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
作者:李剑阁    发布:2021-07-08    来源: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阅读:5991次   

      今天大家聚焦于刚刚结束的两会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发言都非常好,对下一步经济发展做了展望。作为会议的点评和总结,我想讲三点。

  第一点,我想特别强调一件大家刚才没提到但又十分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两会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文件,《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这40多年里,每十年逢双的党的代表大会的三中全会,会制定一个纲领性文件指导未来十年的改革开放。也就是说,改革纲领性文件的出现频率是每十年一个。譬如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回顾过去40多年,这四个纲领性文件都非常重要,指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在全过程。根据我的记忆,四十多年来,在两次全会之间的十年里,从来没有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颁发过全面重申改革开放重要性和具体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这次《意见》的颁发,在过去40多年中是第一次。

  为什么中央突然在这个时候发了这么一份重要文件?我个人认为有着非常不同寻常的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下,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取代了原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我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但这几年,对改革的理解在少数人中似乎有点微妙变化。前段时间,反思计划经济的失误和缺陷、认为不能走计划经济回头路的文章或者言论成为敏感话题,而在有些媒体不能发表,甚至在有些大学里也从课堂上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颁发这么一个文件,我觉得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那些少数人对我们讲的“四个自信”有片面的理解。这些人认为,既然我们在这四个领域都自信了,说明已经尽善尽美了,还有什么好改的?这种认识不利于我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我们要全面理解“四个自信”。我们的自信当中有一个根本性的要素,就是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不仅有很强的刚性和韧性,还具有很强的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弹性和能力。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才是我们的优越性和自信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要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改革开放这面旗帜之所以伟大,在于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一次伟大转折,一次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40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雄辩地证明,只有改革开放这次伟大觉醒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两会期间,大家都很关注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很自然的。我觉得,大家还应该认真理解习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的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锤定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过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决不能不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也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要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这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意见》是5月11日颁发的。此前,4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还颁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这样的频率、这样的力度强调“市场化改革”前所未见。

  我们应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意见》,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为什么前段时间,特别是疫情当中举国体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后,有些人是否觉得市场经济改革就不重要了,计划经济的老路是不是还可以试着再走一走?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发这么一个文件是很有深意的。它给大家发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明确我们要继续搞市场化改革。

  在这次抗击疫情当中,我们的举国体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最高效的方式很快控制了疫情蔓延和扩散。这种是我国政治体制的独特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越性。在这个过程中,习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各级党委、各级政府一线组织,国有企业、公立医院、民营企业、私立医院、民间团体,以及无数不畏风险、不计名利的个人志愿者都发挥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统一领导,全民动员,完全可以称之为举国体制。但如果把举国体制归结为是“计划经济”,这样的总结就总结歪了。别忘了这次我们举国体制之所以能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因为40多年市场化改革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无所不包、巨细无遗的国有和民营的市场主体,我们才有可能在全国几乎“人人居家”的情况下,基本生活没有受到严重影响,能够比较顺利地度过疫情早期的困局。如果把这次疫情中举国体制发挥的作用,说成是计划经济的存在理由,而无视40多年改革开放的决定性意义,那就会把人们引入歧途。所以,我个人认为两会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连发两个《意见》这么重要的文件,具有非常现实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我们应该认真领会,高度重视。

  第二点,以改革开放凝聚人心,共克时艰。这里,我借用一位老同志记述改革开放初期经历和感受的书的书名:《突围》。行动突围的前提是思想破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激起思想解放热潮在神州大地涌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我完全同意刚才几位学者的分析。目前,出现去全球化和去中国化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几乎陷入重重包围之中。现在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环境最困难的时期。加上国内的疫情也造成许多空前的各种困难。这是不能忽视也不能否定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发这个文件,就有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来突围的战略意图。

  关于中美关系,去年就初露端倪,疫情只是给美国一个激化矛盾的借口。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是美国两党和朝野的共识。我们对明年美国的大选和可能出现的政党轮替,不要抱有幻想,必须充分估计今后可能出现的任何困难情景。特朗普说过,如果他能够连任,对华会更加强硬。而拜登现在在竞选中就批评特朗普对中国太友好。因此,如果拜登上台,也不可能比特朗普好。我们不要寄希望于美国大选,而要把中美关系作为一个长期问题认真对待。

  我也同意刚才专家提出的,我们既然要对外开放,那么为什么不能对内也更加开放?“负面清单”,对外对内实行一个标准。

  我想起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经济学家薛暮桥写过一本十分畅销的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发行一千万册,是我们这一代人改革开放的启蒙书。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既然对外开放,可以让外国人来中国投资,为什么不能对国内的民营经济开放那些领域?同样,现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条件放宽了,对民营经济是否也要同样放宽?

  其实,这次《意见》讲得十分清楚。“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要突围,仅仅依靠国有企业是不够的,必须千军万马,让民间活力充分迸发。这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我认为也是中央发出这个文件的重要考虑。

  “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民营企业是在中国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一开始确实是一片荒芜,但从夹缝中成长起来了。这也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筚路蓝缕开出的一条路。

  今天,民营企业发展到如此之规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如此之贡献,那是非常了不起的。现在最关键的是通过保护产权,使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要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秉承“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坦然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勇于闯关夺隘、爬坡过坎,一点一点攻坚破冰,一年一 年发展壮大,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第三点,关于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我同意刚才一位专家分析的,如果中国被全面脱钩、封锁,那么我们最大困境在哪里?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制造大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了相当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和非常发达的基础设施,中国实现小康的目标是有把握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国际环境或者真的出现脱钩,那么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持续的科技创新。所以,我同意这位专家强调的教育体制改革的特殊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深化体制改革的《意见》没有特别涉及这个领域。我在过去五年曾经兼任了中外合作大学的校长。对这个问题有一点点体会。中央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大学,本来是想在点上搞一些试验,对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做一些探索。但是,我发现这个试点难以屏蔽外部的干扰,难以走出一条新路。全国有九所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外合作试点大学,办得十分艰难。有的办得不错,有的效果怎样就很难说。

  看来教育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不是内行,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我同意这位专家提出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挑战非常严峻。

  刚才其他专家还讨论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如何确定新老基建的规模和结构、数字金融、中小企业生存之道等问题。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点评和总结了。

  总的来说,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两个“意见”所传达的重要信息,聚精会神抓经济,全心全意推改革。进一步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健全改革的正向激励体系,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勇于改革、善谋改革的干部推到领导岗位。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正确把握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期待我国改革开放能够打开新的局面。

(本文系作者2020年5月30日在京东数科研究院举办的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