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2021年,高韧性的中国经济如何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作者:王一鸣    发布:2021-04-22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阅读:3880次   

中国经济面临三重不确定性

新冠疫情、世界经济、中美关系

 

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冲击,首先是新冠疫情;二是全球经济的深度衰退;三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打压。中国在应对这些冲击中显现出了高韧性。2021年这三重冲击还会有新的变化。

#1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

疫情受到疫苗接种率和有效性的影响

随着疫苗接种率上升和覆盖范围扩大,疫情的可控性在增大,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受到疫苗接种率和有效性的影响,若疫苗接种率不如预期或者病毒变种使疫苗有效性降低,那么疫情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

#2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潜在风险

疫情的减缓、主要经济体大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使复苏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所以国际机构2021年都调高了对于全年增速的预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疫情造成了一个巨大的产出缺口,短期内难以填补。经济复苏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各类潜在风险,例如现在的债务率达到了历史的极限。

#3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

中美博弈长期化、持续化

新的美国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的战略遏制不会改变,而且会利用盟国的力量来对中国进行施压,所以中美这种战略博弈会长期化、持续化,这也会带来许多不确定性。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十四五”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会加速演变,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面临的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突出。所以,这个时期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各种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风险事件还会多发。因此,“十四五”规划特别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们确实要增强高韧性的意识,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增强中国经济的高韧性。

 

中国打造高韧性社会的基础

中国特有的能力

 

#1拥有广阔的国土空间

风险腾挪空间大,增大面对不确定性的回旋余地

这增大了中国回旋的空间,也是一种高韧性的表现。中国疆域辽阔,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风险的腾挪空间比较大,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换时间,增大应对外部冲击的回旋余地。

#2人力资源条件得到改善

科技人力资源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人口总量14亿人,接近欧洲的两倍,劳动年龄人口接近9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有1.7亿,科技人力资源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人力资本在不断积累,这为提高韧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3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

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上下游产业链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上中下游产业链,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所以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备性也形成了一个独特优势。

#4拥有超大的市场规模

我国市场的成长性在全球独一无二

当今世界,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和服务市场,在不久的将来甚至会超过美国。那么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我国市场的成长性在全球也是独一无二的,对外部商品和要素的吸引力和对周边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都在增强,这也有利于缓释外部的压力。

#5建成了强大的基础设施网络

多层次、多节点的复合型网络体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运输网,我们的高速铁路公里数约占全球的60%,还有最大的高速公路运输网、航空运输网、电子通信网,构筑了多层次、多节点的复合型网络体系。这有利于要素的跨区域迅速流动、聚集和转移,也会增强抵御外部冲击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6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升

丰富的宏观调控能力,形成多样化政策工具

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危机的洗礼,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形成了多样化的政策工具,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协调性在增强,为防止经济大幅波动和防范化解风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7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短时间迅速集结各方力量和资源,应对危机

这个是其他国家很难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在发生外部冲击和重大风险时,短时间内集结各方面力量和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

我国还有一个世界上特有的东西,就是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并形成制定中长期规划的体系。我们已经制定了十四个五年规划,我们可以沿着一个长远的目标不断地迈向前进,这是西方多党轮替制国家所难以做到的,这个也是中国特有的优势。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风险管控和应对能力建设上我们还有短板。比如,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原创能力不足,所以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凸显;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还不高;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风险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等等。

 

“十四五”时期怎样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十四五”时期,在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的同时,中国自身也面临着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就是我们怎么样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来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和韧性社会建设,这也是“十四五”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应该被置于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总战略之中。对此,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十四五”时期有待加强的。

 

#1加强科技的自立自强

西方打压的核心是技术问题

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的自立自强,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需要从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创能力做起,以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带动引领性原创成果和战略性技术产品的突破,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在更多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业。现在西方的打压,说明这是一个战略高地,核心是技术。

#2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中国现在最迫切的是要实施产业基础的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和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也是我们提高韧性的关键。

#3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并完善危机应对机制

我们需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并完善危机的应对机制,构建宏观审慎、微观审慎和货币政策相互协调的金融监管体系。疫情以后我们杠杆率上升比较快,估计今年会放缓,但是很难有下降。这都是我们给这种风险的释放增加了压力,也就是说,怎样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4完善社会治理,推进养老保险

完善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持续完善社会治理,继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这个也是很迫切的一个任务,健全全民的医保制度,增加保障性的租赁租房供给,大城市增加保障性的租赁租房供给,完善收入分配结构,降低教育负担,促进教育公平……这些都是宏观的层面,是完善社会治理、提高社会韧性的重要方面。

#5实现能源、资源安全

完善石油储备,实现进口来源及通道多元化

如上所述,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非常高,这是中国资源禀赋决定的,短期改变不了,除非你发现大油田了,除非有新能源可以替代了,现在我们的可再生能源比重刚刚超过15%,短期替代不了。所以我们要继续完善石油储备,加强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实现进口来源及通道的多元化。因为现在美国实施印太战略,会对我们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6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构建高韧性社会的八种能力

风险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我们怎么才能加强风险识别、快速反应、创新应对?当然,我们都需要特别加强前期的预警能力,就是我们怎么样去识别潜在的风险,因为只有找到风险点才能更好地去防范。怎么识别?这个属于未来能力建设里面非常关键的点,我们要增强这种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就需要相应的制度配套。

#7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推动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性开放

防范风险并不是把门关起来,关门并不意味着安全,封闭也不意味着安全,所以我们要实现更高水平地开放,特别是中央现在提出要着力推动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性开放,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包括有效管控资本的跨境流动,现在因为人民币升值,加上我们的利率比国际主要货币利率都高,所以还是吸引了大量跨境资本。未来如果美元利率调整了(当然他短期还不会动),美联储声明美元货币政策收紧了,那么会不会又跨境流出?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始终是存在的,对我们的资本市场、资产市场影响依然很大。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更好地推进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增强我们国家的议题创设能力,这也是关键。我们怎么能创设引领国际社会的议题,需要我们共同来想,这是我们参与全球治理很重要的能力建设。现在我们那么多智库讨论的都是别人架构好的东西,我们怎么能让他们围着我们来说,这个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