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经济发展会议 ->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唐山研讨会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唐山研讨会纪要(五)——刘元春:双循环下的新定位
时间:2020-11-07    阅读:13616次   

我演讲的主题是“落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几大短期重点任务”。

十四五”规划《建议》已经公布,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确定为整个《建议》的核心要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成为引领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特别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纲领。如何落实和对接这个纲领,将成为今年和明年这一段时期里的核心任务。

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在深入理解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判我们所在部门、板块和区域在未来可能的趋势性和结构性的变化。

在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建议”里面,对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说明,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总书记2017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对于两个大局所做出的深化认识。如何在这种科学的宏观认识的基础上将各个微观部分和部门在未来大格局中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认识清楚就变得十分重要。

当前,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期,这个加速演变期充满了超级的不确定性,中美博弈的激化和新冠疫情不仅印证了这种超级不确定性,同时加速了这种演变,其中很多结构性、趋势性的变化令人看不清楚。例如去年和今年初期大家都预测外需可能一塌糊涂,外资会在“去中国化”、“污名中国”的浪潮中加速撤离,但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的结果却不是如此,外贸和外资不仅没有大幅度下降,反而在世界贸易和投资大幅度下降中出现正增长。这成为今年宏观运行中最为超预期的。非预期性的大变化对于区域性的规划可能更要关注。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里面,规划只是一种方向,它很可能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具体的落实部门要在这样的一种大势研判下具有应对这种具有超级不确定的能力,而不是将发展环境的研判简单化、机械化和教条化。所以我觉得,我们认识趋势性和结构性的变化十分重要,但应当对这个大时代所蕴含的超级不确定性具有敬畏心,要在机制体制上有应对不确定的方法。

第二个很重要的事情是,要理解总书记从四五月份所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要针对目前各种理论上的噪音和杂音进行准确的理论批判。对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目前有3种错误的理解。

第一种是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理解为闭关锁国、钩运动或中国要进行“内卷”,把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相互分割,孤立化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反复强调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第二种错误理解是将全局战略进行简单的区域化、局部化理解和处理。很多地方官员都表态说要理解总书记的新发展格局思想就是要在本区域清理堵点、断点以形成本区域的双循环。这种理解是绝对错误的。如果31个省市自治区都形成自己的双循环,中国经济的碎片化将会进一步加剧。所以要从全局性角度对新发展格局进行深入理解。

第三种错误理解就是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泛化,把新格局当成一个框,什么工作和战略只要简单包装就成为了新发展格局,出现新瓶子装旧酒,贻误新战略的落实和实施。

第四种错误的理解就是将长期战略短期化,战略问题战术化,把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理解为一个短期行动。但事实上,我们要形成新格局不是一天两天,要实现现代化也不是一天两天,新发展格局是一个战略性的部署,这就要求我们要理性的看待。

第三个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通过理论梳理尽快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贯穿于我们各地发展规划之中,形成统筹各种经济社会战略的总纲。8月24号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十分明确地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新发展理念、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等理论相并列,认为它也是开创社会主义实践新局面、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局面的理论思想。因此如何将新发展格局理论进行学理化、体系化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有利于理论思想的传播和理论斗争。

在理论上和思想上形成共识,接下来就必须在战略上全面重构和深化。一是十三五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要深化;二是在新发展理念深化的基础上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的六大战略要进行重新深化和调整。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最大的调整就是要求将发展与安全进行统筹,将安全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重新梳理战略;二是将科技自立自强立为战略支撑;三是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同时强调扩大内需战略;四是在强化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强调分配改革与分配调整的战略作用。这些战略思维和战略定位的变化必须深入体现在十四五纲要的落实之中。

第四个重要的事件就是要实施非常规政策的常态化,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经济逐步复苏,当经济复苏到常态化水平之后必须进行非常规政策的常态化,从而为我们战略性的转化打下良好的宏观基础。中国经济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已经正增长,第四季度增长速度大概率将提升到6%左右,明年1季度增速可能高达12%,二季度达到9%,GDP增速虽然是由于基数因素导致同比增速暴涨,但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全面好转,更不能说是经济的繁荣。但是这种数据的上升必将引发快速退出费常规政策的要求。其中可能的关键不是应不应当退出,而是如何退出,退出的方式和时点如何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完美必须抓住世界各国疫情恢复不同步的战略时机,利用中国疫情阻击战和经济复苏快于世界所带来的布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契机。疫情对于中国的内外循环是一次大检阅和一次危机演练,我们率先复苏给予中国一个良好的喘息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在明年全面常态化,那么战略转型的成本将大幅度减少。从五中全会到明年3月份期间,完美将制定出”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个期间我们采取充分、平稳的过渡性举措就变得尤为重要。

第四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在明年实施这种战略转换和战略对接,全面从十三五转换到十四五规划,期间的战略转换和战略对接可能就体现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要全面启动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这个攻坚战,那么我们新一轮的创新布局与我们过去的这种创新布局,特别是与今年我们在“两新一重”上面的布局是否存在冲突?其中冲突和摩擦是很明显的,因为新一轮我们创新的重点和核心与过去存在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一些战略布局。最近我们看到新基建依然是按照老基建的思路在进行实施,这将带来极大的成本。于此同时,我们要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采取自立自强的战略,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机制体制上要有一个调整;第二个需要转型和深化的是,虽然我们依然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但是这些战略的内涵要有所变化,实施的方式要有所变化,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转换。

第三个方面的转换就是,在扩大国内的基础上,在创新突破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高水平开放的新布局。那么这个布局实际上跟我们在“十三五”的开放布局内涵也是有重大的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怎么来调?实际上也面临着很多这样的一些问题,所以因此我感觉我们在明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将会面临着很重要的风险,第一个风险就是疫情变化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大时代带来的超级不确定风险;第二个地缘政治摩擦带来的一系列的战略性风险包括后大选时期中美之间未来的定位和走向;第三个很重要的就是我刚才谈到的,新战略转型新的定位所带来的调整成本,这个调整成本主要体现在我们几个方面,一个是抗疫政策所带来的成本。第二个很重要的明年高同比增速,也就是刚才讲的一季度、二季度增长速度很亮丽,数据很亮丽,但是日子很难过,我们可能会带来认识和利益的这种冲突,这里面怎么来进行宏观把握?目标的定位,增速的这种控制,实际上是要考验我们明年的决策者。第三个关键技术布局与新基建的调整,扩大内需战略与短期疫情政策之间的对接,安全性再布局与结构性调整之间的摩擦,他们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在中长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们统领的纲领,符合未来主要矛盾发展和新形势新规律这样一个科学的纲领,但是我们在短期面临着如何进行转换,如何进行再定位一系列的成本和风险,那么这是目前我们的团队研究的一些重点,我想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