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网络经济带来的十大变化(2000.10.30)
作者:梁优彩    发布:2004-06-23    阅读:9200次   

网络经济带来的十大变化 

梁优彩

  (50人论坛.北京)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全球化浪潮推动了网络(新)经济的发展。美国是新技术和全球网络的策源地,其网络经济独领风骚。其他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紧跟其后,也有很好的表现。我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印度和以色列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是比较好的。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新经济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融入服务和工业产品中的创新思想和技术则是新经济的灵魂。在网络经济中,风险、不确定性和不断的变革是基本原则。在过去的十几年,特别是最近五年,网络经济已给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一、全球贸易迅速膨胀,跨国投资急剧增长
  贸易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意味着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不断的创新对企业的成功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全球贸易的的迅速膨胀加速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一些产业萎缩、工作岗位减少,而一些新的产业不断发展、就业岗位增加。衡量全球化增长趋势的一个指标是全球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世界出口总额已由1970年的2988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54449亿美元。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由1970年的28%上升到了1998年的45%。表明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则由1970年的4%上升到1998年的39%,。美国的这一比重由1970年的的11%上升到1998年的26%。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将会继续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有专家预测,由于各国的产品、服务和资本市场逐步对全球的竞争者开放,2000年全球的出口额将达到60440亿美元,进出口占世界GDP的比重将达到50%左右。现在,世界经济才刚刚开始从一系列封闭在国内市场的地区产业向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转变,这个转变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发展全球资本市场、减少经济和贸易壁垒、促进技术革新,将会加速这个转变过程。其中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使得在世界任何地方建立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加容易。
  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数据是测量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个主要指标。自70年代以来,全球的FDI呈上升趋势,1991年以后其增长明显加快。1992-1997年,全球FDI年均增长18%,约为同期贸易额增长速度的2.5倍,1997年全球的FDI已接近4000亿美元。因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全球FDI比1997年明显减少。但随着东亚经济的逐步恢复,今年全球FDI已开始回升。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它吸收的FDI大大超过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美国总的FDI已由70年代年均453亿美元增加到90年代前5年年均1175亿美元(1990年不变价格),其占GDP的比重由1.04%上升到1.64%。改革开放以来,流入我国的FDI呈加速增长态势,1979-1998年流入我国的FDI累计达2656.66亿美元。其中,1991-1998年流入我国的FDI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8%。
  二、新的中小企业大量涌现
  在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制度和法律环境下,企业家不怕风险,创办新的、快速增长的公司的能力和愿望,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在迅速变化的经济中,迅速发展的创新公司的数量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指标。这些公司创造的新就业机会占全部新增就业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在网络经济中,增长迅速、规模相对较小的创新公司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美国,自1993年以来,连续四年其销售额年增长率超过20%的创新公司的数量已超过了35.5万个,增长了40%。这些公司创造的就业岗位占1993-1996年美国新增就业岗位的70%。此外,过去三十年,金融和资本市场比过去更有利于企业家的发展。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网络公司和其他小的创新公司也在我国大量涌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它产业的中小企业数目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私营企业已由1993年底的23.8万个增加到了1998年的120.1万个。同期,个体企业则由1766.87万户增加到3120.2万户。集体和股份制中小企业也有很快的发展。
  三、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加剧了市场竞争。这些因素包括全球市场的出现、公司数目的增加、使得企业进入市场更加容易的新技术的出现、来自证券市场的压力(股票价值升值)等。特别是,狂热的兼并风潮和大的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增加,意味着不能降低成本和不能改善资金状况的公司将被证券市场淘汰出局。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约有3/4的公司认为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是促其进行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
  1965年,IBM在全球只有2500个竞争对手。到了1992年IBM的竞争对手已增加到了50000个。过去一些免受大的竞争压力的行业,例如,交通、公用事业、通讯、医疗、军工企业、法律服务,甚至一些政府部门,现在也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稳定的产业正在变成动态的。例如,美国保险行业曾经是一个具有地方销售系统的稳定行业。现在面对来自国外保险公司和国内其它竞争对手的压力,美国保险也正在发生变化。
  衡量竞争程度的两个基本指标是企业的总数和上市企业的数量。美国的企业总数呈稳定增长趋势,已由1988年的的600万个增加到了1995年的660万个。成人消费者人均企业数目自1991年来也呈稳定增长趋势。在美国纽约和其它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数目和在NASDAQ上市的股票数目,在过去20年内都翻了一番。其它一些指标也表明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例如,利润与成本的比率也在下降,美国70年代平均为为19%,1980-1992年间平均为15%。表明日益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降低了产品价格。
  近两年来,我国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更是有目共睹。生产厂家竞相降价的电视机价格战、空调机价格战等一浪高过一浪。农产品价格一直比较疲软,许多日用品价格也呈下降趋势。
  四、竞争者之间加强了合作
  创新和价值越来越多地是在互联网上由大家共同创造。有专家认为,网络、合伙者和合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动力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基本组织原则。在相互合作中培育出来的社会资本(网络、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信任)将像实体资本(工厂、设备和技术)、人力资本(知识、品德、教育和培训)一样重要,成为驱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增长。同样地,竞争者间的合作也加速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由于合作伙伴间的组合越来越多,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求助于供应商、用户、大学科研单位,以获得新的技术和发明。的确,以各种合作形式建立起来的网络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技术创新,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增长。
  五、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研制时间迅速缩短
  在网络经济中,由于生产过程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使得公司能够发展有"伸缩性"的工厂和办公室,在那里增加不了多少成本就可以增加许多型号的产品。这样更多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的公司就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定位于新的多样化的市场。并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公司不断地发展新的产品和服务,以进入新的市场。消费者因此也得到了好处,因为他们的各种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测量消费者扩大选择的一个指标是公司注册的商标数目。1984-1989年,美国注册的商标数目稳定增长。但是自1989年以来,公司注册的商标数目急剧增加,已由每年8万个增加到了1995年的18万个。其它一些指标也表明消费者的选择在扩大。例如,美国食品杂货店里的平均商品数目已由1980年的1.3万种增加到了1998年的3万种。同样地,1987年出版的杂志数目是2500种,1997年达到了4400种。现在,美国每年平均推出5万个新产品,而1970年只有几千个新产品。
  激烈的竞争、新的创新浪潮和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推出,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具有创新能力并能使其产品较快地进入市场,对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某些部门,如信息技术,创新步伐快得惊人,使得产品价值迅速折旧。例如,计算机部件的价值每周减少1%。在另一些部门,例如汽车制造业,全球的竞争迫使汽车公司压缩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一项研究发现,1990年,美国开发一个新产品平均需要35.5个月,而1995年推出一个新产品只需要23个月。1990年研制一个新牌号的汽车从概念设计到生产需要6年时间,现在只需要两年时间。3M公司30%的销售收入来自问世不到四年的新产品。有的公司75%以上的销售收入是来自推出不到两年的新产品。而且,现在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速度也在加快。
  现在,在狂热的互联网经济中,人们用网络年(正常年的3个月)谈论技术发展,因为游戏规则正在改变。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速度加快和产品服务的多样化,给消费者带来了好处。
  六、芯片(集成电路版)将无处不有
  现在几乎在任何产品内,无论是个人电脑、电话、汽车,还是厨房用具、医疗设备等,都装有芯片(集成电路版)。今后人们用的椅子、每一本书、新衣服或者篮球内也有可能装上芯片。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和分立元器件的联合)的飞速发展是推动社会从工业化时代向新的数字时代迈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全球对半导体的需求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尽管最近市场疲软,但这种增长趋势将会继续下去。全球半导体的需求量,1984年是880亿件,1997年达到了近2600亿件,增长了200%。有专家预计,2003年全球半导体需求量将超过4000亿件。1982-1996年,世界市场半导体的交易额(以1992年不变价格计算)由200亿美元上升到1000亿美元。按现在的发展趋势,要不了几年芯片将无处不有。一旦把植入到我们制做的每一件物品里的亿万只芯片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更庞大的网络系统,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七、计算机成本持续下降,数据传输费用不断降低
  每一个信息技术,从传真、电话到计算机和互联网,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经营方式和产业。信息技术正在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顾客为中心,提高交易速度。这种趋势又引发一批新的产业和产品出现。
  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迅速下降。1978年因特公司推出的8086芯片包含2.9万个晶体管。四年以后推出的286有13.4万个晶体管。又过三年以后,推出的386包含有275万个晶体管。芯片所包含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的趋势在继续。1995年因特公司又推出了奔腾计算机,它的中心处理器包含有550万个晶体管。与此同时,计算机成本一直在大幅度下降。1978年,8086的价格是每个晶体管1.2美分,每个MIPS(每秒1百万个指令)480美元。到了1985年,386的成本是每个晶体管0.11美分,每个MIPS50美元。1995年,奔腾的价格是每个晶体管0.02美分,每个MIPS4美元。计算机价格下降的趋势还将将继续下去。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直接和间接地起到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作用。
  网络经济的最伟大成就之一是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即时的全球通讯系统,使得发送和接受数据(包括文件、录像和多媒体)既容易又便宜。描述通讯进步的一个指标是数据传输成本。每比特数据在光纤电缆里传输一公里的成本90年代初比70年代中下降了三个数量级。这使得以比较低的成本在长距离上传输数据成为可能。传输数据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最近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一秒中传输的信息量相当于90000册百科全书。有专家预测,今后数据传输费用将回继续不断降低。
  八、越来越多的人转移到第三产业
  "旧"经济基本上是标准化的大生产,而网络经济则是围绕着灵活的产品生产和服务组织的。有人讲,网络经济是一个高技术的、服务性经济。这并不是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不重要了,社会可以少生产工业品了。实际上,过去的十多年全球的工业产品和食品的产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在改造着工业和农业部门,使其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向第三产业转移,从事流通、收集加工信息,或直接向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均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1978-1991年其劳动力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5%、5.56%和7.94%。然而,1991年后劳动力需求情况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需求减少,第二产业需求增长幅度放慢,第三产业需求增长加快。1992-1998年,第一产业尽管产出保持稳定增长,但劳动力年均减少了539万人,劳动力需求弹性由1978-1991年为0.32降到了1991-1998年的-0.41。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弹性由0.55降为0.20,年均劳动力增长率降到了2.6%,年均增加387万人,比前13年的年均增加数少148万。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降则由0.58上升到0.77,劳动力年均增长6.35%,年均增加927万人,比前13年的年均增加数多344万。表明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已明显向第三产业转移。
  无论在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技术公司已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技术产业占工业部门总增加值的比重迅速增加。例如,美国这一比重已由1970年的18%上升到了1994年的24%。美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占GDP的分额也由1990年的5.5%上升到了1996年的6.2%。高新技术在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也正在帮助改造其它经济部门。美国商务部的报告认为,网络经济的巨大活力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的。这个产业的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支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而且也支持其它经济部门利用IT的商业活动。在过去十年,特别是从90年代中以来,信息技术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显示了极大的活力。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例预计从1994年的6.3%提高到今年的8.3%左右。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了4。1%左右。
  今后,把传真机、复印机、电话、个人电脑和网络作为工具的人越来越多,而使用镰刀、锄头、铆钉、车床和叉车的人越来越少。在网络经济中,竞争优势越来越来自于以顾客为中心的精神、高质量的设计和为顾客服务的热情,第三产业将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增加价值。
  九、收入差距扩大
  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而新技术和新的经营方式同时也改造了许多原有的工作岗位。美国的统计数字表明,高技术、高工资的工作岗位(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岗位)增加的同时,低技术、低工资的工作岗位也在缓慢增加。这两种趋势改变着职业构成,而职业构成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例如,1960年,美国的计算机程序员只有不到5000人,而今天已超过了130万人。美国的管理和专门技术工作岗位占整个就业人数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22%上升到1995年的28.4%。在美国,有专家预测,要求具有副教授或以上水平的工作岗位的比重将从1996年的31%上升到2006年的32.4%,表明高技术工作岗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在中等技术工作岗位减少的同时,低技术工作岗位呈现低速增长的态势。预计低技术工作中增长最快的工作岗位是财会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商品零售人员和男女服务员。我国就业结构也有类似的变化,即高技术高收入和低技术低收入的岗位同时增加。
  由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79-1995年,我国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例如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分别为12.4%、13.4%、13.1%和13.0%;同期,高技术的科研综合服务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4.6%。高低技术工作岗位收入增长的差距只有1.2-2.2个百分点。1995年以后,高技术工作岗位与低技术工作岗位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例如,1996-1998年,科研综合服务业等高技术岗位工资年均增长14.1%,比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低技术岗位分别高5.5、6.0和4.8个百分点。1998年,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职工平均工资达到了15385元、信息咨询服务业为13017元、科研综合服务业为10241元。而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零售业职工工资仅分别为4522元、7499元、6981元和5229元。
  十、劳动者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增加
  就业人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掩盖了新增就业与失业的变动。由于新成立的公司和破产的公司数目不断增加,使得这种变动日益加剧。工作岗位变动频率的加快削弱了原有就业结构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增加了工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然而,这种骚动在增加工人、公司和居民所面临的经济风险的同时,也是经济增长和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当一批没有创新和效率的公司破产或收缩时,一些新的、具有创新和高效率的公司将会取代它们。有专家认为,工作岗位经常变动也是美国经济超过欧洲和日本的因素之一。欧洲和日本的企业机制和就业保护制度不利于创新。
  1994-1995年间,美国私营部门增加了360万个就业机会岗位,其中,新企业增加了580万个就业岗位,破产企业释放了450万个劳动力。企业扩大规模创造了10600个就业岗位,而削小规模的企业释放了820万个劳动力。这期间,公司数目净增加10.8万个,其中新成立的企业69.5万个,破产企业58.7万个,而1975年新成立的和破产的企业总共才33.7万个。现在是新企业成立的快,破产倒闭的也快,因此,工作岗位变动地也快。实际上,美国每年约有30%的工作岗位处在变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