字显示,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或将从105%上升至122%。面对严峻的疫情,激进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无疑是有必要的。但我们又不能不考虑后疫情时代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即便是疫情结束后,要告别这样激进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或将相当困难。而这将会直接改变未来的世界经济环境,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政策应对。
(本文系作者4月29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线特别版对话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