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刘元春:要看到实体经济不景气和需求不足的事实,3%的通胀目标并不存在低估
作者:袁昌佑    发布:2021-03-16    来源:搜狐智库    阅读:2572次   

3月8日,浦山讲坛第22期在线公益讲座在线上举办,搜狐财经全程直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直播中表示,要看到实体经济不景气和需求不足的事实,3%的通胀目标并不存在低估。

刘元春从“十四五”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解读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2021年的宏观经济目标、政策工具和工作重点都需放在“十四五”规划的框架之中考察。

他首先指出,今年GDP增速确立在6%以上的指标是接续整个“十四五”规划期间很重要的参数。这个指标是保证中国宏观经济、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基本参数,能够保证到今年底中国经济复苏进入到一个常态化的阶段。同时,这也为“十四五”期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2035年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今年通胀指标确定为3%的水平,刘元春表示,目前全球都在通胀预期上做出了系统性的调整,特别是金融市场对美国政府1.9万亿美元的新增刺激计划所带来的货币扩张效应,以及全球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悸动引起高度关注。但同时,由于全球在实体经济层面的不景气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特别是中国的供给弹性还非常之大,因此3%的通胀目标并不存在低估。

刘元春认为,今年政府工作目标确定的新增就业为1100万以上,而从传统的奥肯定律分析,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就业为200万左右。预计今年实际城镇新增就业规模达到1200万,超出预期目标100万。

财政政策方面,刘元春表示,虽然财政赤字率目标从去年的3.6%下降到今年的3.2%,但并不意味着财政赤字规模将出现明显收缩。刘元春团队预测,今年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2%左右,这意味着3.2%的财政赤字率所带来一般预算财政赤字规模会达到3.6万亿左右的水平,只略少于去年。

另外,目前安排的专项债规模是3.65万亿,与去年基本相当,但体现出财政政策积极配合新发展格局所要求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在“两新一重”方面进行重点投资。在创新领域、绿色领域、中小微企业等关键领域要进行重点投入,因此今年投资需求的扩大比预期中要大。

刘元春指出,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延续性,主要体现在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稳定,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今年名义GDP增速可能是12%左右,这意味着M2增速、社融增速较去年不会有较大的变化,这也能使得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不变。

刘元春强调,今年工作的八大重点中很多内容与“十四五”规划、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完全契合。比如在新发展格局的视角下,目前我国扩大内需的工作重点就并非凯恩斯主义的短期逆周期调节政策,而是一种中期定位,需要配合以一系列制度性改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民生扩内需。民生建设需要一系列的收入分配政策、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的改革,属于深层次的改革。”他说,扩消费要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扩大居民收入来进行,这是 “十四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