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刘元春: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发布:2020-12-23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3680次   

12月16日至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并为明年宏观政策定下基调。2021年适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今年岁末的这场会议格外引人关注。


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接受南都记者专访,解读会议内容提到,今年宏观政策有效且精准,明年要保持政策稳定运行,既不能大变,搞非常态化扩张,也不能“见好就收”,形成断崖。


刘元春预测,财政政策方面,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可能会较今年略有收缩。货币政策方面,会议要求“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虽然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但并不意味着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出现明显收缩。


明年宏观政策连续、稳定、可持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宏观政策定下基调,称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会议指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刘元春表示,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并呈现加速复苏态势,说明今年宏观政策有效且精准。因此,必须保持宏观政策在接下来一段时期内稳定运行,若半途而废,可能会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影响经济复苏的进程。


他认为,明年宏观政策既不能大变,搞非常态化扩张,也不能“见好就收”,形成断崖。同时,由于今年的疫情救助、助企纾困等一些特殊政策成本较高,持续较长时间也会给经济带来债务风险,这些“非常手段”也需要在保证经济稳定复苏的基础上有序退出。明年的宏观政策不等于一成不变,而是要在稳中求进和底线思维的基础上,把握它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预测明年财政赤字率较今年略有收缩


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始终保持在3%以下,今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较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以上,是首次“破3”。赤字规模为3.76万亿元,较去年提高1万亿元,为历年最高。


刘元春表示,明年财政政策同时强调“提质增效”和“更可持续”,表明要注意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会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例如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等问题。财政赤字率不是越高越好,既要保持合理的支出强度,又要注重财政的可持续性。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可能会较今年略有收缩。


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刘元春解读,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是明年货币政策最关键的内容。虽然明年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并不意味着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出现明显收缩,反而在基本匹配基础上,个别参数还可能略有上升。


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


目前新发展格局还存在哪些堵点和短板?


刘元春表示,目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潜能未被充分挖掘,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较弱,交易环节成本过高等。例如,一些中高端消费品由于管制限制无法在国内市场买到。因此会议也提出,要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


会议指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本次会议关于扩内需的表述还有哪些亮点?


刘元春认为,与以往不同的是,首先会议从制度层面提出了扩大内需的要求。“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短期扩内需的需求管理方案,更重要的是一个需求侧的改革,在消费、储蓄、投资这些基础性制度上做出一系列安排。”


其次,会议提出了一揽子的扩内需方案,而非简单地着重于短期手段。“内容既涉及短期消费,也涉及中期消费;既涉及一些机制性问题,也涉及一些制度性问题;既涉及市场消费,也涉及公共消费。”刘元春称。


正如刘元春所言,会议提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