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刘鹤说“九五”期间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亮点  (2000.11.03)
作者:刘鹤    发布:2004-04-17    阅读:5953次   

刘鹤说“九五”期间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
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亮点

 

  (专家访谈·北京)“九五”是我国经济逐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成功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的重要时期。在“九五”期间,信息产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的信息产业以每年三倍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发展,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九五”期间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把握好发展优势,中央台《中国报道》栏目组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先生。

  中央台《中国报道》栏目 主持人(张泉灵):在“九五”期间,中国信息产业可谓是迅猛发展,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1999年,中国全年的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了7,782亿元人民币,占GDP的7%左右,可以说十年增长了近十倍。目前,信息产业的产值规模已经达到了全世界的第四位。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快速地发展,它在今后又会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为了使您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今天我们演播室里请来了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先生。您好,欢迎来到演播室接受我们的采访。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 刘鹤:谢谢。

  主持人:在我们回头看 “九五”计划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就是整个“九五”计划的纲要里没有发现信息产业这个词,我们在“九五”计划中看到的是“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这种提法,这是为什么?

  刘鹤:是这样,在“九五”期间,中央政府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是高度重视的,但是在当时我们对信息产业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概念,因此,在“九五”计划中实际上是分三个部分来处理的:一部分就是通信产业;第二部分是电子产业;第三部分就是信息服务业,这里面包括计算机软件、网络服务等等。现在很多人认为可能是“九五”期间我们对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视不够,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应该说当时是作为三个产业单独划分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集合起来的概念来看。

  刘鹤:对。

  主持人:我们刚才说到信息产业每年的增长都要超过20%,那么象这样一个产业对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多大?

  刘鹤:关于贡献率的问题,我们做过多次的测算,当然也有不同的口径和不同的标准,比如说直接的贡献,或者说关联的贡献。我们最近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统计,估计这种贡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超过21%。严格地说,这个数据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这个比例仍在不断上升。

  主持人:是否在这五年期间也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呢?

  刘鹤:对。比如说信息产业占GDP的比重,象刚才你说的现在大概达到7%左右,我记得在“八五”期间,可能占GDP的比重也就是4%~5%的样子,很显然,“九五”期间上升了两个百分点,扩张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主持人:那么您觉得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九五”期间有什么特点呢?

  刘鹤:我觉得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九五”期间有这么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高速增长,增长的速度相当快。平均增长速度,在98年以前已经达到了40%左右,可以看出它在整个“九五”期间增长速度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其中最明显的大概是电信业的扩张。目前全国整个电话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两个亿,电话的普及率在“八五”期间是9.7%左右,到目前为止上升到17.7%。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现在我们的网络规模,包括固定网、移动网,包括用户数已经达到了世界的第二位,增长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的。第二个比较大的特点,我觉得就是需求导向。“八五”期间政府的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一系列大的工程不断地推出,到“九五”期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国际互联网的影响,也由于国内人民的收入已经从温饱转向小康,这样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国内需求。中国,可以说已经成为世界上信息产业最大的市场之一,因此,这个需求导向是“九五”期间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三个特点我自己的总结就是有非常好的动力机制。在信息产业中,无论是计算机、通讯装备还是软件,这些所有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传统的单一的国有制,而是股份制及混合经济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这样机制比较新,用人也比较明确,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最后一个特点,就是我们注意了和国际接轨。信息产业和国外的交流情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提高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我觉得高增长、好的动力机制、需求导向可能是“九五”期间最主要的特点。

  主持人:我们这几年在关于信息产业的采访当中,碰到过这样的例子,比如说程控交换机,原来大量的核心的技术是进口的,短短几年当中它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了,现在,90%以上的程控交换机是国内生产的,并且已经打入了国际市场,这只是一个大家津津乐道最愿意谈的一个例子。那么,是否可以说整个信息产业方面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普遍现象呢,还是就此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呢?

  刘鹤:我感觉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实际上在信息产业界各个国家水平和能力的比较一般是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研发能力;第二个是制造能力;第三个是服务的能力,包括售后服务等等各个方面。总的来看,经过“九五”的发展我们的研发能力大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家电行业就出了一批名牌的企业集团;在计算机行业推出了联想、方正、长城、浪潮等等,发展的速度都比较快;在通信和装配业出现了非常著名的所谓的“五朵金花”,就是大唐、中兴、华维等等,发展的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内在研发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在探索关键的部件、关键的工艺、关键的设计上,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

  主持人:在这里我们想特别谈谈网络,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确切地说就是在“九五”期间迅速发展起来的,虽然大家包括媒体对它的看法乎冷乎热,但客观的来评价一下它在近五年的发展,您觉得就目前我们的网络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了呢?

  刘鹤:严格地讲,网络本身是一个集合的概念,首先,我们要说的是网络基础设施的条件,就是指广义的通讯条件,刚才我们已经谈到我国现在通讯业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位;第二个方面可能就是运用互联网所开展的一系列业务,比如说新型的网络公司、新型的网上交易,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B to B、B to C,以及一系列别的方式的网络商务等,此外,还有网络医疗、网络教育、网络金融等等。至于对网络的总体评价,我们只能这么说,一方面我们网络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另外就是确实在超高速发展,据有关材料分析,说互联网的网民今年可能超过1000万了。

  主持人:我们看到的最新的数据说到六月底的时候已经是1690万户了。

  刘鹤:已经到1690万户了,看起来增长的速度还在不断地加快。我觉得网络经济的发展它需要一个时间,但总的趋势我认为是比较正常的。

  主持人:国外谈到信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信息产业本身的增长,还有比如说它对传统产业的渗透,那么在这方面中国在这五年间的发展状况怎样呢?

  刘鹤:我觉得可以说是在稳步地推进。在过去我们认为信息产业跟传统产业好象是两个相互分离的、没有关系的,后来我们的认识是两者好比是个“麻花”,互相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最新有一种认识比较形象的比喻是象水银落地一样无孔不入,所有的传统产业想获得竞争力必须具有新的IT技术的模式。很显然,经过最近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传统产业在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在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我们有一个初步的统计,目前全国重点的企业中有80%开始采用信息技术,有70%的企业上了网,60%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另外,在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建材等行业都普遍地使用了新的信息技术,除了上述这些传统产业外,在很多新的产业,比如包括金融、保险、税收、海关、医疗、教育等都开始采用新的网络技术了。最近,我们推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希望加快城市化的进程等等,这些方面都希望采用新的技术。

  主持人:“九五”期间中国信息产业可以说有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那么,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信息产业还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和国际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多少差距?特别是当信息产业成为全球都在关注一个产业,而且,很多国家开始把它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时候,在这里想提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产业在这个时代是否是我们和发达国家拉近距离的一个机会呢?

  刘鹤:在分析信息产业的发展或者新经济的问题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去研究一些它最本质的情况,比如说新经济、信息产业它最主要的因素是知识和人的创造力,确切地说,是人才问题,这是这个产业本质的一个特征;另外,它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加快发展,这是它另外一个非常主要的特征;还有它高度依托互联网,因此,任何分割割据,企图垄断控制都是无效的。所以如果想加快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的政策应该需要将一些最本质的特征引申出来。最近,很多人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信息产业和世界信息产业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有多少年?我个人感觉,这种考虑可能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但是在现实的政策中不一定有意义。如果刚才我说到的信息产业的一些特征是存在的话呢,我们想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在这些本质的方面进一步下工夫。

  第一,信息产业最需要的是知识、是人才,那么就要加强教育,建立好的人才吸引机制和好的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保护知识产权也应该说是这个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外部环境。第二点,这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互联、互通、不能分割,所以我们在政策上要高度重视反垄断,应该说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在“九五”期间国家推出了《反垄断法》,对电信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计算机行业、彩电行业的竞争机制也初步形成,对于今后如何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我觉得需要在建立市场秩序、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方面进一步下工夫。第三点,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新的产业是需要靠创新、靠知识、靠人才,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尽管我们有一些技术储备,但是相对于美国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们国家需要更多地发挥一些组织者的功能,把大学、企业各方面的人才都组织起来,制定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和机制,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再就是充分发挥监管人的作用、建立比较好的市场秩序;创造比较好的外部环境,包括信用制度、法律等,以促进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说“九五”期间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地进展,“十五”期间我相信这方面肯定会做得更好。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的关于加强教育、知识产权的保护、反垄断等等,都是政府更多的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的问题,那么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比如您曾经提到,说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在IT产业当中的一些核心技术跟国际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从这些角度来分析,企业今后怎样能够增强他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刘鹤: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基本技术发展路线问题。美国在发展新技术产业的过程当中有自己的路线。我们最近归纳了一下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可能取决于这几个方面:第一,比较强大的技术处理能力;第二,比较好的人才吸引机制;第三,风险投资的机制;再还有国家比较好的公共政策,比较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比如法律、咨询、信托公司、会计公司等等。美国凭借这些比较好的因素,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新体系,但是中国跟美国相比显然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风险投资机制、市场制度以及人才的储备等几个方面跟美国差距比较大,所以在发展自己创新技术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路径,我们的路径应该是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我感觉到有这么几个有利条件需要重视:第一,就是庞大的国内市场。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阶段以后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完全可以拉动国内信息产业的增长。第二,巨大的传统产业改造空间。我们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在全世界已经站到前几位了,甚至可以说站到第一位或第二位的这个状态上,但如何进一步增强竞争力不但需要进行改造,同时也需要经验。所以应该说中国的路径跟美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应用中、在跟进中实现自己的创新。现在,不能认为我的技术越好、做的新东西越多就越先进,不能这么考虑问题,任何国家可能都有自己相对的比较优势,充分抓住自己的比较优势,利用国内广阔的市场和空间,享受后发国的这种比较利益,可能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途径。

  主持人:在这次的“十五”计划的《建议》当中,特别提到今后制定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国内国外的两个环境,那么在考虑这样的两个环境、两个市场的情况下,您觉得,在未来的五年当中,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真正的亮点会在哪里?已经有人提到仍然在一些高技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上?您觉得是这样的吗?

  刘鹤:我觉得应该有几个比较主要的市场空间:首先,就是通信的外部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都还有比较大的空间。我们现在的电话用户只有两亿,但我们人口要多得多,所以在这方面会有很大的发展余地。第二个,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是设备制造业,他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也可以出口,实际上在今年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量不断地上升,明显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比如说今年我们看到有四个新经济增长点的动向:住房、旅游、教育还有信息,所以这也应该说是制造业一个亮点。那么最大的亮点,我觉得应该在信息的服务业,主要是软件和数据产品这方面。到今年的八月份,我们的软件产业的产值估计能够达到170亿左右,这远远没有达到我们应该达到的标准,目前我们做的主要都是应用软件,我们的系统软件的开发并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中国人天生聪明,天生适于编软件,所以这个市场空间应该是相当大的,在这方面我觉得不但能够满足国内的需要而且能够大量的出口。最后就是数据库的产业,我们看到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以前,在美国70年代的数据库产业就具有相当的规模,所以产生了标准·普尔、道·琼斯这样的数据服务业,而中国在这方面来说是空白的,未来大家对数据的需求是相当大的。比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可能一个人不需要信息,上边的领导让干什么就可以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不一样了,对企业和投资者们来说不但需要关注行业的信息、本地的信息,更要关注来自世界的信息,因此,我们感觉到大力发展中国的数据库产业、信息服务业前景非常广阔。

  主持人:感谢您今天到我们的演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