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日前表示,全球经济在疫后复苏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要高度关注经济复苏下的通胀风险。
楼继伟周一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言时说,当前首先要做的还是控制住疫情。随着疫苗的接种速度加快,主要国家接种的普及率也快速提高,但要平衡好恢复经济和控制疫情的关系。
其次,他指出,经济复苏很可能会带来通胀。“各国极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QE(量化宽松)导致了资本价格的上涨和债务高企,在经济受到压抑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反映为物价上涨。不过,经济一旦复苏,正常的需求恢复就会产生通胀压力,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是有先导性的会先上涨。我们目前已经处于这样一种局面了。”
楼继伟表示,过度的流动性会造成通胀,也可能出现滞胀,但出现20世纪70年代那样强度的滞胀可能性不大。“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问题主要在供给侧,主要国家是高税收、高支出、过度的管制。在这种情况下,用宽松货币政策应对解决不了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只能造成物价上涨,形成滞胀。本次疫情中供给侧问题也很大,但宽松财政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纾困,经济一旦复苏有些政策就可以逐步退出。”他说。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和调整。在楼继伟看来,这种调整在疫情冲击下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却忽视了国家间可以合作的机会。
他表示,疫情突发,表现出公共卫生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有些国家把这方面产业链拉到周边是必然的。同时,各国复苏程度不同步也导致了供应链方面的问题,比如芯片短缺导致了大量汽车甚至家电不能生产等。因此,各国采取应对举措时需要在效率、安全、自主性之间寻找平衡。
不过,楼继伟认为,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和调整的背景下,疫情时期正好又叠加了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趋势令人担忧。“以邻为壑的态度对谁都没好处,大家是能够合作解决这个问题的,中国的发展可以也给全世界带来合作和发展的机遇。”他说。
楼继伟表示,相对来说,中国有最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利用新技术减少和削弱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吸引了全球直接投资,中国是现在吸引全球直接投资最大的市场。中国的巨大市场优势,金融市场日益增强的吸引力以及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都会给全球合作带来机会。
“我这次去调研,遇到一些外资机构,问他们向海外转移出去的考虑,他们说其实不仅仅看劳动力成本,还看重在中国得到的各种配套服务,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这种优势。这也是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他说。
在合作方面,楼继伟以美国“新基建计划”举例称,该计划提出建设充电桩,改进老旧电网效率等节能举措,“奥巴马总统和特朗普总统都曾在这方面付出一定努力,但是都没有什么进展,这次我希望拜登总统能够推出真正有效的进程,这一方面我们两国其实也可以合作。”